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182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以实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及其支护结构的稳定,解决现有传统的支护方式在大变形过程中因变形过大原因而出现的支护结构破坏及失效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具有紧贴隧道断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结构具有纤维混凝土层和柔性钢筋网,以及打设于隧道周围围岩内的若干预应力让压锚索/杆,该预应力让压锚索/杆一端位于围岩内,另一端穿过隧道内的初期支护结构并露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支护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支护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隧道软岩的大变形问题,尚未有制定有效的支护防治手段,普遍采用的是强支护作被动刚性承载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手段,在支护方式及工艺材料方面大多仍沿用老旧的传统模式,即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二次复喷砼+普通刚性砂浆锚杆+钢拱架作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配筋率高、厚度大的刚性钢筋砼。在此种支护状态下,初支和二衬的刚度大、支护力强、造价高,成为其主要特点。对于隧道大变形区段,围岩形变压力会随着时间而持续增长发展,普通刚性锚杆多因不能适应围岩的变形过大而拉断失效;钢拱架因受压荷值过大,而产生压折扭曲或被剪错失稳,喷砼出现严重开裂和破散掉块等破坏现象。因此,上述传统的支护方式以及施工工艺在复杂多变的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及方法,以实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及其支护结构的稳定,解决现有传统的支护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具有紧贴隧道断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初期支护结构具有纤维混凝土层和柔性钢筋网,以及打设于隧道周围围岩内的若干预应力让压锚索/杆,该预应力让压锚索/杆一端位于围岩内,另一端穿过隧道内的初期支护结构并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具有紧贴隧道断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期支护结构具有纤维混凝土层和柔性钢筋网,以及打设于隧道周围围岩内的若干预应力让压锚索/杆,该预应力让压锚索/杆一端位于围岩内,另一端穿过隧道内的初期支护结构并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混凝土层包括依次设置于隧道断面上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和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
所述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和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之间设有所述柔性钢筋网和与所述预应力让压锚索/杆配合施加预应力的锚垫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钢筋网具有由支撑绳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内设有钢丝绳网,钢丝绳网边缘与相应网格之间经若干连接绳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强汪波朱安龙蔡树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