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爬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6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爬梯和车辆,其中,车用爬梯包括主梯,主梯包括两个第一边梁和多个第一横梁,每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梁固定连接,第一边梁上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连接部,其中,第一边梁为金属板型梁。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车用爬梯的边梁方便加工造型,可满足不同车体结构,适应性强,可增强车用爬梯的承重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有利于改善登梯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爬梯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车用爬梯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消防车辆、工程车辆等多设置有爬梯,以便于人员攀爬使用。但现有车辆用的爬梯边梁多采用拉伸式型材,不便于造型加工,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受到限制,爬梯的承重能力不强,且会造成大量外露的焊缝或螺栓,整体稳定性和登梯舒适性较差,长时间使用还容易产生松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爬梯。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用爬梯,包括:主梯,主梯包括两个第一边梁和多个第一横梁,每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梁固定连接,第一边梁上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连接部,其中,第一边梁为金属板型梁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主梯包括两个第一边梁和多个第一横梁,通过设置每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梁固定连接,形成梯架结构,以便于登梯使用。第一边梁为金属板型梁,可方便对第一边梁进行造型加工,从而根据车体上安装面的具体结构对第一边梁进行加工造型,以使车用爬梯与车体的结构相配合,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此外,在第一边梁与第一横梁的装配过程中,在板型梁上进行焊接或打孔操作,加工难度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连接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还可减少螺栓等外露部件的数量,以减少对登梯过程造成干涉,有利于提高登梯的舒适性。通过在第一边梁上设有连接部,以便于与车体进行连接。可以理解,若车用爬梯上设有过多螺栓等凸出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凸出部件容易对登梯人员的衣物或线缆等造成干涉或撕扯,影响登梯人员的正常作业,尤其是车用爬梯用于施工或应急救灾等工作中时,将严重影响正常作业进度。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用爬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用爬梯还包括:副梯,副梯包括两个第二边梁和多个第二横梁,每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边梁固定连接,且第二边梁为金属板型梁,其中,第二边梁的一端与第一边梁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边梁的转动可实现副梯相对于主梯的展开或收回。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与主梯相连接的副梯,延长车用爬梯整体长度,以便于登梯。具体地,副梯包括两个第二边梁和多个第二横梁,通过设置每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边梁固定连接,形成梯架结构,以便于登梯使用。第二边梁为金属板型梁,可方便对第二边梁进行造型加工,以使副梯与主梯的造型相适配。第二边梁的一端与第一边梁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第二边梁的转动实现副梯相对于主梯的展开或收回。在车用爬梯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展开副梯,降低车用爬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降低登梯难度,有利于提高登梯舒适性;而在车用爬梯处于非使用状态时,通过收回副梯以便于车用爬梯随车辆一同移动,可防止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影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第一边梁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内,且每个第一横梁均在第一通孔内与第一边梁焊接固定;和/或第二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第二边梁上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内,且每个第二横梁均在第二通孔内与第二边梁焊接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第一边梁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内,从而通过第一边梁对第一横梁提供支撑,可提升第一横梁的承重能力。通过每个第一横梁均在第一通孔内与第一边梁进行焊接,以使第一边梁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限制第一横梁的位移,有利于提升主梯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类似地,通过在第二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第二边梁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内,从而通过第二边梁对第二横梁提供支撑,可提升第二横梁的承重能力。通过每个第二横梁均在第二通孔内与第二边梁进行焊接,以使第二边梁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限制第二横梁的位移,有利于提升副梯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此外,在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内进行焊接,还可形成隐藏式焊缝,避免焊缝外露,有利于防锈,且无需螺栓等凸出部件,以避免凸出部件对登梯人员造成阻碍或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第一横梁插入至第一通孔内时,焊接设备可由第一通孔的外侧伸入,并对第一横梁和第一边梁进行焊接,使焊缝保留在第一通孔内。同样地,第二横梁插入至第二通孔内时,焊接设备可由第二通孔的外侧伸入,并对第二横梁和第二边梁进行焊接,使焊缝保留在第二通孔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边梁上形成有倾斜部,位于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连接的一端,在副梯处于展开位置时,倾斜部与第一边梁相抵,使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之间形成第一角度,且第一角度为钝角;和/或第一边梁上形成有延长部,位于第一边梁远离第二边梁的一端,且延长部沿第一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展开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副梯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边梁朝向第一边梁的一侧的部分侧边与第一边梁相抵,通过在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连接的一端形成有倾斜部,以通过倾斜部与第一边梁相抵使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之间形成第一角度,且第一角度为钝角,可使第二边梁相对于第一边梁向外侧倾斜,以使登梯人员通过副梯向上攀登时身体与车用爬梯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使登梯过程更加省力。具体地,第一角度的范围可以是120°至170°,特别地,在第一角度为165°时,可有效增强登梯时的舒适性。通过在主梯的第一边梁远离第二边梁的一端形成有延长部,且延长部沿第一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在登梯人员攀登至主梯的顶部时可作为扶手使用,为登梯人员提供支撑力,可提高登梯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用爬梯还包括:缓冲块,设于第一边梁靠近第二边梁的一端,在副梯处于展开位置时,缓冲块位于第一边梁与第二边梁之间;和/或多个密封块,密封块由外侧插入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以封堵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边梁靠近第一边梁的第一端设有缓冲块,且在副梯处于展开位置时,缓冲块位于第一边梁与第二边梁之间,以通过缓冲块与第一边梁的接触,对第二边梁形成支撑和缓冲作用,可减少副梯在展开过程中与主梯发生碰撞而造成的磨损和噪音。其中,缓冲块的材质可以为尼龙、泡沫、橡胶或其他柔性材料。通过在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的外侧插入密封块,以封堵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使得第一焊缝完全隐藏,从而起到防锈防尘的作用。另外,还可使第一边梁的外表面保持平整,以便于登梯时作为扶手使用,防止造成划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用爬梯还包括固定件,设于主梯上,在副梯处于收回位置时,固定件可与副梯相配合以对副梯进行固定;和/或副梯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个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主梯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个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且第二边梁上与第一横梁对应设置有容纳凹槽,在副梯处于收回位置时,副梯位于主梯的内侧,第一横梁位于容纳凹槽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梯上设有可与副梯相配合的固定件,以在副梯处于收回位置时,通过固定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梯,包括两个第一边梁和多个第一横梁,每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梁上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连接部,/n其中,所述第一边梁为金属板型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梯,包括两个第一边梁和多个第一横梁,每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梁上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为金属板型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副梯,包括两个第二边梁和多个第二横梁,每个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边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边梁为金属板型梁,
其中,所述第二边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梁可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边梁的转动可实现所述副梯相对于所述主梯的展开或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所述第一边梁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内,且每个所述第一横梁均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第一边梁焊接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边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所述第二边梁上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内,且每个所述第二横梁均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与所述第二边梁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梁上形成有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边梁与所述第一边梁连接的一端,在所述副梯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边梁相抵,使所述第二边梁与所述第一边梁之间形成第一角度,且所述第一角度为钝角;和/或
所述第一边梁上形成有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梁远离所述第二边梁的一端,且所述延长部沿所述第一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块,设于所述第一边梁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荣李爱军张庭毓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