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64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中座板、上座板、下座板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上座板设置于中座板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多件空气阻尼管均布设置于上座板和中座板之间,且空气阻尼管一端连接上座板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中座板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球面摩擦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隔震支座不会造成梁体明显升高的情况,通过弹簧可以实现震后的支座复位,减少残余位移;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上摩擦系数变化和空气阻尼管的这种组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作用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隔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支座
,具体涉及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地震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带和亚欧带两大强烈地震多发区的影响地区,是一个地震多发国。为了避免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工程结构常采取减隔震措施来减弱地震对于工程结构的损失。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支座的运用,可以既经济又有效地减弱地震对于桥梁结构的损害,目前运用于桥梁的减隔震支座有铅芯橡胶支座、双曲面球型支座、摩擦摆支座、液体阻尼支座等,各种支座存在的问题有:1、铅芯橡胶支座主要靠铅芯的耗能来实现减隔震,但是铅的存在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2、双曲面球型支座和摩擦摆支座,虽然可以通过摩擦来耗能,但是其周期固定,可能引起共振,且地震位移常常很大,地震下的相对运动会引起梁体的明显抬升,引起支座失效。3、液体阻尼支座的密封性差,存在漏油现象。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座板(5)、上座板(9)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7),所述上座板(9)设置于中座板(5)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10),多件所述空气阻尼管(7)均布设置于上座板(9)和中座板(5)之间,且空气阻尼管(7)一端连接上座板(9)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5),所述中座板(5)与上座板(9)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座板(5)、上座板(9)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7),所述上座板(9)设置于中座板(5)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10),多件所述空气阻尼管(7)均布设置于上座板(9)和中座板(5)之间,且空气阻尼管(7)一端连接上座板(9)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5),所述中座板(5)与上座板(9)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座板(1),所述中座板(5)设置于所述下座板(1)上,在二者的接触位置处,所述中座板(5)设有球形外凸面,所述下座板(1)设有球形内凹面,所述球形外凸面与所述球形内凹面相匹配设置且两者形成球面摩擦副(4),从而实现中座板和下座板间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中座板(5)平面中心竖向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竖直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弹性件的一端与下座板(1)球形内凹面的表面中心连接,另一端连接上座板(9)上与中座板(5)相接触平面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座板(9)上与中座板(5)相接触平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盲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固定器(3)分别连接所述盲孔的内壁以及所述球形内凹面的表面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标贾晓龙蒋丽忠李姗姗胡章亮汪伟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