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44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它的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相对,所述第一夹体的第一抓取端与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使得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轴接;弹性件一端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固定件上,另一端经凹槽和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鞍夹具能够在承载鞍顶升机构顶起承载鞍之前,稳妥的将承载鞍固定在侧架上;承载鞍顶升机构顶起承载鞍后,机器人可以将承载鞍夹具平稳摘下。优点是该夹具能够使得机器人自动拆卸承载鞍,使得拆卸过程机械化,消除现有技术中人工拆卸承载鞍夹具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
本技术涉及承载鞍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
技术介绍
承载鞍夹具用于承载鞍在顶升机将其顶起之前,防止承载鞍自侧架上脱落。当需要从转向架流水线上拆卸承载鞍时,顶升机将承载鞍顶起后需将承载鞍夹具摘下以取走承载鞍。现有技术中,承载鞍夹具由人工拆卸,承载鞍夹具的自重较沉,人工拆卸承载鞍夹具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拆卸承载鞍夹具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它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弹性件,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对,第一夹体的第一抓取端与第二夹体的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使得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轴接;弹性件一端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固定件上,另一端经凹槽和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连接,对所述承载鞍夹具提供拉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一夹体末端的夹持端和第二夹体末端的夹持端均为一向内弯折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一抓取端的通孔与第二抓取端的通孔交错,交错处构成一中空柱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中空柱体中穿设有一销轴,销轴两端各设有一垫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各通孔上固定连接有抓取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设有与弹性件端部匹配的沟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一固定件靠近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设有与弹性件匹配的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二固定件靠近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有与弹性件匹配的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厚度为6毫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弹性件为不锈钢拉簧。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它的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相对,所述第一夹体的第一抓取端与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使得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轴接;弹性件一端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固定件上,另一端经凹槽和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承载鞍夹具能够在承载鞍顶升机构顶起承载鞍之前,稳妥的将承载鞍固定在侧架上;承载鞍顶升机构顶起承载鞍后,机器人可以将承载鞍夹具平稳摘下。本技术的优点是该夹具能够使得机器人自动拆卸承载鞍,使得拆卸过程机械化,消除现有技术中人工拆卸承载鞍夹具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图1及图2均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弹性件12。第一夹体包括:第一抓取端、第一固定件1、通孔2、凹槽3、夹持端4;第二夹体包括:第二抓取端、第二固定件5、通孔6、凹槽7、夹持端8;销轴9、垫片10。第一抓取端和第二抓取端均由通孔和抓取件13组成。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对,第一抓取端与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并通过销轴9轴接,具体的,第一抓取端的通孔2与第二抓取端的通孔6同轴交错,交错处构成一中空柱体,在中空柱体中穿设一销轴9,使得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轴接,销轴9与通孔6的接触面设有一垫片10。进一步如图1及图2所示,弹性件12对承载鞍夹具提供拉力的作用,具体的弹性件12到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的沟槽11上,弹性件12本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件1的凹槽3和第二固定件5的凹槽7后,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件5的沟槽21上。第一夹体末端的夹持端4和第二夹体末端的夹持端8均为一向内弯折结构,两个夹持端的弯折方向相对。上述各通孔上均固定连接有抓取件13,使得机器人携气动手指能够夹取由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弹性件12组成的夹具。结合图1-图6所示,对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进一步说明。其中,以拉簧为例对弹性件12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部件对弹性件12进行具体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及图2所示,自然状态下,第一抓取端的通孔置于第二抓取端的两通孔之间,三个通孔重叠交错处构成一中空柱体(可参考图2对应位置)。在中空柱体中穿设一销轴9(图5所示),使得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轴接,销轴9与通孔接触端设有一垫片10(图6所示)起减小摩擦的作用。其中,销轴9为Q235材质,直径10mm。如图1及图3所示,图1所示的第一夹体上有第一固定件1,拉簧一端有一能与第一固定件1上沟槽匹配的套环,使得拉簧一端经沟槽11与第一夹体连接,拉簧体经图3所示的凹槽3从第一夹体穿出后与进入第二夹体的凹槽7;如图1及图4所示,拉簧另一端有能与图1所示的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5的沟槽21匹配的套环,使得拉簧另一端通过沟槽21与第二夹体连接。拉簧件起到对承载鞍夹具提供拉力的作用,其中,拉簧为不锈钢材质,线径1.5mm,外径10mm,总长130mm,凹槽3和凹槽7的宽度大于拉簧外径。第一夹体末端的夹持端4和第二夹体末端的夹持端8均为一向内弯折结构,两个夹持端的弯折方向相对。其中,如图1-图4所示上述各通孔上均固定连接有抓取件,抓取件数量与机器人气动手指数量匹配,使得机器人携气动手指能够夹取由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弹性件12组成的夹具。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均为Q235材质,板厚6mm。如图1及2所示,自然状态下该夹具两夹体的抓取端处于闭合状态,拉簧给两抓取端提供闭合的拉力,两夹体的夹持端处于打开状态。转向架流水线将转向架转至承载鞍顶升工位,承载鞍顶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弹性件:/n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相对,所述第一夹体的第一抓取端与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轴接;/n所述弹性件一端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固定件上,另一端经凹槽和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连接,对所述承载鞍夹具提供拉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弹性件:
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相对,所述第一夹体的第一抓取端与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抓取端同轴交错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夹体与所述第二夹体轴接;
所述弹性件一端设于第一夹体的第一固定件上,另一端经凹槽和所述第二夹体的第二固定件连接,对所述承载鞍夹具提供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末端的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体末端的夹持端均为一向内弯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端的通孔与所述第二抓取端的通孔交错,交错处构成一中空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体中穿设有一销轴,所述销轴两端各设有一垫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刚王浩然王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