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297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属于轨道行车数据采集技术领域。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包括升降箱、超声波探伤仪和基座,超声波探伤仪固定连接在升降箱内,超声波探伤仪通过导线贯穿升降箱的内壁延伸之外部连接有探测片,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基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升降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升降筒螺纹连接在丝杆上,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升降筒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基座内开设有安装腔,所丝杆延伸至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蜗轮,安装腔内连接有用于驱动蜗轮转动的驱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与车轮相接触的探测片实时检测探伤,并且利用丝杆调节接收高度,提升了检测的全面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行车数据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在各大小城市均有应用,从高铁到地铁,铁路网系四通八达,大大便利了民众的出行,而为了保证列车的稳定运行,需要在列车运行结束长时间停靠时进行体检。现有技术中,多为列车停靠站后,由人工拿取超声波探伤仪对列车轮进行探伤检测,由于列车在高速运行后温度较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浪费了大量时间,且检测工作量大,需要多组人员进行检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包括升降箱、超声波探伤仪和基座,所述超声波探伤仪固定连接在升降箱内,所述超声波探伤仪通过导线贯穿升降箱的内壁延伸之外部连接有探测片,所述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基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升降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升降筒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所述基座内开设有安装腔,所丝杆延伸至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安装腔内连接有用于驱动蜗轮转动的驱动部。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所述升降筒外壁开设有与导向滑块相对应的滑槽。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导向板呈圆周均布在升降筒的外壁。优选的,所述升降箱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板。优选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及安装座,通过将基座使用地脚螺栓等穿过通孔固定在地面上,探测片固定在轨道上保证其在车辆经过时,车轮与探测片相接触,在工作时,启动超声波探伤仪,利用反射法通过探测片发射高频脉冲激励信号,接收器则根据所要探测的车轮高度调节超声波探伤仪的接收高度,具体的为,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从而带动丝杆转动,在丝杆转动的过程中,与之螺纹配合的升降筒在导向板的限制下做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在此处,导向板的数量不少于三组,其不仅可以用于保证升降筒正常升降,还对升降筒起到一定的支撑的作用,防止升降箱活动,影响接收的探测高度,从而在车辆缓慢停车的过程中,实时对车轮进行检测,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检测的繁重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101、安装腔;102、通孔;103、导向板;1031、导向滑块;104、丝杆;105、蜗轮;2、驱动电机;201、蜗杆;3、升降箱;301、升降筒;302、超声波探伤仪;3021、探测片;303、弧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包括升降箱3、超声波探伤仪302和基座1,超声波探伤仪302固定连接在升降箱3内,超声波探伤仪302通过导线贯穿升降箱3的内壁延伸之外部连接有探测片3021,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基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4,升降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301,升降筒301螺纹连接在丝杆104上,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升降筒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基座1内开设有安装腔101,所丝杆104延伸至安装腔101内固定连接有蜗轮105,安装腔101内连接有用于驱动蜗轮105转动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安装腔101内,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01,蜗杆201与蜗轮105相啮合。导向板103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1031,升降筒301外壁开设有与导向滑块1031相对应的滑槽,导向板103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导向板103呈圆周均布在升降筒301的外壁。升降箱3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03,基座1上开设有通孔102。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将基座1使用地脚螺栓等穿过通孔102固定在地面上,探测片3021固定在轨道上保证其在车辆经过时,车轮与探测片3021相接触,在工作时,启动超声波探伤仪302,利用反射法通过探测片3021发射高频脉冲激励信号,接收器则根据所要探测的车轮高度调节超声波探伤仪302的接收高度,具体的为,启动驱动电机2带动蜗杆201转动,蜗杆201与蜗轮105啮合传动,从而带动丝杆104转动,在丝杆104转动的过程中,与之螺纹配合的升降筒301在导向板103的限制下做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在此处,导向板103的数量不少于三组,其不仅可以用于保证升降筒301正常升降,还对升降筒301起到一定的支撑的作用,防止升降箱3活动,影响接收的探测高度,从而在车辆缓慢停车的过程中,实时对车轮进行检测,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检测的繁重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包括升降箱(3)、超声波探伤仪(302)和基座(1),所述超声波探伤仪(302)固定连接在升降箱(3)内,所述超声波探伤仪(302)通过导线贯穿升降箱(3)的内壁延伸之外部连接有探测片(302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所述基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4),所述升降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301),所述升降筒(301)螺纹连接在丝杆(104)上,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所述升降筒(301)滑动连接在导向板(103)上,所述基座(1)内开设有安装腔(101),所丝杆(104)延伸至安装腔(101)内固定连接有蜗轮(105),所述安装腔(101)内连接有用于驱动蜗轮(105)转动的驱动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包括升降箱(3)、超声波探伤仪(302)和基座(1),所述超声波探伤仪(302)固定连接在升降箱(3)内,所述超声波探伤仪(302)通过导线贯穿升降箱(3)的内壁延伸之外部连接有探测片(302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所述基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04),所述升降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301),所述升降筒(301)螺纹连接在丝杆(104)上,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3),所述升降筒(301)滑动连接在导向板(103)上,所述基座(1)内开设有安装腔(101),所丝杆(104)延伸至安装腔(101)内固定连接有蜗轮(105),所述安装腔(101)内连接有用于驱动蜗轮(105)转动的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行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杰王小飞张健保易志刚刘皓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