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847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该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包括:安装底座,设置于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的检测小车;回正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转动;以及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可带动所述回正结构转动,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运动,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所述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通过回正结构随支撑台转动,支撑台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运动,可以适应行走小轨与钢轨之间的偏差,使得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仍能够正常探伤,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探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对车轮进行探伤检测时,探伤设备的检测小车沿着地坑铺设的行走小轨上行驶,当到达需要检测车轮转向架底部停止移动。举轮转轮装置升起到预定位置,安装在支撑台的举轮转轮装置上的勾爪伸出搭在钢轨上,举轮转轮装置可以举升车轮,探伤设备完成下一步探伤动作。但是,由于钢轨和小车的行走小轨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检测小车停放的位置与钢轨不平行,进而使得检测小车上的举轮转轮装置和钢轨不平行。同时,列车蛇形运动造成车轮停放位置偏移钢轨一侧,检测小车中心与列车中心偏移,举轮转轮装置也会和钢轨不平行。若举轮转轮装置和钢轨不平行,导致勾爪搭接于钢轨时产生刚性冲击力,进而产生一定作用力,由于举轮转轮装置与支撑台不能运动,此时,如果探伤会导致探伤设备损坏,影响车轮的探伤检测。同时,举轮转轮装置和钢轨不平行时,如果直接举升轮对探伤会造成列车的轮缘擦伤给列车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举轮转轮装置与钢轨不平行产生转动力矩导致的设备损坏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适应转动力矩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包括:安装底座,设置于检测小车;回正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转动;以及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可带动所述回正结构转动,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运动,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正结构包括回正圆盘以及回正组件,所述回正圆盘包括回正内圈以及套设于所述回正内圈的回正外圈,所述回正内圈可相对于所述回正外圈转动,所述回正外圈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回正内圈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回正组件弹性连接所述回正内圈与所述回正外圈,使转动后的所述回正内圈复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正组件包括回正顶珠以及与所述回正顶珠弹性连接的回正挡板,所述回正顶珠设置于所述回正内圈,所述回正挡板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正顶珠对称设置于所述回正挡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回正顶珠分别与所述回正挡板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正顶珠包括回正座、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回正座中的回正弹性件以及位于所述回正弹性件端部的回正抵接件,所述回正座设置于所述回正内圈,所述回正抵接件在所述回正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抵接所述回正挡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正组件包括回正弹力件,所述回正弹力件连接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回正内圈,用于带动转动后的所述回正内圈复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纠偏回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与所述支撑台之间的中间过渡板以及移动结构,所述中间过渡板与所述回正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结构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台与所述中间过渡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移动件与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设置于所述中间过渡板,所述第二移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可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的配合相对于所述中间过渡板移动;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为滑轨与滑块结构或滑轨与滑槽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纠偏回正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弹性连接所述中间过渡板与所述支撑台,用于使移动后的所述支撑台复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原位弹性件以及止挡块,所述原位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过渡板,所述原位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止挡块,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支撑台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原位弹性件沿所述第一移动件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个所述止挡块位于两个所述原位弹性件之间,并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原位弹性件抵接;或者,所述止挡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原位弹性件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止挡块分设于所述原位弹性件的两端,并可分别与所述原位弹性件的两端抵接;或者,所述止挡块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原位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原位弹性件分设于所述止挡块的两端,并可分别与所述止挡块的两端抵接。一种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包括检测小车、机械臂、车轮踏面探伤装置、举轮转轮装置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所述检测小车可移动设置于行走小轨,所述自动纠偏回正装置通过所述举轮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测小车,所述机械臂设置于所述自动纠偏回正装置的支撑台,所述车轮踏面探伤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械臂的末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使用时,若举轮转轮装置与钢轨不平行时,举轮转轮装置的勾爪伸出搭在钢轨的刚性冲击力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传递至支撑台,使支撑台带动回正结构转动,并相对于安装底座运动,并且,支撑台运动的同时可带动举轮转轮装置运动,使得举轮转轮装置和钢轨平行。通过回正结构随支撑台转动,支撑台相对于安装底座运动,以适应举轮转轮装置与钢轨之间的偏差,有效的解决目前举轮转轮装置因与钢轨不平行产生作用力导致的设备损坏问题,使得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仍能够正常探伤,便于使用。同时,解决了举轮转轮装置造成的列车轮缘擦伤的问题,保障了列车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位于车轮下方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中自动纠偏回正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的左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中回正组件安装于中间过渡板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中回正组件安装于中间过渡板的仰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回正顶珠的剖视图。其中:100-自动纠偏回正装置;110-安装底座;120-回正结构;121-回正圆盘;1211-回正外圈;1212-回正内圈;122-回正组件;1221-回正顶珠;12211-回正座;12212-回正弹性件;12213-回正抵接件;1222-回正挡板;130-支撑台;140-中间过渡板;150-移动结构;151-第一移动件;152-第二移动件;160-限位结构;161-止挡块;162-原位弹性件;200-检测小车;300-检修地沟;400-行走小轨;500-钢轨;600-机械臂;800-举轮转轮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及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底座,设置于检测小车;/n回正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转动;以及/n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可带动所述回正结构转动,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运动,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底座,设置于检测小车;
回正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转动;以及
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可带动所述回正结构转动,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运动,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列车车轮自动探伤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正结构包括回正圆盘以及回正组件,所述回正圆盘包括回正内圈以及套设于所述回正内圈的回正外圈,所述回正内圈可相对于所述回正外圈转动,所述回正外圈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回正内圈与所述支撑台连接;
所述回正组件弹性连接所述回正内圈与所述回正外圈,使转动后的所述回正内圈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正组件包括回正顶珠以及与所述回正顶珠弹性连接的回正挡板,所述回正顶珠设置于所述回正内圈,所述回正挡板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正顶珠对称设置于所述回正挡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回正顶珠分别与所述回正挡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正顶珠包括回正座、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回正座中的回正弹性件以及位于所述回正弹性件端部的回正抵接件,所述回正座设置于所述回正内圈,所述回正抵接件在所述回正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抵接所述回正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正组件包括回正弹力件,所述回正弹力件连接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回正内圈,用于带动转动后的所述回正内圈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纠偏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纠偏回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正结构与所述支撑台之间的中间过渡板以及移动结构,所述中间过渡板与所述回正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结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峰黄雪峰庞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