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7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属于电池片制造技术领域。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包括:背电极印刷机构,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位和印刷位,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片位正上方的相机位,所述相机位处设有多个相机,多个所述相机用于识别电池片的激光打点及其在电池片上的位置,所述印刷位根据所述相机的识别结果选择是否进行背电极印刷;出片机构,用于将所述印刷位的电池片输出;漏印片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出片机构输出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面电池印刷设备能够减少漏印片的产生、并解决良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池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单面PREC电池相比,双面电池以其背电场特有的铝线替代了传统单面电池的全铝背电场,这就对双面电池背面的丝网印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面电池的背面印刷包括需依次进行的背电极印刷工序和背电场印刷工序;背电极印刷工序中,相机对电池片进行寻边定位,印刷头根据寻边结果完成背电极印刷;背电场印刷工序中,根据上述相机获取电池背面的激光打点,通过激光打点完成铝线的精确印刷,使铝线与背面激光开口线相重合。由于激光机异常会导致背面的激光打点不清晰、不准确,或者由于背面膜色异常影响相机获取清晰图像,进而相机无法准确获得背面的激光打点,造成双面电池在背电场印刷工序整体印刷偏移,或者超出印刷头印刷范围,进而导致漏印片的产生;但此时双面电池已经完成背电极印刷工序,因此只能将漏印片人工取下进行收集,并进行背电场的返工印刷;人工取片的过程中机台需要暂停,造成了不必要的电池产能损失;而且已经印刷过背电极的漏印片再进行补充印刷时极易产生大量的暗电流电池片、偏移低效片和碎片,人工拿取电池片时也会对电池片造成污染,大大降低了双面电池的良品率。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以减少漏印片的产生、并解决在进行漏印片收集时造成的电池产能损失、以及由人工拿取漏印片、漏印片补充印刷所造成的良品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包括:背电极印刷机构,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位和印刷位,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片位正上方的相机位,所述相机位处设有多个相机,多个所述相机用于识别电池片的激光打点及其在电池片上的位置,所述印刷位根据所述相机的识别结果选择是否进行背电极印刷;出片机构,用于将所述印刷位的电池片输出;漏印片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出片机构输出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作为优选,所述出片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印刷位的电池片输出所述背电极印刷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并将其输送至所述漏印片收集器。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相机包括寻边相机和设于所述寻边相机外围的多个寻点相机,所述寻点相机与电池片的激光打点一一对应,且所述寻点相机在电池片上的投影与电池片的激光打点位置相重合。作为优选,所述背电极印刷机构还包括环形的印刷转台,所述进片位和所述印刷位均设于所述印刷转台上,所述印刷转台能够绕自身中轴线的旋转,以实现电池片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输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主体和设于所述第一传送主体上的让位槽;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主体和转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主体设于所述转送机构和所述漏印片收集器之间,所述转送机构设于所述让位槽处,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送主体上输送至所述让位槽处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并将其转送至所述第二传送主体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送主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主体的传送方向呈夹角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转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转送件,每个所述转送件均对应一个所述让位槽,所述转送件包括:支撑杆,其设于所述让位槽内;第一驱动机构,其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杆,用于实现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的位移,使所述支撑杆能够承载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第二驱动机构,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第二传送主体传送方向的位移,以将所述支撑杆上承载的电池片转送至所述第二传送主体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主体的输送平面低于所述第二传送主体的输送平面。作为优选,所述转送机构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传送主体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皮带传送机构;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轮、从传送轮和绕设于所述主传送轮及所述从传送轮上的皮带,还包括用于形成所述让位槽的分传送轮组;所述分传送轮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传送轮、第二分传送轮和第三分传送轮,所述第一分传送轮和所述第三分传送轮平齐,所述第二分传送轮设于所述第一分传送轮和所述第三分传送轮下方,所述皮带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分传送轮、所述第二分传送轮和所述第三分传送轮上形成所述让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多个相机的设置,对电池片背面的激光打点进行精准识别,减少了漏印片的产生;保证激光打点清晰且精准的电池片顺利完成背电极印刷和背电场印刷;2)将激光打点不清晰或不精准的电池片提前识别出来,且对其不进行背电极印刷,减少背电极印刷工序物料消耗的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漏印片的统一收集和返工,避免大量的暗电流电池片、偏移低效片和碎片的产生;3)采用出片机构输送电池片,无需人工操作,解决了人工取片所造成的停台问题,也避免了人工拿取电池片造成的污染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相机位相机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相机位相机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片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进片机构;200-背电极印刷机构;300-出片机构;400-漏印片收集器;50-漏印片;21-进片位;22-印刷位;23-出片位;24、24′-相机位;241、241′-寻边相机;242-寻点相机;25-印刷转台;31-第一传送机构;311-让位槽;312-主传送轮;313-从传送轮;314-皮带;315-第一分传送轮;316-第二分传送轮;317-第三分传送轮;32-第二传送机构;321-第二传送主体;322-转送机构;3221-支撑杆;3222-第一驱动机构;3223-第二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在于公开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机构100、背电极印刷机构200、出片机构300;进片机构100用于输送待印刷的电池片至背电极印刷机构200,背电极印刷机构200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位21、印刷位22和出片位23,还包括设于进片位21正上方的相机位24,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电极印刷机构(200),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位(21)和印刷位(22),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片位(21)正上方的相机位(24),所述相机位(24)处设有多个相机,多个所述相机用于识别电池片的激光打点及其在电池片上的位置,所述印刷位(22)根据所述相机的识别结果选择是否进行背电极印刷;/n出片机构(300),用于将所述印刷位(22)的电池片输出;/n漏印片收集器(400),用于收集所述出片机构(300)输出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电极印刷机构(200),包括沿电池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片位(21)和印刷位(22),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片位(21)正上方的相机位(24),所述相机位(24)处设有多个相机,多个所述相机用于识别电池片的激光打点及其在电池片上的位置,所述印刷位(22)根据所述相机的识别结果选择是否进行背电极印刷;
出片机构(300),用于将所述印刷位(22)的电池片输出;
漏印片收集器(400),用于收集所述出片机构(300)输出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片机构(300)包括第一传送机构(31)和第二传送机构(32),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用于将所述印刷位(22)的电池片输出所述背电极印刷机构(20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2)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上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并将其输送至所述漏印片收集器(4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相机包括寻边相机(241)和设于所述寻边相机(241)外围的多个寻点相机(242),所述寻点相机(242)与电池片的激光打点一一对应,且所述寻点相机(242)在电池片上的投影与电池片的激光打点位置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印刷机构(200)还包括环形的印刷转台(25),所述进片位(21)和所述印刷位(22)均设于所述印刷转台(25)上,所述印刷转台(25)能够绕自身中轴线的旋转,以实现电池片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电池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包括第一传送主体和设于所述第一传送主体上的让位槽(311);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2)包括第二传送主体(321)和转送机构(322),所述第二传送主体(321)设于所述转送机构(322)和所述漏印片收集器(400)之间,所述转送机构(322)设于所述让位槽(311)处,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送主体上输送至所述让位槽(311)处的未进行背电极印刷的电池片,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冲潘岳林姜大俊潘励刚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