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221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2
一种工件换向装置,工件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机架和换向壳体;换向壳体安装于换向机架上;换向壳体内设有换向通道;换向通道设有换向入口和换向出口,换向入口的口径大于换向出口;换向通道的两侧壁分别为相互平行的活动内壁和固定内壁;换向壳体内于活动内壁处设有换向端面;抬起斜坡与角度调节弧端面通过圆弧面过渡,该角度调节弧端面使换向入口的口径依次收窄到换向出口;换向端面靠近换向出口处通过圆弧面过渡接于活动内壁。本工件换向装置,能将工件进行角度调整,由换向入口输入,从换向出输出即可实现角度的转换,结构简单,且转向效率高,非常适合于一排条状或带状的工件在流水线加工或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换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工件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将若干个组件按流水线式的作业,组合于一体时,往往需要将特定的一个组件正面先加工处理,再利用背面与其他组件配合或组装,在这个步骤中,往往需要一个换向装置将该组件翻转一定的角度,如180度,但现有的翻转机械都为大型的机械设备,其结构复杂且效率低,翻转流水线式的工件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件换向装置,其带有角度调节的换向壳体,能使工件角度调整。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件换向装置,所述工件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机架和换向壳体;所述换向壳体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上;所述换向壳体内设有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设有换向入口和换向出口,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换向出口;所述换向通道的两侧壁分别为相互平行的活动内壁和固定内壁;所述换向壳体内于所述活动内壁处设有换向端面;所述换向端面朝所述换向入口处设有抬起斜坡,所述换向端面于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换向出口的所述活动内壁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弧端面,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角度调节弧端面通过圆弧面过渡,该角度调节弧端面使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依次收窄到所述换向出口;所述换向端面靠近所述换向出口处通过圆弧面过渡接于所述活动内壁。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活动内壁与所述换向通道的底壁所成角度为80-100°。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换向壳体于所述换向入口的位置设有减速圆弧坡。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换向通道于所述换向壳体内的数量至少为2。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换向副壳;所述换向副壳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并位于所述换向出口的一端。所述换向副壳设有水平设置的换向副通道。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工件换向装置用于热保护器中的零件的角度转向,该零件包括但不限于:热保护器最外层的保护壳、热保护器的弹片、热保护器的金属片、用于安装PTC块的安装座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上料传送轮;所述上料传送轮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上料转动器;所述上料转动器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其输出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料传送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工件换向装置,能将工件进行角度调整,由换向入口输入,从换向出输出即可实现角度的转换,结构简单,且转向效率高,非常适合于一排条状或带状的工件在流水线加工或组装。工件料带只需经过本工件换向装置后,即可完成角度的转换。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工件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向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热保护器的保护壳进入换向壳体内的状态次序示意图;图4是换向壳体于换向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向机架81、换向壳体82、上料传送轮83、上料转动器84、换向副壳85;换向通道821;换向入口823、换向出口824;活动内壁825、固定内壁826、减速圆弧坡827;换向端面822;抬起斜坡8221、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圆弧面8223;换向副通道8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工件换向装置,所述工件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机架81和换向壳体82;所述换向壳体82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81上;所述换向壳体82内设有换向通道821;所述换向通道821设有换向入口823和换向出口824,所述换向入口823的口径大于所述换向出口824;所述换向通道821的两侧壁分别为相互平行的活动内壁825和固定内壁826;所述换向壳体82内于所述活动内壁825处设有换向端面822;所述换向端面822朝所述换向入口823处设有抬起斜坡8221,所述换向端面822于所述抬起斜坡8221与所述换向出口824的所述活动内壁825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所述抬起斜坡8221与所述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通过圆弧面8223过渡,该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使所述换向入口823的口径依次收窄到所述换向出口824;所述换向端面822靠近所述换向出口824处通过圆弧面8223过渡接于所述活动内壁825。本工件换向装置,能将工件进行角度调整,由换向入口823输入,从换向出输出即可实现角度的转换,结构简单,且转向效率高,非常适合于一排条状或带状的工件在流水线加工或组装。工件料带只需经过本工件换向装置后,即可完成角度的转换。具体地,工件水平从换向入口823进入换向通道821,换向通道821的两侧带有活动内壁825和固定内壁826,活动内壁825依次带有抬起斜坡8221和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工件的一端会由抬起斜坡8221抬起,另一端则接触于换向通道821的底部,抬起斜坡8221为向换向通道821的中心倾斜;工件移动在抬起斜坡8221将其一端抬起的过程中,开始接触抬起斜坡8221和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的圆弧面8223,并过渡至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是一个角度调整的端面,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会贴紧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由于角度调节弧端面8222与抬起斜坡8221连接,只需将换向出口824的活动内壁825与换向通道821的底部设计成最终要变的角度,角度得以定位,活动内壁825与固定内壁826平行,两者之间能保证工件最终所成的角度为要设计的角度;结构简单,无需使用现有技术如机械手的结构进行角度翻转,节省成本;只需通过本工件换向装置即可完成角度调节,失败率低,效率高。同时,需注意的是,换向通道821内抬起步骤、角度转换及角度定位都是有圆弧面8223过渡,不会损坏工件的表面。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活动内壁825与所述换向通道821的底壁所成角度为80-100°。本工件换向装置优选为将工件完成90°;当工件水平状态从换向入口823进入,经角度转向后,由于活动内壁825与底壁的角度为90°,固定内壁826与底壁的角度亦为90°,当工件穿过两内壁之间即为90°;需注意的是,80-100°是考虑到靠近活动内壁825位置可能为工件凸出的部分,可能由于凸出的部分使工件的整体无法达到90°;当然,亦可设计将活动内壁825与固定内壁826之间的距离解决。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换向壳体82于所述换向入口823的位置设有减速圆弧坡827。减速圆弧坡827用于降低工件进入的速度,又能使工件以带有圆弧的减速圆弧坡827上升至抬起斜坡8221的位置,工件在减速圆弧坡827处会稍向上侧身,再接触于抬起斜坡8221,具有前置抬起的效果。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换向通道821于所述换向壳体82内的数量至少为2。换向通道821的数量可设计为2个或2个以上,可容纳多个工件,使多个工件穿过后,件身的角度得以调整,提高效率。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换向副壳85;所述换向副壳85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81,并位于所述换向出口8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机架和换向壳体;/n所述换向壳体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上;/n所述换向壳体内设有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设有换向入口和换向出口,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换向出口;/n所述换向通道的两侧壁分别为相互平行的活动内壁和固定内壁;所述换向壳体内于所述活动内壁处设有换向端面;/n所述换向端面朝所述换向入口处设有抬起斜坡,所述换向端面于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换向出口的所述活动内壁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弧端面,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角度调节弧端面通过圆弧面过渡,该角度调节弧端面使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依次收窄到所述换向出口;所述换向端面靠近所述换向出口处通过圆弧面过渡接于所述活动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机架和换向壳体;
所述换向壳体安装于所述换向机架上;
所述换向壳体内设有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设有换向入口和换向出口,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换向出口;
所述换向通道的两侧壁分别为相互平行的活动内壁和固定内壁;所述换向壳体内于所述活动内壁处设有换向端面;
所述换向端面朝所述换向入口处设有抬起斜坡,所述换向端面于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换向出口的所述活动内壁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弧端面,所述抬起斜坡与所述角度调节弧端面通过圆弧面过渡,该角度调节弧端面使所述换向入口的口径依次收窄到所述换向出口;所述换向端面靠近所述换向出口处通过圆弧面过渡接于所述活动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内壁与所述换向通道的底壁所成角度为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壳体于所述换向入口的位置设有减速圆弧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武梁伟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川成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