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205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包括用于供硝酸银溶液反应合成银纳米线的反应釜、转动设置于反应釜中的搅拌桨、驱动搅拌桨旋转的驱动组件和用于调控反应釜内温度的导热液循环装置,搅拌桨中具有容置第一液体的中空内腔。导热液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的第一循环电加热器、连通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出口与中空内腔一端的第一进液管和连通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中空内腔另一端的第一回液管。则在在银纳米线合成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循环电加热器加热并循环流体介质,利用中空结构的搅拌桨从反应釜的内部向反应釜中的混合液体导热,改善反应釜内温度梯度分布的状况,从而能够降低反应釜内温度的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
本技术属于银纳米线制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银纳米线(Silvernanowire)具有独特的光、电物理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银纳米线通常采用醇热法合成,一般是在较高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向反应釜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通过搅拌桨对反应釜中滴有硝酸银溶液的混合液体进行不断搅拌,最终合成得到银纳米线。由于反应釜中的高温环境是依靠反应釜釜壁的热传递来维持的,这就使得反应釜内混合液体的温度存在梯度分布的情况。当搅拌桨搅拌反应釜内混合液体合成银纳米线时,便会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发生波动而难以调控。然而,银纳米线的成核及银线生长等合成阶段对温度比较敏感,反应釜内的温度波动就会造成合成的银纳米线直径和长度不均一,进而导致银纳米线后期难以分离提纯,降低了银纳米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银纳米线合成的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发生波动而难以调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包括用于供硝酸银溶液反应合成银纳米线的反应釜、转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中的搅拌桨、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的驱动组件和用于调控所述反应釜内温度的导热液循环装置,所述搅拌桨中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导热液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的第一循环电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出口与所述中空内腔一端的第一进液管和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中空内腔另一端的第一回液管。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包括多个同轴且依次相连的陀螺形旋转体,各所述陀螺形旋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进液端口,所述搅拌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出液端口,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进液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出液端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用于容置加热的第一液体的夹套,所述夹套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液循环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出液口的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夹套连通,所述夹套与所述搅拌桨之中空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硝酸银溶液输送至所述反应釜中的输液管和用于泵送并计量所述硝酸银溶液的计量泵,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计量泵与所述输液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输液管中的硝酸银溶液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预热装置包括预热箱、加热并循环第二液体的第二循环电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电加热器之出口与所述预热箱的第二进液管和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预热箱的第三回液管,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预热箱。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与盖设于所述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和排液口,所述釜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回液管伸入所述釜体内的第一通过孔,所述釜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进液管伸入所述釜体内的第二通过孔。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还包括用于转动安装所述搅拌桨的第一旋转密封接头和第二旋转密封接头,所述第一旋转密封接头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通过孔中,所述搅拌桨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密封接头与所述釜盖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回液管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密封接头与所述搅拌桨的中空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旋转密封接头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通过孔中,所述搅拌桨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密封接头与所述釜体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密封接头与所述搅拌桨的中空内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通过设置用于调控反应釜内温度的导热液循环装置,并在反应釜中转动设置中空结构的搅拌桨,导热液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的第一循环电加热器、连通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与搅拌桨中空内腔的第一进液管和连通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与搅拌桨中空内腔的第一回液管,则在在银纳米线合成的过程中,驱动组件驱动搅拌桨搅拌反应釜内混合液体时,通过第一循环电加热器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利用中空结构的搅拌桨从反应釜的内部向反应釜中的混合液体导热,改善反应釜内温度梯度分布的状况,从而能够降低反应釜内温度的波动。并且,可通过导热液循环装置向中空结构的搅拌桨内输送导热的第一液体或冷却的第一液体,能够较好地调控反应釜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银纳米线的合成质量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反应釜;11-釜体;12-釜盖;13-夹套;2-搅拌桨;21-中空内腔;22-陀螺形旋转体;23-进液端口;24-出液端口;3-驱动组件;31-驱动电机;32-传动带;4-导热液循环装置;41-第一循环电加热器;42-第一进液管;43-第一回液管;44-第二回液管;5-输液管;6-计量泵;7-预热装置;71-第二循环电加热器;72-预热箱;73-第二进液管;74-第三回液管;8-第一旋转密封接头;9-第二旋转密封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硝酸银溶液反应合成银纳米线的反应釜、转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中的搅拌桨、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的驱动组件和用于调控所述反应釜内温度的导热液循环装置,所述搅拌桨中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导热液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的第一循环电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出口与所述中空内腔一端的第一进液管和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中空内腔另一端的第一回液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硝酸银溶液反应合成银纳米线的反应釜、转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中的搅拌桨、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的驱动组件和用于调控所述反应釜内温度的导热液循环装置,所述搅拌桨中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导热液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并循环第一液体的第一循环电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出口与所述中空内腔一端的第一进液管和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中空内腔另一端的第一回液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包括多个同轴且依次相连的陀螺形旋转体,各所述陀螺形旋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进液端口,所述搅拌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内腔的出液端口,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进液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出液端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用于容置加热的第一液体的夹套,所述夹套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循环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电加热器之入口与所述出液口的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夹套连通,所述夹套与所述搅拌桨之中空内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硝酸银溶液输送至所述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琳甘堃陈超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善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