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帽、框架柱以及建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76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柱帽、框架柱以及建筑体,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帽,所述连接帽包括两端贯通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相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弯钩件;底帽体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弯钩件。当该连接帽的第一内腔与预制柱子相互浇筑连接在一起之后,连接帽的第二内腔还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与其上方的相邻框架柱相互连接,例如,可以与上方相邻的底帽体相互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框架柱在高度方向上的装配连接。这种浇筑结构和连接方式均可以大大的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帽、框架柱以及建筑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柱帽、框架柱以及建筑体。
技术介绍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房屋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全国1/3的钢材,60-70%的水泥,1/3的城市建设用地,1/3的城市用水,40-50%的能源,对能源、资源、环境影响巨大。传统的建筑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国家从201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行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1、预制构件的工厂化而不是产品化生产,使得构件生产实际变成了定制化生产而不是批量化的产品化生产,使得构件生产成本加大并且灵活性降低。定制化的生产也使得生产构件的模板成本高昂。由于属于定制化的生产,工厂的构件加工生产需要随着项目进度需要进行而不是随着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容易产生生产能力的波峰波谷变化,实际上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也事实上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2、预制构件尺寸通常较大,使得构件在生产、储存、运输、安装等方面增加了成本和难度;3、预制梁柱生产对精准度要求较高,安装对施工企业要求较高并且存在难以进行有效质量验收等问题;4、装配式建筑对施工管理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增加成本的同时造成合格人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帽、框架柱以及建筑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框架柱结构复杂、装配效率较低、难以进行有效质量验收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柱帽,包括:连接帽,所述连接帽包括两端贯通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相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弯钩件;底帽体,所述底帽体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弯钩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钩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插部和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滑插槽,所述第一弯钩件通过所述滑插部与所述滑插槽插接装配;所述滑插部上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直线滑槽内滑动装配有限位件;所述滑插槽内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能够沿着所述直线滑槽滑动进入或滑动脱出所述限位槽;所述滑插槽的横截面为楔形或T字形;和/或,所述直线滑槽的横截面为T字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尺寸相互匹配的若干第一螺纹孔和若干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装配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第二弯钩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部和第二弯钩部;所述底帽体的内腔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部尺寸相互匹配的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弯钩件通过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底帽体的外廓尺寸和形状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尺寸和形状相互匹配。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内安装有第一插接筒体;所述第一插接筒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一插接筒体的开口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平齐;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周边开设有第一周向凹槽,所述第一插接筒体的开口一周设置有第一周向翻边,所述第一周向翻边嵌合在所述第一周向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底帽体的底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安装有第二插接筒体;所述第二插接筒体的开口朝向所述底帽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插接筒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装配孔平齐;所述第二装配孔的周边开设有第二周向凹槽,所述第二插接筒体的开口嵌合在所述第二周向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部的外端还开设有内嵌在所述螺纹部里面的连接螺纹孔;其中,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所述螺纹连接件的数量、尺寸和分布位置均相互匹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框架柱,包括预制柱子以及所述柱帽,所述预制柱子与所述柱帽浇筑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包括所述框架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该连接帽的第一内腔与预制柱子相互浇筑连接在一起之后,连接帽的第二内腔还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与其上方的相邻框架柱相互连接,例如,可以与上方相邻的底帽体相互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框架柱在高度方向上的装配连接。这种浇筑结构和连接方式均可以大大的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帽的第一角度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帽的第二角度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帽体的第一角度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帽体的第二角度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的装配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的爆炸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弯钩件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弯钩件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钩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螺纹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帽;2、第一弯钩件;3、螺纹连接件;4、底帽体;5、第二弯钩件;6、预制柱子;11、连接筒体;12、隔板;13、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5、第一装配孔;16、第一插接筒体;17、第一周向凹槽;18、第一周向翻边;21、滑插部;22、第一弯钩部;23、滑插槽;24、直线滑槽;25、限位件;26、限位槽;31、第一螺纹孔;41、第二装配孔;42、第二插接筒体;43、第二周向凹槽;51、螺纹部;52、第二弯钩部;53、第二螺纹孔;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帽,所述连接帽包括两端贯通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相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弯钩件;/n底帽体,所述底帽体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弯钩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帽,所述连接帽包括两端贯通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连接筒体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相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弯钩件;
底帽体,所述底帽体的内腔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弯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插部和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滑插槽,所述第一弯钩件通过所述滑插部与所述滑插槽插接装配;
所述滑插部上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直线滑槽内滑动装配有限位件;所述滑插槽内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能够沿着所述直线滑槽滑动进入或滑动脱出所述限位槽;所述滑插槽的横截面为楔形或T字形;和/或,所述直线滑槽的横截面为楔形或T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腔壁设置有尺寸相互匹配的若干第一螺纹孔和若干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装配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弯钩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螺纹部和第二弯钩部;所述底帽体的内腔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部尺寸相互匹配的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弯钩件通过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