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041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领域。包括步骤外植体的预处理和消毒;诱导种子的萌发;愈伤组织的增殖与丛生芽的诱导;壮苗培养和诱根培养五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织培养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丛生芽诱导率达97.23%,生根诱导率达92.86%以上。不仅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且能长期稳定的保存大花茄的优良基因;同时为研究大花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且为推动大花茄快速繁殖工程化育苗的研究进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大花茄(SolanumwrightiiBenth),隶属茄科茄属植物,别名木番茄,双色木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至巴西一带。属于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有毛,株高通常长到3至5米;大花茄的花非常大,花冠为星形,花冠直径长达4.5-6.5厘米,是典型的二歧侧生聚伞花序。花朵初开为蓝紫色后转为浅紫色,随着时间的延长最后渐变为白色,也正由于花开有先后,所以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这也是它另外一个别名的由来——双色木番茄。花朵有淡淡的清香,在温暖地区开花期长达全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园林观赏植物。目前,大花茄的育苗繁殖途径有两种——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但通过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这两种途径进行育苗,大花茄的优良基因不能长期的稳定遗传,培育的大花茄品相不稳定;而如果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进行繁殖大花茄,不仅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且能长期稳定的保存大花茄的优良基因;此外,大花茄目前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大花茄植物组织培养繁殖育苗这方面的研究,为此展开本文研究不仅为研究大花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且为推动大花茄快速繁殖工程化育苗的研究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大花茄的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用水冲洗并消毒;(2)外植体接种于诱导萌发培养基中诱导萌发得到萌发苗和愈伤组织;(3)将萌发苗和愈伤组织分离;移除萌发苗的叶子留下茎部;将萌发苗的茎部和愈伤组织分别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得到丛生芽;(4)将丛生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有效苗;(5)将有效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获得完整的植株。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外植体收集后用水浸泡,用水冲洗后浸泡于植物激素中,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并冲洗后吸干表面水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植物基数为IAA;所述消毒液为酒精和升汞溶液;所述外植体分别浸泡在酒精和升汞溶液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诱导萌发培养基中包括:MS,3mg/L6-BA,0.15mg/LIA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范围为5.6-6.0。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当萌发苗生长至2-3cm长度后再进行步骤(3)。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包括:1/2MS,2.8-3mg/L6-BA,0.3mg/LIA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范围为5.6-6.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继代培养基中包括:1/2MS,7g/L琼脂,30g/L蔗糖;pH值范围为5.6-6.0;或1/2MS,0.5mg/LPP333,7g/L琼脂,30g/L蔗糖,pH值范围为5.6-6.0。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包括:1/2MS,0.3-0.5mg/LIBA,30g/L蔗糖,7g/L琼脂培养基,pH值范围为5.6-6.0。优选地,所示步骤(2)至步骤(5)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3-27℃,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目前尚未有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研究,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组织培养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丛生芽诱导率达97.23%,生根诱导率达92.86%以上。不仅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且能长期稳定的保存大花茄的优良基因;同时为研究大花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且为推动大花茄快速繁殖工程化育苗的研究进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凡此种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IAA是指吲哚-3-乙酸;6-BA是指6-苄氨基嘌呤;MS是指MS培养基;1/2MS是指减少50%浓度的MS培养基;PP333是指多效唑;IBA是指吲哚丁酸。实施例1(1)外植体的预处理与消毒:选用成熟、颗粒饱满的大花茄种子,用45℃的水浸泡90min,用流水冲洗24h,再用植物激素IAA浸泡10-30min;将处理好的种子用75%的消毒酒精处理30s,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之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5次,反复震荡,把残留在种子上的升汞都冲洗干净,用无菌吸水纸将水分吸干,装瓶待用。(2)诱导种子的萌发:将步骤(1)预处理与消毒好的种子接种于诱导萌发培养基中,每个培养基接种10粒种子,置于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的环境下培养。其所述诱导萌发培养基为:1/2MS+3mg/L6-BA+0.15mg/LIA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2)。(3)愈伤组织的增殖与丛生芽的诱导:待步骤(2)中的萌发苗长到2-3cm,将诱导萌发得到愈伤组织和萌发苗从底部分离,把组培苗的叶剪掉,将茎和愈伤组织分两组,每瓶接种一段茎(1.5-2cm)或者一块愈伤组织(1cm2),促使愈伤组织增殖与丛生芽的分化。愈伤组织培养15天后全部增殖分化出丛生芽,茎诱导的愈伤组织在培养15-20天后全部完全分化,分化率为100%。分化出新的愈伤组织,外围细胞疏松;内围愈伤组织细胞密集,聚集成团,呈现绿色,成团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丛生芽,且每个直径约为2cm的成团愈伤组织都能分化出7个以上的丛生芽,长成的丛生芽叶片偏黄色,茎细长,呈浅绿色。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3mg/L6-BA+0.3mg/LIA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2)。(4)壮苗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丛生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培养20天即可获得叶绿茎粗、生长健壮的丛生芽;所述的继代培养基为如下培养基之一:1/2MS+7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2)。(5)诱根培养:将步骤(4)中叶绿茎粗、生长健壮的植株剪切底部将其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植株长出根,每瓶接1-2棵丛生芽,培养15-20天即可完全分化出根,生根率为100%,根的数量在20-30根,根的大小适中、初期有根毛、植株长势好。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IB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2)。在上述的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中,步骤(3)-(5)的培养条件均为: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包括以下步骤:/n(1)取大花茄的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用水冲洗并消毒;/n(2)外植体接种于诱导萌发培养基中诱导萌发得到萌发苗和愈伤组织;/n(3)将萌发苗和愈伤组织分离;移除萌发苗的叶子留下茎部;将萌发苗的茎部和愈伤组织分别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得到丛生芽;/n(4)将丛生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有效苗;/n(5)将有效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获得完整的植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大花茄的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用水冲洗并消毒;
(2)外植体接种于诱导萌发培养基中诱导萌发得到萌发苗和愈伤组织;
(3)将萌发苗和愈伤组织分离;移除萌发苗的叶子留下茎部;将萌发苗的茎部和愈伤组织分别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得到丛生芽;
(4)将丛生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有效苗;
(5)将有效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获得完整的植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外植体收集后用水浸泡,用水冲洗后浸泡于植物激素中,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并冲洗后吸干表面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基数为IAA;所述消毒液为酒精和升汞溶液;所述外植体分别浸泡在酒精和升汞溶液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茄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诱导萌发培养基中包括:
MS,3mg/L6-BA,0.15mg/LIAA,30g/L蔗糖,7g/L琼脂;
pH值范围为5.6-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茄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啸梁晶晶罗双双黄淑妹冯心月吴雪云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