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表面的附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4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该组件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壁,该壁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穿过该壁的贯通开口;以及面板,该面板构造成在处于收起位置时覆盖壁的至少一部分,面板的外表面构造成与机动车辆的车身面板形成平滑的表面。该组件包括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延伸穿过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操作性地联接到面板的内表面。致动器具有与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可操作地联接的驱动构件,其中,致动器可操作为选择性地使驱动连杆枢转以使面板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表面的附饰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12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610,600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到本文中。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装置。
技术介绍
该部分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尤其是考虑到燃料价格和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正在不断地设计车辆以获得改善的燃料经济性。为了改善燃料经济性,通常考虑车辆的形状以改善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速度下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知车辆的空气动力学在增加燃料经济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车辆面板的轮廓经常被设计成使阻力最小化。然而,在某些类型的车辆中,特别是较大的车辆,诸如货车、运动型多用途车等,被证明难以提供空气动力学的轮廓和特征。尽管对于这些类型的车辆在塑造车辆面板的固定形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其他方面,在车辆后部产生的被称为基础阻力的阻力仍然是一个问题。当空气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速度下沿着车辆的侧部流动并经过后侧面板时,沿着车辆的侧部的层状空气流变成位于车辆后方的湍流。湍流是由于空气突然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从车辆后部分离而产生的。湍流气流在车辆后部处产生负压(真空),继而产生作用为车辆后部的拉力的基础阻力,这又最终降低了车辆的燃料经济性。从车辆表面向外突出的扰流板、鳍板等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增加了暴露于迎面气流中的车辆表面积,它们固有地导致阻力增加。另外,扰流板、鳍板等可能会显得难看。鉴于上述情况,仍然需要开发能够解决并至少克服以上所讨论的那些限制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且本部分不是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方面和目标的全面公开。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构件,该空气动力学构件在相对较低的车速期间、比如在住宅区和城市驾驶中通常会遇到的相对较低的车速期间可以保持在收起位置,并且可以在增大的速度下、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通常会遇到的增大的速度下能够选择性地运动到展开位置,从而为车辆提供空气动力学特征,与不具有这种空气动力学构件的同一车辆相比,该空气动力学特征最终导致增加的燃料经济性。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下述空气动力学构件,该空气动力学构件的外表面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均具有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外面上可见的外观。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下述空气动力学构件,使得当处于收起和展开位置时,该空气动力学构件不会增加或基本上不增加车辆的正面(前)阻力。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下述空气动力学构件,使得当处于收起位置时,该空气动力学构件大体保持与车辆的外部车身面板齐平。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下述空气动力学构件,使得当处于展开位置时,该空气动力学构件大体保持与车辆的外部车身面板齐平。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在高速公路速度下使空气动力学构件从收起位置运动到展开位置时使空气动力学构件的阻力最小化,从而使空气动力学构件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的同时大体上保持与车辆的外部车身面板齐平。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多个鳍板构件,所述鳍板构件能够与空气动力学构件的从收起位置至展开位置的运动同时地从空气动力学构件下方的隐藏的看不见的缩回的收起位置运动到向外展开的位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将多个鳍板构件与空气动力学构件操作性地互连,使得鳍板构件与空气动力学构件相联地在其各自的收起位置至其各自的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共同的致动器将处于其各自的收起位置至其各自的展开位置之间的所述多个鳍板构件与空气动力学构件彼此相联地致动。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该组件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带有外表面和相反的内表面的壁并具有延伸穿过所述壁的至少一个贯通开口;以及面板,该面板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中,面板的内表面构造成在处于收起位置时覆盖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板的外表面构造成从机动车辆的车身面板面向外以供观察。该组件还包括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操作性地联接至面板的内表面。致动器具有与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可操作地联接的驱动构件,其中,致动器可操作成选择性地使驱动连杆在贯通开口内枢转,以使面板在收起位置与同收起位置间隔开的展开位置之间运动。附图说明通过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图示了配备有附饰组件的示例性机动车辆,该附饰组件具有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表面,该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展开位置;图1A是图1所示的附饰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2为附饰组件的侧视图,该附饰组件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表面,该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图2A是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的图2的附饰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2B是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的图2的附饰组件的俯视立体图;图2C是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的图2的附饰组件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图2的附饰组件的侧视图,其中,该可展开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部分展开的位置;图4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中,该可展开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进一步展开的位置;图4A是图4的附饰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5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其中,可展开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进一步展开的位置;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其中,可展开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进一步展开位置,并且其中,涡流鳍板从附饰组件的壳体向外突出;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其中,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表面示出为处于进一步展开位置,并且其中,涡流鳍板从附饰组件的壳体向外展开;图7A是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的图7的附饰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7B是类似于图7A的视图,其中移除了附饰组件的壳体;图7C是示出为处于展开位置的图2的附饰组件的仰视立体图;以及图7D是示出为处于展开位置的图2的附饰组件的俯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绝不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其应用或用途。现在将大体上公开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组件10是具有可展开的空气动力学面板——该空气动力学面板也被称为表面——的可主动展开的车辆附饰组件。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充分地将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比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了已知的过程、已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已知的技术。首先参照图1,示例性车辆12被示出为具有车身14,该车身14具有在前端部18(前部)与后端部20(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壁和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所述壁的贯通开口,所述壁具有外表面;/n面板,所述面板构造成在处于收起位置时覆盖所述壁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n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以及/n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在所述壳体内并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杆的所述第二端,所述致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连杆在所述贯通开口内运动,以使所述面板在所述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展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间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7 US 62/610,600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壁和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所述壁的贯通开口,所述壁具有外表面;
面板,所述面板构造成在处于收起位置时覆盖所述壁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在所述壳体内并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杆的所述第二端,所述致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连杆在所述贯通开口内运动,以使所述面板在所述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展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还包括涡流构件,所述涡流构件具有内面部和外面部,从所述涡流构件的所述外面部向外延伸有至少一个鳍板,经由所述致动器选择性地枢转所述驱动连杆,所述涡流构件能够与所述面板的从所述面板的收起位置至所述面板的展开位置的运动同时地从所述面板下面的缩回、收起位置运动至向外可见的展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涡流构件包括多个所述至少一个鳍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其中,所述鳍板中的每个鳍板延伸穿过所述贯通开口中的单独一个贯通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连杆延伸穿过所述贯通开口中的与所述鳍板所穿过的贯通开口不同的单独一个贯通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涡流构件的从动连杆,其中,所述从动连杆通过所述驱动连杆的运动而被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从动连杆具有长形的槽口,所述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涡流构件成固定关系的、从所述涡流构件延伸到所述槽口内呈滑动接纳状态的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连杆的所述第二端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壳体,所述可展开的附饰组件还包括平衡连杆,所述平衡连杆具有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的第一端和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平衡连杆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壳体形成四连杆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连杆基本上是直的,并且所述平衡连杆为大致L形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具有由外周边界定的凹入的袋状部,所述面板被构造成在所述面板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收纳在所述凹入的袋状部中使得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外周边大致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经由挠性驱动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驱动连杆的所述第二端的电动马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电动马达被配置为与电子控制单元可操作地连通,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指示何时选择性地致动所述电动马达以驱动所述面板于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通信,所述传感器被配置为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指示何时致动所述电动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面板构造成当处于所述面板的收起位置时与车辆的车身面板以及所述机动车辆的后表面大致齐平,并且当处于所述面板的展开状态时,从所述后表面向后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展开的附饰组件,其中,所述面板构造成在处于所述面板的展开位置时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身面板大致平齐。


16.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展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J·费里J·R·斯科特·米切尔杰弗里·理查德·F·多门奇尼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外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