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40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阀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供油通道,阀体内设置有与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阀体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连通或断开的阀芯,阀芯两端分别连接下降装置和慢降装置,阀芯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阀芯上设置的控流锥面使阀芯外表面与油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发生变化,引起单位时间内从供油通道内流向回油通道的油量体积变化,从而达到慢降速度可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控换向阀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
技术介绍
气控换向阀作为气控液压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现用气控换向阀通过阀芯端面与阀体油道之间的轴向间隙大小来实现缓降可调的目的,但因其间隙变化量较小,故对调整精度要求较高,不便于后续调整使用。专利号为2017215997661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具有慢降功能的气控换向阀,但在实现慢降的过程中,慢降的速度是不可调节的。此专利技术中换向阀的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及回油口,连通进油口与出油口的进油通道,与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阀体内的一端设置有下降气缸,阀体一端设置有与下降气缸连通的下降进气口,下降气缸内设置有下降活塞,阀体内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气缸,阀体一端设置有与慢降气缸连通的慢降进气口,慢降气缸内设置有慢降活塞,阀体内还设置有溢流阀组,可构成所述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间的溢流连通,包括设于阀体中与回油通道贯通、且一端开口于阀体外的溢流通道,溢流通道内设有调整螺钉,封堵于所述连通孔处的锥阀芯,以及顶置在所述调整螺钉和锥阀芯之间的调压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慢降的过程中慢降速度可调节的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供油通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连通或断开的阀芯,所述阀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和慢降装置,所述阀芯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降装置包括下降气室,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下降气室连通的下降进气口,所述下降气室内密封滑动设置有下降活塞,所述阀芯靠近所述下降气室的一端探入所述下降气室连接所述下降活塞,所述阀芯探入端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下降活塞与所述阀体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慢降装置包括慢降气室,所述慢降气室内密封滑动设有慢降活塞,所述慢降气室外端位于所述阀体上通过限位螺母安装有空心螺栓,所述阀芯靠近所述慢降装置的一端探入所述慢降气室抵靠在所述慢降活塞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螺栓的轴心处设置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从所述空心螺栓的头部开始并从螺杆侧面设置的气孔贯通而出,所述气孔连通所述慢降气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慢降活塞靠近所述空心螺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空心螺栓探入所述定位孔内。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溢流阀装置包括设置于阀体内的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且一端开口设置于阀体外的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经由连通孔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所述溢流通道内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连通孔处封堵有锥阀芯,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锥阀芯之间还设置有调压弹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供油通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连通或断开的阀芯,所述阀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和慢降装置,所述阀芯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其有益效果是:所述阀芯在轴向滑动的过程中,利用所述阀芯外表面与油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来调整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回油通道之间通流截面的大小,所述阀芯上设置有所述控流锥面,使所述阀芯外表面与油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发生变化,引起单位时间内从所述供油通道内流向所述回油通道的油量体积变化,从而达到慢降速度可调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阀杆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空心螺栓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空心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回油口;14-供油通道;15-回油通道;2-阀芯;21-控流锥面;3-下降装置;31-下降气室;32-下降进气口;33-下降活塞;34-复位弹簧;4-慢降装置;41-慢降气室;42-慢降活塞;43-定位孔;5-空心螺栓;51-限位螺母;52-气体通道;53-气孔;6-溢流阀装置;61-溢流通道;62-连通孔;63-调整螺栓;64-锥阀芯;65-调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和回油口13的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口11和所述出油口12的供油通道14,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口13连通的回油通道15,所述供油通道14与回油通道15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6,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3,所述阀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4,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所述供油通道14与回油通道15连通或断开的阀芯2,所述阀芯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降装置3和慢降装置4,所述阀芯2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21。所述阀体1一体成型,内部分别设置下降装置3、慢降装置4和溢流阀装置6,所述阀芯2位于所述供油通道14与所述回油通道15之间,可控制两油道的连通或断开,当两油道连通后,所述阀芯2外表面与所述油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即为油体通过的路径。所述阀芯2外表面上设置所述控流锥面21,使所述阀芯2外表面与所述油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发生变化,引起单位时间内从所述供油通道14通过控流锥面21的截面流向所述回油通道15的油量体积变化,从而达到慢降速度可调的目的。所述下降装置3包括下降气室31,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下降气室31连通的下降进气口32,所述下降气室31内密封滑动设置有下降活塞33,所述阀芯2靠近所述下降气室31的一端探入所述下降气室31连接所述下降活塞33,所述阀芯2探入端套装有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下降活塞33与所述阀体1上。所述慢降装置4包括慢降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供油通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连通或断开的阀芯,所述阀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和慢降装置,所述阀芯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包括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供油通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溢流阀装置,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下降装置,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慢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轴向运动控制所述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连通或断开的阀芯,所述阀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和慢降装置,所述阀芯外表面上设有可控制油量流动的控流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装置包括下降气室,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下降气室连通的下降进气口,所述下降气室内密封滑动设置有下降活塞,所述阀芯靠近所述下降气室的一端探入所述下降气室连接所述下降活塞,所述阀芯探入端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下降活塞与所述阀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阀芯锥面实现慢降速度可调的气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毅郭源张开龙郭玉学王倩倩王妙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润工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