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9039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包括第一边沟,所述第一边沟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边沟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集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暗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边沟,边沟底部连通集水槽,集水槽通过输水管连通暗渠,暗渠连通沉淀井,雨天时,边沟收集路面上流下的雨水,雨水通过输送装置流通到沉淀井中,沉淀井中的雨水经过自然沉淀后,可用于市政用水,例如道路清洗、浇灌城市绿化等,实现了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
,特别是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排水系统是指由一系列拦截、疏干或排除危及公路的地面水的设施,结合沿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而形成的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雨天降雨时,排水系统将路面上流下的雨水排出,防止路面积水,对路面造成损坏,积水后的路面行车困难,行车危险系数增加,缺点是:1、对于路面上的积水直接引流到路旁、下水道、河渠或水库中,对雨水的利用较少;2、排水措施较少,应用于倾斜路面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包括第一边沟,所述第一边沟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边沟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靠近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集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暗渠,所述第一暗渠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沉淀井,所述第一沉淀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集水槽远离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通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通过导通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沟,所述第二边沟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集水槽远离导通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二集水槽靠近第二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第二集水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暗渠,所述第二暗渠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沉淀井,所述第二沉淀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出口。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水槽与第一边沟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宽度大于第一边沟的宽度,所述第一集水槽与第一应急排水管、第一输水管、导通水管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水槽与第二边沟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槽的宽度大于第二边沟的宽度,所述第二集水槽与第二应急排水管、第二输水管、导通水管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与第一暗渠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暗渠的直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暗渠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水管与第二暗渠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的直径小于第二暗渠的直径,所述第二输水管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暗渠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一暗渠的末端与第一沉淀井连通,所述第一沉淀井与第一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暗渠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排出口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二暗渠的末端与第二沉淀井连通,所述第二沉淀井与第二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暗渠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排出口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有边沟,边沟底部连通集水槽,集水槽通过输水管连通暗渠,暗渠连通沉淀井,雨天时,边沟收集路面上流下的雨水,雨水通过输送装置流通到沉淀井中,沉淀井中的雨水经过自然沉淀后,可用于市政用水,例如道路清洗、浇灌城市绿化等,实现了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的目的。2、第一集水槽通过导通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槽,第一集水槽上连通有第一应急排水管,第二集水槽上连通有第二应急排水管,第一集水槽通过第一输水管与第一暗渠连通,第二集水槽通过第二输水管与第二暗渠连通,暗渠连通有沉淀井,沉淀井上连通有排出口,排出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暗渠的水平高度,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首先通过输送装置流入沉淀井中,沉淀井中的水位超过排水管高度后,通过排水管流出;当集水槽中的水位高于应急排水管后,雨水通过应急排水管排出;特殊路段的路面倾斜时,雨水往一侧汇聚,当一侧的集水槽水位高于导通水管时,雨水通过导通水管流入另一侧的集水槽;通过设置导通水管,实现了增加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沉淀井上通过设置排水口,可防止沉淀井中的水位过高时,雨水倒灌入暗渠中;通过设置应急排出口,可防止暗渠中雨水堆积后集水箱无法排出雨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边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边沟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边沟,2-第一挡板,3-第一集水槽,4-第一暗渠,5-第一沉淀井,6-第一排出口,7-第二集水槽,8-第二边沟,9-第二挡板,10-第二暗渠,11-第二沉淀井,12-第二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5所示,图中仅展示边沟的一部分,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它包括第一边沟1,第一边沟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第一边沟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水槽3,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应急排水管,第一集水槽3靠近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暗渠4,第一暗渠4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沉淀井5,第一沉淀井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出口6,第一集水槽3远离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通水管,第一集水槽3通过导通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槽7,第二集水槽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沟8,第二边沟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9,第二集水槽7远离导通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应急排水管,第二集水槽7靠近第二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第二输水管远离第二集水槽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暗渠10,第二暗渠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沉淀井11,第二沉淀井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出口12;雨天时,边沟收集路面上流下的雨水,雨水通过输送装置流通到沉淀井中,沉淀井中的雨水经过自然沉淀后,可用于市政用水,例如道路清洗、浇灌城市绿化等,实现了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集水槽3与第一边沟1连通,第一集水槽3的宽度大于第一边沟1的宽度,第一集水槽3与第一应急排水管、第一输水管、导通水管连通;第二集水槽7与第二边沟8连通,第二集水槽7的宽度大于第二边沟8的宽度,第二集水槽7与第二应急排水管、第二输水管、导通水管连通;特殊路段的路面倾斜时,雨水往一侧汇聚,当一侧的集水槽水位高于导通水管时,雨水通过导通水管流入另一侧的集水槽,通过设置导通水管,实现了增加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当集水槽中的水位高于应急排水管后,雨水通过应急排水管排出,通过设置应急排出口,可防止暗渠中雨水堆积后集水箱无法排出雨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输水管与第一暗渠4连通,第一输水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暗渠4的直径,第一输水管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暗渠4的水平高度;第二输水管与第二暗渠10连通,第二输水管的直径小于第二暗渠的直径,第二输水管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暗渠10的水平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暗渠4的末端与第一沉淀井5连通,第一沉淀井5与第一排出口6连通,第一暗渠4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排出口6的水平高度,第二暗渠10的末端与第二沉淀井11连通,第二沉淀井11与第二排出口1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沟(1),所述第一边沟(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所述第一边沟(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水槽(3),所述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3)靠近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暗渠(4),所述第一暗渠(4)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沉淀井(5),所述第一沉淀井(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出口(6),所述第一集水槽(3)远离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通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3)通过导通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槽(7),所述第二集水槽(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沟(8),所述第二边沟(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集水槽(7)远离导通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二集水槽(7)靠近第二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第二集水槽(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暗渠(10),所述第二暗渠(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沉淀井(11),所述第二沉淀井(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出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沟(1),所述第一边沟(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所述第一边沟(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水槽(3),所述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3)靠近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集水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暗渠(4),所述第一暗渠(4)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沉淀井(5),所述第一沉淀井(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出口(6),所述第一集水槽(3)远离第一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通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3)通过导通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槽(7),所述第二集水槽(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边沟(8),所述第二边沟(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集水槽(7)远离导通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应急排水管,所述第二集水槽(7)靠近第二应急排水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第二集水槽(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暗渠(10),所述第二暗渠(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沉淀井(11),所述第二沉淀井(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出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穿式公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槽(3)与第一边沟(1)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槽(3)的宽度大于第一边沟(1)的宽度,所述第一集水槽(3)与第一应急排水管、第一输水管、导通水管连通。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铭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建中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