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47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向装配装置,包括:基座形成有腔体;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同向转动安装在腔体内,且轮面相间以限定出装配区域;第一备料轮布设多个插接件,第一备料轮与第一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插接件依次移送至第一辊轮;第二备料轮布设多个插槽件,第二备料轮与第二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插槽件依次移送至第二辊轮的轮面,并在装配区域内与多个插接件一一插置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备料轮和第二备料轮对插接件和插槽件进行充分备料,确保装配的连续进行;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分别对插接件和插槽件导向,使得插接件和插槽件沿各自的轨迹进入装配区域,并在相向的切向力下插置连接,增加插置连接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向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插接类产品的生产组装
,具体涉及一种定向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本申请中的插接类产品,指的是需要通过插置连接完成组装过程的产品,插接类产品一般包括插接件和插槽件,顾名思义,插槽件一般具有插槽,插接件与所述插槽插置配合。插接类产品的种类较多,例如笔、水杯等。以中性笔的生产组装为例,插接件即为笔身,插槽件即为笔帽。目前,笔盖和笔身的装配采用步进式加工,通过输送装置将笔身和笔盖分别传送到机械手正下方,再通过机械手将笔盖和笔身进行插置装配。这种方式需要输送装置将笔身或者笔帽传送至机械手的正下方并停留,从而才能为机械手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插置装配,增加组装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无法确保笔身与笔帽之间的对准,因此需要在装配完成后增设人工检测工序,增加了组装过程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向装配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插接类产品组装设备不具备插接件和插槽件之间的定向对准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向装配装置,用于装配插接件和插槽件,所述定向装配装置包括:基座,形成有腔体;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同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相间,以在所述相间处限定出一装配区域;第一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接件,所述第一备料轮与所述第一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接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一辊轮的轮面;第二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槽件,所述第二备料轮与所述第二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槽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并在所述装配区域内与多个所述插接件一一插置装配。可选地,所述第一备料轮与所述第一辊轮沿反向滚动配合,所述第二备料轮与所述第二辊轮沿反向滚动配合。可选地,所述定向装配装置还包括多个安装结构,所述多个安装结构分别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所述第一备料轮和所述第二备料轮的轮面上,以对应安装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插槽件。可选地,每一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所述第一备料轮或者所述第二备料轮的轮面上,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轮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以及,两个夹持臂,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两侧槽壁,且在相靠近和相远离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上的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的槽深为H1,位于所述第一备料轮和所述第二备料轮上的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的槽深为H2,则H1≥H2。可选地,所述两个夹持臂的壁厚沿槽深方向呈渐厚设置,其中,所述槽深方向为自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至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方向。可选地,所述夹持臂的厚度沿对应的转动方向呈先渐小后渐大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辊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备料轮的转速,所述第二辊轮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备料轮的转速,所述第一辊轮的转速与所述第二辊轮的转速相当。可选地,所述腔体设有连通至所述基座外部的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以对应供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插槽件上料至所述第一备料轮和所述第二备料轮,其中,所述第一进料通道自外至内呈口径渐缩设置,且内端的口径用于与所述插接件的外径相当设置,内、外端的口径比为1:1~1:1.5;和/或,所述第二进料通道自外至内呈口径渐缩设置,且内端的口径用于与所述插槽件的外径相当设置,内、外端的口径比为1:1~1:1.5。可选地,所述腔体设有连通至所述基座外部的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出料通道和成品通道,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出料通道和成品通道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和所述装配区域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出料通道远离所述装配区域的一侧朝上突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用于阻挡所述插接件自所述第二出料通道的上方通过;所述第二出料通道靠近所述装配区域的一侧朝上突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用于阻挡装配后的所述插接件,以使装配后的所述插接件进入所述成品通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备料轮和第二备料轮对插接件和插槽件进行充分备料,以确保装配过程的连续进行;通过第一辊轮对插接件进行导向、以及通过第二辊轮对插槽件进行导向,使得插接件和插槽件沿各自的预设轨迹进入装配区域,并在相向的切向力作用下完成插置连接,有助于增加插置连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定向装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安装座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中性笔的生产组装为例,插接件即为笔身,插槽件即为笔帽。目前,笔盖和笔身的装配采用步进式加工,通过输送装置将笔身和笔盖分别传送到机械手正下方,再通过机械手将笔盖和笔身进行插置装配。这种方式需要输送装置将笔身或者笔帽传送至机械手的正下方并停留,从而才能为机械手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插置装配,增加组装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无法确保笔身与笔帽之间的对准,因此需要在装配完成后增设人工检测工序,增加了组装过程的复杂性。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向装配装置,图1至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定向装配装置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向装配装置,用于装配插接件和插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装配装置包括:/n基座,形成有腔体;/n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同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相间,以在所述相间处限定出一装配区域;/n第一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接件,所述第一备料轮与所述第一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接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一辊轮的轮面;/n第二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槽件,所述第二备料轮与所述第二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槽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并在所述装配区域内与多个所述插接件一一插置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向装配装置,用于装配插接件和插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装配装置包括:
基座,形成有腔体;
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同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相间,以在所述相间处限定出一装配区域;
第一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接件,所述第一备料轮与所述第一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接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一辊轮的轮面;
第二备料轮,轮面用于布设多个所述插槽件,所述第二备料轮与所述第二辊轮滚动配合,以将多个所述插槽件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二辊轮的轮面,并在所述装配区域内与多个所述插接件一一插置装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备料轮与所述第一辊轮沿反向滚动配合,所述第二备料轮与所述第二辊轮沿反向滚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装配装置还包括多个安装结构,所述多个安装结构分别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所述第一备料轮和所述第二备料轮的轮面上,以对应安装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插槽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辊轮、所述第二辊轮、所述第一备料轮或者所述第二备料轮的轮面上,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轮面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以及,
两个夹持臂,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两侧槽壁,且在相靠近和相远离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上的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的槽深为H1,位于所述第一备料轮和所述第二备料轮上的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的槽深为H2,则H1≥H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伟薛君尧刘祯杜聪聪丁华锋万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