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穿膜肽、多巴和还原可离去PEG接枝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纳米医药及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含穿膜肽、多巴和还原可离去PEG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以及应用于增强肿瘤细胞内吞及溶酶体pH控制的药物释放的智能纳米胶束载体。
技术介绍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普遍存在易产生耐药性、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等共性问题。因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经全身循环后杀死病变部位的肿瘤细胞。而这些传统的给药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如小分子治疗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等。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药物能够到达病变部位,严重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效率较低,通常需要多次给药才能维持药物的最佳浓度。因此往往会引起耐药性和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利用实体瘤的高渗透和长滞留效应(EPR效应),智能纳米药物传递系统能够在肿瘤组织富集,同时利用肿瘤组织与人体正常组织的微环境差异,在肿瘤微环境作用下快速解体,迅速释放出抗肿瘤药物,实现药物的定点控制释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穿膜肽、多巴和还原可离去PEG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穿膜肽、多巴和还原可离去PEG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结构:
其中,x=10-30%,y=10-20%,z=5-10%,d=50-70%,m=71。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含穿膜肽、多巴和还原可离去PEG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将L-天冬氨酸溶于无水环丁砜,加入磷酸用于催化反应,在氮气的保护下,170℃加热回流12h,并用油水分离器去除产物水;待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掉反应液中的不溶物,反应液用冰甲醇重沉淀三次,过滤、干燥后得白色固体产物聚琥珀酰亚胺即PSI;
步骤2:将PSI溶解于DMF中,再将其滴加到装有乙二胺的烧瓶中,PSI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5∶18,连续搅拌反应8小时后,减压蒸干以除去过量的乙二胺和DMF,所得固体用甲醇溶解,乙醚重沉淀三次,过滤得淡粉色固体聚氨乙基天冬氨酸即P(ae-Asp);
步骤3:将P(ae-Asp)与活化的mPEG-SS-COOH摩尔比4∶1溶于去离子水中,室温反应24h,反应液透析、冻干得到白色固体mPEG-SS-g-P(ae-Asp);将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活性酯与mPEG-SS-g-P(ae-Asp)以1∶5的摩尔比溶于DMF,室温反应12h后,反应液透析、冻干得到白色固体mPEG-SS-g-P(ae-Asp)-MCA;将多巴酸与mPEG-SS-g-P(ae-Asp)-MCA以1∶3的摩尔比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会,张玉柳,黄钰淑,徐艳昀,何洋,全昊,夏小燕,韦清瑜,姜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