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557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紧贴在电芯上的电芯冷却板,所述电芯冷却板包括紧密结合的吸热板和阻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阻热板的导热系数;紧密结合的吸热板与阻热板之间形成有能流过冷却液的冷却流道;所述电芯冷却板的吸热板外侧面与所述电芯紧贴传热连接;吸热板为导热性能好的铝合金是有利于液冷系统的散热效率,但阻热板使用PP塑胶,导热率明显低于铝合金材质,与外界热交换少,避免外界额外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故而提高了液冷系统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本技术属与电池模组散热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电芯在运行时会发热,现有的最好的散热方式是液冷循环,通过将冷却的液体源源不断的导入到散热板中强制带走电芯所放出的热量,由于汽车运行时电芯四周其他电器部件也会放出热量,因此电芯所处的环境温度也比较高,在现有的液体强制冷却结构中,冷却液体在带走电芯放出的热量的同时还会带走电芯外部环境额外的热量,进而其综合效果会造成冷却液的冷却电芯的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更高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紧贴在电芯上的电芯冷却板,所述电芯冷却板包括紧密结合的吸热板和阻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阻热板的导热系数;紧密结合的吸热板与阻热板之间形成有能流过冷却液的冷却流道;所述电芯冷却板的吸热板外侧面与所述电芯紧贴传热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板为铝合金或铜材质,所述阻热板为PP塑胶材质。进一步的,吸热板与阻热板通过超音波熔焊或粘接剂密封紧密结合。进一步的,所述阻热板靠近吸热板的板面设置有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四周围合有一圈轮廓结合面,所述轮廓结合面与所述吸热板的背侧面密封紧密结合所述下沉槽内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工”字形凸起,且“工”字形凸起的凸起面与所述轮廓结合面相平,相邻两“工”字形凸起之间均形成有所述冷却流道。进一步的,每一条所述冷却流道的两端均分别形成有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下沉槽的两侧分别形成进液分流通道和出液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分流通道连通所有的流进通道,所述出液分流通道连通所有的流出通道;所述阻热板靠近吸热板的板面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液分流通道的进液槽;所述阻热板靠近吸热板的板面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出液分流通道的出液槽。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板上还设置有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出液嘴分别连通进液槽和出液槽。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嘴和出液嘴通过钎焊或弧焊焊接在所述吸热板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吸热板为铝合金,阻热板材质换为PP塑胶,同等壁厚下,塑胶重量明显低于铝合金;此外,PP塑胶可通过吸塑工艺生产制作,模具费用较铝合金冲压模具低;吸热板为导热性能好的铝合金是有利于液冷系统的散热效率,但阻热板使用PP塑胶,导热率明显低于铝合金材质,与外界热交换少,避免外界额外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故而提高了液冷系统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紧贴在电芯上的电芯冷却板示意图;附图2为电芯冷却板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电芯冷却板拆卸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阻热板示意图;附图5为电芯冷却板的剖开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标记1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7为电芯冷却板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7所示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紧贴在电芯10上的电芯冷却板,电芯冷却板包括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和阻热板11,吸热板9的导热系数高于阻热板11的导热系数,为了经济考量,本实施例的吸热板9为铝合金或铜材质,阻热板11为PP塑胶材质,但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与阻热板11之间形成有能流过冷却液的冷却流道11.1;电芯冷却板的吸热板9外侧面与电芯10紧贴传热连接,为了提高其导热效率,本实施例的吸热板9外侧面与电芯10之间的结合位置采用了导热垫或导热胶;阻热板材质换为PP塑胶,同等壁厚下,塑胶重量明显低于铝合金;此外,PP塑胶可通过吸塑工艺生产制作,模具费用较铝合金冲压模具低;该装置提高冷却效率的原理如下:电芯10热量通过导热垫(导热胶)传递至吸热板9,然后冷却流道1.1内冷却液的流动带走实时带走吸热板9的热量,保证电芯10温度在合适范围内,在此过程中,吸热板9为导热性能好的铝合金是有利于液冷系统的散热效率,若阻热板11也用传统的铝合金反而因为导热性能好从外界导入了额外的热量,降低散热效率。基于此,本专利阻热板11使用PP塑胶,导热率明显低于铝合金材质,与外界热交换少,避免外界额外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故而提高了液冷系统的散热效果。阻热板11靠近吸热板9的板面设置有下沉槽100,下沉槽100的四周围合有一圈轮廓结合面11.5,轮廓结合面11.5与吸热板9的背侧面密封紧密结合,为了保证其密封性,本实施例的吸热板9与阻热板11通过超音波熔焊或粘接剂密封紧密结合;本实施例的下沉槽100内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工”字形凸起11.6,且“工”字形凸起11.6的凸起面与轮廓结合面11.5相平,相邻两“工”字形凸起11.6之间均形成有冷却流道11.1;每一条冷却流道11.1的两端均分别形成有流进通道11.8和流出通道11.2;下沉槽100的两侧分别形成进液分流通道11.7和出液分流通道11.3,进液分流通道11.7连通所有的流进通道11.8,出液分流通道11.3连通所有的流出通道11.2;阻热板11靠近吸热板9的板面设置有连通进液分流通道11.7的进液槽15;阻热板11靠近吸热板9的板面还设置有连通出液分流通道11.3的出液槽16。吸热板9上还设置有进液嘴4和出液嘴5,进液嘴4和出液嘴5分别连通进液槽15和出液槽16;本实施例的进液嘴4和出液嘴5通过钎焊或弧焊焊接在吸热板9上;在循环液泵的作用下冷的液体源源不断的通过进液嘴4导入到进液槽15中,进而进入进液槽15的冷却液继续流入进液分流通道11.7中,然后进液分流通道11.7通过若干流进通道11.8导入若干冷却流道11.1中,冷却流道11.1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各流出通道11.2导出到出液分流通道11.3中,然后出液分流通道11.3中的液体流出至出液槽16中,最终出液槽16中的热冷却液通过出液嘴5源源不断的导出;从而使若干冷却流道11.1源源不断的流过冷却液,进而强制带走热量。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紧贴在电芯(10)上的电芯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板包括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和阻热板(11),所述吸热板(9)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阻热板(11)的导热系数;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与阻热板(11)之间形成有能流过冷却液的冷却流道(11.1);所述电芯冷却板的吸热板(9)外侧面与所述电芯(10)紧贴传热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紧贴在电芯(10)上的电芯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板包括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和阻热板(11),所述吸热板(9)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阻热板(11)的导热系数;紧密结合的吸热板(9)与阻热板(11)之间形成有能流过冷却液的冷却流道(11.1);所述电芯冷却板的吸热板(9)外侧面与所述电芯(10)紧贴传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9)为铝合金或铜材质,所述阻热板(11)为PP塑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热板(9)与阻热板(11)通过超音波熔焊或粘接剂密封紧密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板(11)靠近吸热板(9)的板面设置有下沉槽(100),所述下沉槽(100)的四周围合有一圈轮廓结合面(11.5),所述轮廓结合面(11.5)与所述吸热板(9)的背侧面密封紧密结合
所述下沉槽(100)内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工”字形凸起(11.6),且“工”字形凸起(11.6)的凸起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杰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