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液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动汽车的热管理零部件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以其比功率高、能力密度大、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贮藏时间长等优点,已逐步取代其他电池成为目前主流的车用动力电池。虽然锂离子电池有很多优点,但是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敏感,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为15℃~35℃。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老化等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整车的充电时间延长、驾驶性能下降、安全性和寿命降低。因此一般需要合理有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保证电池工作时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目前主流的电池冷却方式有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等。其中风冷方案由于需要设计和预留风道的空间,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很低,散热效率低,电池温度一致性差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所摒弃。相变材料和热管冷却方案目前还停留在方案设计和样件试验验证阶段,目前尚未在批量的车用动力电池上得到广泛应用。液冷方案具有散热效率高,温度一致性好等特点,是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采用最多的冷却方式。目前主流的电池低温加热方式有电阻丝加热、高频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冷板,水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相接触,水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通路;/n冷却管路,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各个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形成冷却介质的流道;/n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在流道内循环流动;/n其中,该电池冷却液装置分为前部模组和后部模组,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共用一块水冷板且前部模组中的水冷板水平放置,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分别使用独立的水冷板且后部模组中的水冷板竖直放置;/n前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串并联混联式布局,后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并联式布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冷板,水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相接触,水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通路;
冷却管路,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各个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形成冷却介质的流道;
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在流道内循环流动;
其中,该电池冷却液装置分为前部模组和后部模组,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共用一块水冷板且前部模组中的水冷板水平放置,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分别使用独立的水冷板且后部模组中的水冷板竖直放置;
前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串并联混联式布局,后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并联式布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包括:
流道板,流道板上具有流道槽;
平板,平板的表面平整,平板覆盖在流道板上并密封连接,流道槽形成冷却介质的冷却通路;
管道接头,平板或者流道板上具有开口,管道接头安装到开口上,管道接头连通冷却通路和冷却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和后部模组冷却管路,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后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和各个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前端通过前部模组冷却管路与介质入口以及介质出口连接,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后端通过后部模组冷却管路与各个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连接;
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包括:
流入通路,流入通路的前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并经由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到介质入口,流入通路的后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后部模组冷却管路,流入通路覆盖前部模组中的每一个电池模组;
流出通路,流出通路的前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并经由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到介质出口,流出通路的后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后部模组冷却管路,流出通路覆盖前部模组中的每一个电池模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水平放置,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朝下与水平放置的前部模组水冷板接触;
前部模组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强,李飞鸿,廉静,于旭东,陈江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