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1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9
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包括:底部框架、顶板、侧板、侧板孔洞和顶板孔洞,底部框架与基床石上部连接,侧板与底部框架上端连接,顶板与侧板顶部连接,侧板孔洞设于侧板上,顶板孔洞设于顶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增设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实现减缓流速并在结构内营造紊乱水流流场,促进泥沙在构件底部淤积并形成堤身的一部分,降低堤坝成本,且为各种底栖和游泳生物提供相对隐蔽的栖息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水运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梯形水工建筑物是将直立式建筑物构件竖直的迎浪面变成倾斜面,使其具有反射波浪小、承受波浪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沿海、江河整治工程中,但作为传统水工建筑物,其功能单一、生态效应较差、促淤效果一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包括:底部框架、顶板、侧板、侧板孔洞和顶板孔洞,所述底部框架与基床石上部连接,所述侧板与底部框架上端连接,所述顶板与侧板顶部连接,所述侧板孔洞设于侧板上,所述顶板孔洞设于顶板上。进一步,所述堤身构件的材质为混凝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增设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实现减缓流速并在结构内营造紊乱水流流场,促进泥沙在构件底部淤积并形成堤身的一部分,降低堤坝成本,且为各种底栖和游泳生物提供相对隐蔽的栖息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部框架100、顶板200、侧板300、侧板孔洞400和顶板孔洞5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包括:包括:底部框架100、顶板200、侧板300、侧板孔洞400和顶板孔洞500,底部框架100与基床石上部连接,侧板300与底部框架100上端连接,顶板200与侧板300顶部连接,侧板孔洞400设于侧板300上,顶板孔洞500设于顶板200上。堤身构件的材质为混凝土。如图4和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生物特性及施工能力等建设条件,按照结构设计标准确定构件尺度,堤身构件为混凝土预制构件,根据结构强度计算配筋,构件断面外轮廓呈梯形,顶边窄、底边宽。构件内采用中空结构,由底部框架100、顶板200和四面侧板300组成,底部框架可为板状结构、框架结构。侧板300可为透水结构,开设侧板孔洞400,侧板孔洞400的大小、数量及位置需要综合堤坝整治或防护的功能和生物生境需求确定,也可根据堤防功能设置不透水侧板300,顶板200开设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的顶板孔洞500,顶板孔洞500的大小、数量及位置需要综合结构稳定性和生物生境需求确定,底部采用底部框架100结构,框架截面尺寸根据结构稳定性计算确定,预制单元体并运至施工区,按照设计要求沿堤坝轴线将单元体依次布置,并排摆放,根据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并在底部铺设足够厚度与强度的基床石,保证构件不会因地基变形而发生过大沉降、偏移等。本技术通过设计增设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实现减缓流速并在结构内营造紊乱水流流场,促进泥沙在构件底部淤积并形成堤身的一部分,降低堤坝成本,且为各种底栖和游泳生物提供相对隐蔽的栖息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在本实施例中,堤身构件为部分侧板300透水结构。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堤身构件为全部侧板300透水结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堤身构件为侧板300不透水结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00)、顶板(200)、侧板(300)、侧板孔洞(400)和顶板孔洞(500),所述底部框架(100)与基床石上部连接,所述侧板(300)与底部框架(100)上端连接,所述顶板(200)与侧板(300)顶部连接,所述侧板孔洞(400)设于侧板(300)上,所述顶板孔洞(500)设于顶板(2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淤型梯形堤身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00)、顶板(200)、侧板(300)、侧板孔洞(400)和顶板孔洞(500),所述底部框架(100)与基床石上部连接,所述侧板(300)与底部框架(100)上端连接,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洁季岚陈琳杨琪支远哲杨一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