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24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43
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塔体,还包括喷淋模块、均流模块、除雾器模块、水循环模块、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位于塔体的一侧下方,所述烟气出口位于塔体的另一侧上方;所述喷淋模块、均流模块和除雾器模块都位于塔体内部,所述均流模块位于塔体的中下部,所述喷淋模块位于均流模块的正上方,所述除雾器模块位于喷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水循环模块与喷淋模块连接;所述喷淋模块包括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每一层分布多个方向向上的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烟气处理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式冷凝塔,尤其能够提高冷凝效率,防止烟气对环境污染,属于烟气处理将

技术介绍
目前技术中进行除硫操作时通常采用湿法脱硫,但是在除硫之后,饱和烟气排放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冷空气相遇将产生白色烟羽。白色烟羽虽然对环境质量没有影响,但是影响环境感观,需要加以治理。现在进行白色烟羽的消除,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方案一是直接加热法,但是消除“白色烟羽”,不仅与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而且与脱硫塔出口的湿烟气温度也密切相关。在无法确认排放加热温度的情况下,无疑会增加发电机组的能耗;方案二是采用先冷凝再加热的方法,不仅能回收部分余热来弥补机组能耗,而且能够回收一些冷凝水加以综合利用,不失为一种节能型的“白色烟羽”治理模式,但是,这种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加热,需要增加能耗输出,且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并且由于烟气在塔体内停留时间短,烟气中的水蒸气去除效率不高,导致“白色烟羽”治理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烟气处理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塔体,还包括喷淋模块、均流模块、除雾器模块、水循环模块、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位于塔体的一侧下方,所述烟气出口位于塔体的另一侧上方;所述喷淋模块、均流模块和除雾器模块都位于塔体内部,所述均流模块位于塔体的中下部,所述喷淋模块位于均流模块的正上方,所述除雾器模块位于喷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水循环模块与喷淋模块连接;所述喷淋模块包括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每一层分布多个方向向上的喷嘴;所述均流模块包括固定装置、钢丝绳、风扇、结构支架和钢环,所述固定装置装配在塔体的外侧中上部,所述钢环装配在塔体的内侧中部;所述结构支架和钢丝绳共同将风扇固定,所述结构支架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钢丝绳共有4根,以塔体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一端与风扇连接。另一端与钢环连接。上述高效烟气处理装置,所述除雾器模块包括折流板除雾器和管束除雾器,所述折流板除雾器位于管束除雾器的下方。上述高效烟气处理装置,所述水循环模块包括浆液池、循环泵和输水管;所述浆液池位于塔体的底部,所述循环泵一端与浆液池连接,另一端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与喷淋模块连接。上述高效烟气处理装置,所述风扇共有5片叶片,所述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上述高效烟气处理装置,所述烟气入口与水平面夹角为2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塔体内部的喷淋模块、均流模块、除雾器模块和水循环模块相配合将降低烟气温度,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水分含量,提高烟气的处理效率;所述喷淋模块与水循环模块充分结合,利用循环水喷淋烟气,以达到降低烟气温度的目的,并且水分在经过烟气后,落入塔体底部,在回收以后再次利用,有效节省能源;所述均流模块不采用电源进行驱动,而是利用烟气带动,在降低烟气流速的同时,改变了烟气的流动方向,延长了烟气在塔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烟气与水充分换热,增大烟气温降的目的;所述除雾器模块采用双层设计将烟气中的水分充分除去,并将去除的水分经过水循环模块作用以后用于降低烟气温度,充分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烟气处理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均流模块的风扇结构示意图;图3为均流模块的钢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除雾器模块的折流板除雾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除雾器模块的管束除雾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管束除雾器内部的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塔体,2.烟气入口,3.浆液池,4.循环泵,5.输水管,6.固定装置,7.钢丝绳,8.风扇,9.除雾器模块,9-1.折流板除雾器,9-2.管束除雾器,9-21.筒体,9-22.增速器,9-23.分离器,9-24.导流柱,10.烟气出口,11.第一喷淋层,12.第二喷淋层,13.第三喷淋层,14.减速区,15.混合区,16.结构支架,17.钢环。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2、3、4、5和图6,本技术为了达到充分喷淋的目的将喷淋模块设为三层进行三层设计,包括第一填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且所述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每一层分布多个方向向上的喷嘴;向上设计的多个喷嘴实现了高效率烟气与循环水充分接触。由于采用烟气减速设计,为了保证烟气的正常输出,对烟气入口2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将烟气入口2的宽度保持不变,高度加高,此时进气的流速将加快。为了延长烟气在塔体内部的停留时间,采用均流模块进行减速,高速烟气接触到风扇8后,由于风扇扇叶安装具有一定角度,将带动风扇8转动,风扇转动,带动气流,使得烟气与循环水充分接触,烟气温降明显。为了方便理解,将风扇8以上的塔体内部定义为减速区14,将风扇8以下的塔体内部定义为混合区15。本技术中均流模块包括固定装置6、钢丝绳7、风扇8、结构支架16和钢环17,所述结构支架16和固定装置6将风扇8固定,不让其产生晃动和偏离;同时采用钢丝绳7和钢环17的配合对风扇8进行固定。为了将烟气中的水分充分去除,将采用除雾器模块9进行除水分操作,所述除雾器模块9包括折流板除雾器9-1和管束除雾器9-2,所述烟气进入折流板除雾器9-1后将一定的水分充分除去,并在其上方增加管束除雾器9-2进行二次除水分操作,两次操作能够将烟气中的水分去除,避免排出后产生白色烟羽。所述管束除雾器9-2包括筒体9-21,增速器9-22,分离器9-23和导流柱9-24,为了实现不同粒径的雾滴分离,所述分离器9-23为转子,转子上叶片为涡轮叶片,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5°-30°;所述增速器9-22为两个漏斗状空心台组成,能够以最小的阻力提升气流的运动速度;所述导流柱9-24恰好从分离器9-23中部的圆孔穿过,将导流柱9-24和分离器9-23连接起来;所述导流柱9-24将能够控制气流出口状态,防止液滴被烟气二次夹带出去。本技术在工作时,采用固定装置6和结构支架16将风扇8固定在塔体内部,不让其晃动,同时采用钢丝绳7和钢环17的配合对风扇8进行固定。从烟气入口进入的高速烟气在风扇8相遇以后,带动风扇8转动,所述风扇8转动将改变了烟气的流动方向,延长了烟气在塔体中的停留时间。同时,所述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将循环水喷淋到烟气上,烟气与水充分换热,增大烟气温降,降温的烟气从折流板除雾器9-1和管束除雾器9-2经过,烟气在折流板除雾器9-1的波形板上冷凝,液滴流下,流入浆液池3,经过这个过程的烟气仍可能会携带水分,于是采用管束除雾器9-2进行二次除水分操作,去除的水分同样流入浆液池3,浆液池3的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模块、均流模块、除雾器模块(9)、水循环模块、烟气入口(2)和烟气出口(10);所述烟气入口(2)位于塔体(1)的一侧下方,所述烟气出口(10)位于塔体(1)的另一侧上方;所述喷淋模块、均流模块和除雾器模块(9)都位于塔体(1)内部,所述均流模块位于塔体(1)的中下部,所述喷淋模块位于均流模块的正上方,所述除雾器模块(9)位于喷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水循环模块与喷淋模块连接;所述喷淋模块包括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所述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每一层分布多个方向向上的喷嘴;所述均流模块包括固定装置(6)、钢丝绳(7)、风扇(8)、结构支架(16)和钢环(17),所述固定装置(6)装配在塔体(1)的外侧中上部,所述钢环(17)装配在塔体(1)的内侧中部;所述结构支架(16)和钢丝绳(7)共同将风扇(8)固定,所述结构支架(16)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6)连接,所述钢丝绳(7)共有4根,以塔体(1)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一端与风扇(8)连接;另一端与钢环(1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模块、均流模块、除雾器模块(9)、水循环模块、烟气入口(2)和烟气出口(10);所述烟气入口(2)位于塔体(1)的一侧下方,所述烟气出口(10)位于塔体(1)的另一侧上方;所述喷淋模块、均流模块和除雾器模块(9)都位于塔体(1)内部,所述均流模块位于塔体(1)的中下部,所述喷淋模块位于均流模块的正上方,所述除雾器模块(9)位于喷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水循环模块与喷淋模块连接;所述喷淋模块包括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所述第一喷淋层(11)、第二喷淋层(12)和第三喷淋层(13)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每一层分布多个方向向上的喷嘴;所述均流模块包括固定装置(6)、钢丝绳(7)、风扇(8)、结构支架(16)和钢环(17),所述固定装置(6)装配在塔体(1)的外侧中上部,所述钢环(17)装配在塔体(1)的内侧中部;所述结构支架(16)和钢丝绳(7)共同将风扇(8)固定,所述结构支架(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军杨泽良李阳高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