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80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起重设备测试领域,该装置包括正置起重设备和反置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一起重机构和第一吊具,反置起重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和第二吊具,第一吊具的一端与第二吊具连接,另一端连接试验重物,即第一吊具作为一杠杆结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包括中间支点第一连接梁,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包括中间支点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的底部连接一反力梁,第二连接梁位于第一连接梁的外侧且底部与反力梁连接,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以反力梁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载荷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通常包括支架和起重机构,支架为菱形架、三角形结构或一字型梁,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结构较简单,起吊性能较好,广泛应用于桥梁、铁路等大型工程,如通常用于架桥的菱形桥面吊,在使用时通过支撑并锚固在已架桥梁上,实现待架节段桥梁的吊装。起重设备在出厂前,通常要进行100%重载试验甚至超载试验,以检验起重设备的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试验时,通常需要在工厂内设置支点和锚点,并准备试验重物,当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为几百吨甚至上千吨时,需要对支点位置进行打桩并制作支撑横梁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需要在后锚点处进行打桩或者制作托盘并通过压重实现锚固的效果,另外,还需要准备与起重能力重量相当的试验载荷,导致测试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能够降低测试成本。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包括两架待测试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和反置起重设备,所述正置起重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一起重机构和第一吊具,所述反置起重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和第二吊具,所述第一吊具的一端与第二吊具连接,另一端连接试验重物;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下部为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包括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下部为第二金属支撑结构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底部连接一反力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位于第一连接梁的外侧且底部与反力梁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以反力梁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吊具与第一吊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试验重物与第一吊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一吊具即相当于一个杠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远离第一吊具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二金属支撑结构连接并进行相互支撑。一种基于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第一起重机构,使所述第一吊具上升,所述第一吊具将拉力传递给第二吊具和试验重物,当试验重物被提起时,即可以根据试验重物的重量计算出第一起重机构的拉力,因为第一起重机构与第一吊具的连接点距离第二吊具的距离远小于试验重物距离第二吊具的距离,所以试验重物的重量远小于第一起重机构的拉力,即试验荷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包括正置起重设备和反置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和第一起重机构,反置起重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和第二起重机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的位置由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绕连接支点旋转180°得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以连接支点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且第一金属支撑结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在连接支点处相连接,在使用时,利用正置起重设备前端的第一起重机构对拉两台起重机设备来进行载荷试验,本专利技术将试验的载荷变成了两台起重机设备之间的内力,而且一次试验即检验了两台起重机设备的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起重机本身结构件,仅需要制作少量的辅助结构及连接结构就可以完成其载荷试验,操作方便,成本低且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的方法,为了准确知道第一起重机构的拉力(即试验载荷),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准备少量试验重物即可称出起重机构的拉力,同时起重机构还能进行少量的起升和下降动作,以检验起升机构的动作性能;进行超载试验时,在正置起重设备的后端增加少量试验重物以避免反置起重设备的菱形结构受力过大;或者也可直接使第一起重机构的动滑轮组直接连接反置起重设备的的第二吊具,则两组起重机构的受力一致,整个试验装置对地基的作用力也很小,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地基处理;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仅需要准备少量重物即可提供较大载荷,完成较大吨位的载荷试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正置起重设备,2-反置起重设备,3-第一金属支撑结构,4-第一起重机构,5-第二金属支撑结构,6-第二吊具,8-第一支撑架,9-第二连接梁,10-第一吊具,11-反力梁,12-试验重物,13-第一起吊梁,14-第一底梁,15-第一连接梁,16-第二起吊梁,17-第二支撑架,18-第一斜支撑,19-第二斜拉杆,20-第一斜拉杆,21-第二斜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包括两架待测试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1和反置起重设备2(其中被试验对象正置,另外一台起重设备反置,作为试验工装使用),正置起重设备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第一起重机构4和第一吊具10,反置起重设备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和第二吊具6,第一吊具10的一端与第二吊具6连接,另一端连接试验重物12。第二吊具6与第一吊具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试验重物12与第一吊具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一吊具10即相当于一个杠杆。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远离第一吊具10的端部通过第一支撑架8与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连接并进行相互支撑,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由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绕支点旋转180°得到。参见图1所示,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起吊梁13和第一底梁14,第一起吊梁13和第一底梁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15、第一斜支撑18和第一斜拉杆20,第一起重机构4设置在第一起吊梁13的端部。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起吊梁16和第二支撑架17,第二起吊梁16和第二支撑架17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9、第二斜拉杆19和第二斜支撑21,第二吊具6设置在第二起吊梁16的下方;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设置在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的两侧,且通过第二支撑架17支撑。第一连接梁15的下部为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的中间支点,第二连接梁9的下部为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的中间支点,第一连接梁15的下方连接有一反力梁11,第二连接梁9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反力梁11上,即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与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以反力梁11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第一起重机构4,使得与第一起重机构4相连接的第一吊具10上升,第一吊具10将拉力传递给第二吊具6和试验重物12,当试验重物12被提起时,即可以根据试验重物12的重量计算出第一起重机构4的拉力,因为第一起重机构4与第一吊具10的连接点距离第二吊具6的距离远小于试验重物12距离第二吊具6的距离,所以试验重物的重量远小于第一起重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架待测试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1)和反置起重设备(2),所述正置起重设备(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第一起重机构(4)和第一吊具(10),所述反置起重设备(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和第二吊具(6),所述第一吊具(10)的一端与第二吊具(6)连接,另一端连接试验重物(12);/n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梁(15),所述第一连接梁(15)下部为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包括第二连接梁(9),所述第二连接梁(9)下部为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一连接梁(15)的底部连接一反力梁(11),所述第二连接梁(9)位于第一连接梁(15)的外侧且底部与反力梁(11)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以反力梁(11)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架待测试起重设备:正置起重设备(1)和反置起重设备(2),所述正置起重设备(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第一起重机构(4)和第一吊具(10),所述反置起重设备(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和第二吊具(6),所述第一吊具(10)的一端与第二吊具(6)连接,另一端连接试验重物(12);
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梁(15),所述第一连接梁(15)下部为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包括第二连接梁(9),所述第二连接梁(9)下部为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的中间支点,所述第一连接梁(15)的底部连接一反力梁(11),所述第二连接梁(9)位于第一连接梁(15)的外侧且底部与反力梁(11)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支撑结构(3)、第二金属支撑结构(5)以反力梁(11)为交叉点呈交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类菱形结构起重设备的载荷试验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亲孙庆龙陈刚黄伟民高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通联路桥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