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控系统、基地站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无人机的监控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基地站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各行各业应用监控技术,以对设备、建筑、或其他资产监控,研究单位可能会对其动物、或生态监控,而政府机关也可能会对道路、公园、或出入口监控。为了免除人为因素,现今已有自动监控方式,自动化监控设备会被架设于特定场所进行环境监控。自动化监控设备可包括无人机及充电设备。然而,现有的自动化监控设备仍存在下述问题。例如,无人机降落的稳定性:无人机降落于充电设备的过程可能会受外界侧风影响,使降落的稳定性降低。灵活机动性差;充电设备通常固定设置,因此监控区域恐受限于无人机的航行范围。“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无人机和基地站,其中:/n所述无人机,包括:/n主体;以及/n至少两个脚座,由所述主体延伸而出;以及/n所述基地站,包括:/n平台,具有水平面,且供所述无人机停放;以及/n定位机构,包括:/n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n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夹持而固定所述无人机的所述至少两个脚座,且每一所述脚座与所述水平面成倾斜角,其中所述倾斜角小于九十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无人机和基地站,其中:
所述无人机,包括:
主体;以及
至少两个脚座,由所述主体延伸而出;以及
所述基地站,包括:
平台,具有水平面,且供所述无人机停放;以及
定位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
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夹持而固定所述无人机的所述至少两个脚座,且每一所述脚座与所述水平面成倾斜角,其中所述倾斜角小于九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抵靠放置于所述平台的所述无人机的所述脚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包括:
至少一个纵向移动构件可纵向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以及
至少一个横向移动构件可横向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其中
当所述无人机停放于所述平台时,所述至少一个纵向移动构件及所述至少一个横向移动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推动所述无人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远离所述无人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及所述至少两个脚座包括缓冲物,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的缓冲物抵靠放置于所述平台的所述无人机的所述脚座的缓冲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站还包括:
移动载具,供所述平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站还包括:
缓冲装置,设于所述平台与所述移动载具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包括:
载具本体,供所述平台设置;以及
至少一个避震器,设于所述载具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站还包括:
防护门盖,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所述防护门盖并在关闭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移动,以遮蔽或开启所述平台,其中所述防护门盖内侧并设有缓冲物。
10.一种基地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站包括:
平台,具有水平面,并供无人机停放,其中所述无人机包括主体及至少两个脚座;以及
定位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
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夹持而固定所述无人机的所述至少两个脚座,且每一所述脚座与所述水平面成倾斜角,其中所述倾斜角小于九十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地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智,陈英杰,谢祺栋,杨易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光电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