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571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包括主料釜以及连通主料釜的辅料釜;所述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均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釜体部以及装配在釜体部顶部的顶盖部;所述顶盖部上连通有配料管,所述配料管的进料端位于釜体部内的底部;主料釜上装配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通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抽气端位于釜体部的上端部位;上述装置还包括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搅拌机构,通过搅拌机构充分混料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基于上述装置的调配方法,具体包包括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加料,以及搅拌电机混料搅拌,PLC控制平台控制混料。上述装置部件有效提高了中药饮片的调配、搅拌、混料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饮片制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的一种液体制剂,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治疗、调理功效。工业化在生产中药饮片过程中,主要方式是通过提取等方式将不同中药提取形成活性液,通过将活性液混料调配后形成中药饮片药液。目前,混料调配液的方式主要采用混料釜进行,通过将不同的物料加入到同一的混料釜内,搅拌调料后,形成中药饮片制剂。为了充分实现混料,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混料釜系统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搅拌混料效果和提高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10000547.7公开“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系统”,将经前处理加工处理后的中药饮片,经过自动称量并装箱后,装入到中药饮片承装容器内,中药饮片承装容器通过输送设备自动进入饮片库系统进行存储,当中药提取车间需要投料时,通过计算机系统将饮片库系统中装有中药饮片的中药饮片承装容器,按照处方信息自动调出,再经过复核称量系统复核称量,输送至自动翻转倒料系统站台,翻转倒料系统将中药饮片倒入提取用承装容器内,经翻转倒料后的空的中药饮片承装容器经自动清洁系统清洁处理后,自动输送至自动称量、装箱系统站台进行下一次装料。本专利技术可根据提取车间生产计划,自动将不同处方信息的中药饮片按规定的重量、品种自动称量后装入容器内,并进行自动存储。采用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中药饮片加工的效率,然而,对于中药饮片的工业化加工生产来说,混料釜的混料效果,具体表现在混料釜内搅拌部的搅拌效果是决定中药饮片混料均匀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上述专利以及现有技术公开的混料设备中所使用的搅拌部,多是采用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部件如搅拌杆形式,造成随着搅拌部件旋转,搅拌的液体跟随旋转,形成涡流,在液体旋转所形成的涡流内,液体之间成相对静止,涡流内的液体并未得到充分的搅拌混料,进而造搅拌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包括主料釜以及连通主料釜的辅料釜;所述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均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釜体部以及装配在釜体部顶部的顶盖部;所述顶盖部上连通有配料管,所述配料管的进料端位于釜体部内的底部;所述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均之间的配料管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与配料管之间通过装配法兰装配连接;所述主料釜上装配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通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抽气端位于釜体部的上端部位;所述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还包括装配在釜体上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搅拌端位于搅拌釜体内;所述搅拌轴上转动连接有搅拌套管,所述搅拌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均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套管外侧壁上的环形杆,所述环形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不锈钢搅拌端板;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贯穿搅拌套管的底部;所述顶盖部的顶部均设有入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套管的顶部筒口以及底部筒口内均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搅拌套管的内侧壁,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搅拌轴。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至搅拌轴的外侧壁;所述第一不锈钢搅拌端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端杆,所述第一连接端杆固定连接在环形杆的外侧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不锈钢搅拌端板,所述第二不锈钢搅拌端板与第一不锈钢搅拌端板交错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不锈钢搅拌端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杆,所述第二连接端杆固定连接在环形杆的外侧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釜体部的下端设有盘旋上升的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具有螺旋空腔,所述螺旋空腔与釜体部的外侧壁形成腔体部;所述螺旋凸起的上端为出液端,所述出液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螺旋凸起的下端为进液端,所述进液端连通有进液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连通管上装配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磁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管上装配有第二电磁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料釜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装配有PLC控制平台。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上述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的调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物料分别从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入料口加入至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内;(2)分别打开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动搅拌部件混料搅拌;(3)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第二电磁阀,主料釜内形成真空,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两个第一电磁阀,辅料釜内的物料通过配料管进入主料釜内,混料调配。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计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套管的顶部筒口以及底部筒口内均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搅拌轴转动连接滚动轴承的内圈,搅拌套管外侧壁上的若干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环形杆、第一不锈钢搅拌板、第二不锈钢搅拌板,第一不锈钢搅拌板、第二不锈钢搅拌板交错设计,第一不锈钢搅拌板、第二不锈钢搅拌板上、下朝向不同,实现当搅拌电机搅拌过程中,此时,搅拌轴携带搅拌杆,搅拌杆转动,液体被搅动,此时,由于,搅拌轴相对搅拌套管转动,搅拌套管23不受搅拌轴的驱动力,因此,搅拌套管外侧壁连接的搅拌部件跟随搅拌液体转动,具体是,第一不锈钢搅拌板、第二不锈钢搅拌板搅动旋转的液体(旋转的液体为涡流),进而实现对涡流液的搅拌。上述装置部件有效提高了中药饮片的调配、搅拌、混料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机构的分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套筒与滚动轴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不锈钢搅拌端板、第二不锈钢搅拌端板连接环形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6中的前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4中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如图1-9所示,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包括主料釜A以及连通主料釜A的辅料釜B。中药饮片的辅料在辅料釜B内调配,中药饮片的主料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物料分别从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入料口加入至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内;/n(2)分别打开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动搅拌部件混料搅拌;/n(3)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第二电磁阀,主料釜内形成真空,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两个第一电磁阀,辅料釜内的物料通过配料管进入主料釜内,混料调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饮片自动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物料分别从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入料口加入至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内;
(2)分别打开主料釜以及辅料釜上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动搅拌部件混料搅拌;
(3)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第二电磁阀,主料釜内形成真空,通过PLC控制平台控制打开两个第一电磁阀,辅料釜内的物料通过配料管进入主料釜内,混料调配。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料釜以及连通主料釜的辅料釜B;
所述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均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釜体部以及装配在釜体部顶部的顶盖部;
所述顶盖部上连通有配料管,所述配料管的进料端位于釜体部内的底部;
所述主料釜以及辅料釜均之间的配料管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与配料管之间通过装配法兰装配连接;
所述主料釜上装配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通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抽气端位于釜体部的上端部位;
所述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还包括装配在釜体上的搅拌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搅拌端位于搅拌釜体内;
所述搅拌轴上转动连接有搅拌套管,所述搅拌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均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套管外侧壁上的环形杆,所述环形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不锈钢搅拌端板;
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贯穿搅拌套管的底部;
所述顶盖部的顶部均设有入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饮片自动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套管的顶部筒口以及底部筒口内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涛徐丹邓松波吴建王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