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07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垫,包括护理垫本体,护理垫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护理垫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冷敷包,冷敷包的顶部与护理垫本体的顶部齐平,护理垫本体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与安装槽之间的护理垫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各个导流槽沿安装槽的外周均匀分布并与收集槽相连通,护理垫本体的底部固定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负压引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水透气性好,能够避免体液侧漏,并通过冷敷包对患者伤口进行冷敷,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护理垫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垫。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护理中,内科的烧烫伤病人、手术后的病人、产妇等需要卧床治疗的患者均需要使用医用护理垫,用以防止患者伤口处分泌的血液或体液以及产妇分泌的恶露污染病床,并起到阻挡细菌,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医用护理垫结构设计往往比较简单,仅包括一层与人体相贴合的无纺布以及设置在无纺布下层的PE防水膜,使用时,直接将医用护理垫平铺在病床上。然而,此种结构的医用护理垫吸水、透气性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吸水性差,患者伤口处分泌的体液往往会经医用护理垫的两侧向外侧漏,容易对病床造成污染,而且由于吸水性差,使患者的伤口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不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而且由于伤口处于闷热的环境中,还会增加伤口的疼痛感,引发伤口水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垫,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医用护理垫由于吸水性差,在使用时容易发生侧漏、容易引发伤口水肿,不利于患者恢复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医用护理垫,包括护理垫本体,所述护理垫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护理垫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冷敷包,冷敷包的顶部与护理垫本体的顶部齐平,护理垫本体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与安装槽之间的护理垫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各个导流槽沿安装槽的外周均匀分布并与收集槽相连通,护理垫本体的底部固定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负压引流管。
[0005]优选地,护理垫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藻酸盐医用膜层、杀菌层、亲水纺粘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树脂层、透气防水底层,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安装槽的底部、导流槽的底部、收集槽的底部均设置在藻酸盐医用膜层上,负压引流管的一端贯穿透气防水底层并延伸至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内部。
[0006]优选地,冷敷包包括密封设置的外袋,外袋的材质为透气防水材料,外袋内部固定有密封设置的内袋,内袋内部盛放有纯净水,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制冷剂。
[0007]优选地,外袋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毛面魔术贴,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毛面魔术贴相配合的刺面魔术贴,冷敷包通过毛面魔术贴、刺面魔术贴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地,护理垫本体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
[0009]优选地,护理垫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防滑凸楞。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导流槽、收集槽和负压引流管,使用时,患者伤口处分泌的体液在导流槽的分流作用下,在护理垫本体上进行分散,在负压
引流管的作用下使体液向靠近护理垫本体底部的方向流动,能对护理垫本体上的体液进行快速导流、吸收,且由于收集槽的存在,能够进一步避免发生体液侧漏的现象,避免造成污染,使护理垫本体的顶部始终保持清爽干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通过设置安装槽和冷敷包,通过冷敷包对患者伤口进行降温冷敷,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拆去冷敷包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冷敷包的俯视图;
[0015]图5为冷敷包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护理垫本体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1—护理垫本体、2—安装槽、3—冷敷包、4—外袋、5—内袋、6—制冷剂、7—毛面魔术贴、8—刺面魔术贴、9—收集槽、10—导流槽、11—负压引流管、12—固定带、13—防滑凸楞、14—藻酸盐医用膜层、15—杀菌层、16—亲水纺粘无纺布层、17—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8—透气防水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护理垫本体1,护理垫本体1为多层复合型结构,护理垫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2,安装槽2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冷敷包3,冷敷包3的顶部与护理垫本体1的顶部齐平。如图5所示,冷敷包3包括密封设置的外袋4,外袋4的材质为透气防水材料,主要由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外袋4内部固定有密封设置的内袋5,内袋5的材质为塑料膜,内袋5内部盛放有纯净水,内袋5与外袋4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制冷剂6,制冷剂6为氯化铵,使用时,将内袋5捏破,使氯化铵溶于纯净水中,由于氯化铵溶解时吸热,从而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如图4所示,外袋4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毛面魔术贴7,如图3所示,安装槽2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毛面魔术贴7相配合的刺面魔术贴8,冷敷包3通过毛面魔术贴7、刺面魔术贴8与安装槽2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更换冷敷包3。护理垫本体1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收集槽9,收集槽9与安装槽2之间的护理垫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10,各个导流槽10沿安装槽2的外周均匀分布并与收集槽9相连通。通过导流槽10对体液进行分流,有利于促进体液的快速吸收,并通过设置收集槽9,防止过多的体液经导流槽10流动至护理垫本体1的边缘处,防止发生侧漏。如图2所示,护理垫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负压引流管11,负压引流管11与护理垫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防止发生漏液现象。护理垫本体1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固定带12用于将护理垫本体1固定在病床上,保证护理垫本体1的稳定性,避免护理垫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卷边、移位等问题。护理垫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防滑凸楞13。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护理垫本体1在病床上发生滑动,进一步保证护理垫本体1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护理垫本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藻酸盐医用膜层14、杀菌层15、亲水纺粘无纺布层16、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7、透气防水底
层18,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藻酸盐医用膜层14是一种高吸收性能的功能性伤口敷料,其接触到伤口渗出液后,能形成柔软的凝胶,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杀菌层15的材质为竹炭纤维或甲壳素纤维,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感染。亲水纺粘无纺布层16亲水性好,有利于促进体液吸收。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7对进入亲水纺粘无纺布层16的体液进行吸附、引流,具有很强的吸水、导水功能。透气防水底层18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透气防水面料,主要由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安装槽2的底部、导流槽10的底部、收集槽9的底部均设置在藻酸盐医用膜层14上,负压引流管11的一端贯穿透气防水底层18并延伸至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7内部。在负压引流管11的作用下,能够促进体液由藻酸盐医用膜层14向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7运动,当体液过多超出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7的吸附能力时,体液可经负压引流管11向外排出。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使用时,将护理垫本体1平铺在病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护理垫,包括护理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垫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护理垫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冷敷包,冷敷包的顶部与护理垫本体的顶部齐平,护理垫本体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与安装槽之间的护理垫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各个导流槽沿安装槽的外周均匀分布并与收集槽相连通,护理垫本体的底部固定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负压引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垫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藻酸盐医用膜层、杀菌层、亲水纺粘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树脂层、透气防水底层,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安装槽的底部、导流槽的底部、收集槽的底部均设置在藻酸盐医用膜层上,负压引流管的一端贯穿透气防水底层并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荫晴田蓟王艳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