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隔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28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AN总线隔离电路。该CAN总线隔离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控制板、DC‑DC隔离电路和CAN总线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电路与控制板相连,DC‑DC隔离电路分别与开关电源电路、CAN总线电路相连,其中,整流电路用于将来自外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开关电源电路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第二直流电压,并通过电源板接口为控制板进行供电;DC‑DC隔离电路用于将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源隔离后为CAN总线电路进行供电。本申请能实现CAN总线电路的隔离电源供电,防止通讯线路上的干扰信号对控制电路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AN总线隔离电路
本技术涉及CAN总线通讯
,特别是涉及一种CAN总线隔离电路。
技术介绍
CAN即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次,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汽车行业、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CAN总线电路中的通讯电路和控制电路共用一个外部电源,容易存在因通讯线路上的干扰信号对控制电路造成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通讯电路和控制电路供电隔离的CAN总线隔离电路。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AN总线隔离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控制板、DC-DC隔离电路和CAN总线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所述DC-DC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所述CAN总线电路相连,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来自外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第二直流电压,并通过电源板接口为所述控制板进行供电;所述DC-DC隔离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源隔离后为所述CAN总线电路进行供电。相对于传统的CAN总线电路,本申请增加了DC-DC隔离电路,通过直接使用DC-DC隔离电路来实现CAN总线电路中通讯电路与控制电路的隔离,有效防止通讯线路上的干扰信号对控制电路造成干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AN总线隔离电路还包括防浪涌电路和EMC滤波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所述防浪涌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相连,其中,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压敏电阻TVR1,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Y电容C1、X电容C2、X电容C3、Y电容C4和共模电感L1,外部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TVR1的第一端、X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1引脚相连,外部交流电源的零线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TVR1的第二端、X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X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Y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X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Y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所述Y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Y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后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1、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整流桥D1的第1引脚与所述Y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3引脚与所述Y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稳压二极管V1、稳压二极管V2、二极管V3、电感L2、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所述变压器T1具有原边绕组、多组根据不同输出要求而绕制的副边绕组以及为所述控制板供电的辅助副边绕组,多组根据不同输出要求而绕制的副边绕组包括输出24V的副边绕组,所述输出24V的副边绕组包括所述辅助副边绕组,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V1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V3、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板接口相连,所述辅助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8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1、光耦合器U2、稳压源U3、稳压二极管V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0和电容C11,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第1引脚、所述光耦合器U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第4引脚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第8引脚分别与所述光耦合器U2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光耦合器U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V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V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所述稳压源U3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源U3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稳压源U3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V4的第二端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隔离电路包括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和电容C16,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的第2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的第1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的第4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1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6的第一端与所述CAN总线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6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第二端与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16的第二端COM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AN总线隔离电路还包括CAN收发器U5、数字隔离芯片U6、CAN控制器、电容C17和电容C18,所述CAN收发器U5通过所述数字隔离芯片U6与所述CAN控制器相连,所述CAN收发器U5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7的第二端COM接地;所述数字隔离芯片U6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8的第二端COM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采用型号为Tiny277PN的电源控制芯片,所述稳压源U3采用型号为TL1431B的三端精密稳压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4采用型号为BO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控制板、DC-DC隔离电路和CAN总线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所述DC-DC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所述CAN总线电路相连,其中,/n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来自外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n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第二直流电压,并通过电源板接口为所述控制板进行供电;/n所述DC-DC隔离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源隔离后为所述CAN总线电路进行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控制板、DC-DC隔离电路和CAN总线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所述DC-DC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所述CAN总线电路相连,其中,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来自外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第二直流电压,并通过电源板接口为所述控制板进行供电;
所述DC-DC隔离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源隔离后为所述CAN总线电路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隔离电路还包括防浪涌电路和EMC滤波电路,外部交流电源依次通过所述防浪涌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相连,其中,
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压敏电阻TVR1,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Y电容C1、X电容C2、X电容C3、Y电容C4和共模电感L1,外部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TVR1的第一端、X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1引脚相连,外部交流电源的零线端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TVR1的第二端、X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2引脚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X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Y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X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Y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所述Y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Y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后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1、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整流桥D1的第1引脚与所述Y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3引脚与所述Y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整流桥D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稳压二极管V1、稳压二极管V2、二极管V3、电感L2、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所述变压器T1具有原边绕组、多组根据不同输出要求而绕制的副边绕组以及为所述控制板供电的辅助副边绕组,多组根据不同输出要求而绕制的副边绕组包括输出24V的副边绕组,所述输出24V的副边绕组包括所述辅助副边绕组,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V1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V3、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板接口相连,所述辅助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8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AN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1、光耦合器U2、稳压源U3、稳压二极管V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力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