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78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丸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除尘框,所述除尘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和钢筋出口;所述除尘框的上部设置清水进管;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清水进管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喷头,所述主水管的外壁设置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连接设置;所述分水管设置有若干,所述分水管沿所述主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底部设置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操作方便且对钢筋除尘效果佳,保障钢筋后续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抛丸机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矫直前需要先进入抛丸机将其表面的铁氧化物去除再进行矫直,对抛丸机工作中产生的铁氧化物粉尘需要进行除尘处理,但是对于抛丸后重新掉落于钢筋表面并粘附于钢筋上的铁氧化物粉尘无法进行有效去除;专利CN201821894555.5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的除尘装置,包括抛丸机的出料口,出料口外端对应设有除尘套管,使得出料口出来的钢筋可穿行于除尘套管中,除尘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个法兰盘相互连接且两个法兰盘之间设有海绵垫,海绵垫中心开设有比该钢筋外径略小的通孔,钢筋可从该通孔中穿行;但是上述时技术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海绵进行擦拭,对钢筋表面的细小灰尘无法去除,除尘不彻底,不利于钢筋后续的加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操作方便且对钢筋除尘效果佳,保障钢筋后续的加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除尘框,所述调节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除尘框;所述除尘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和钢筋出口;所述除尘框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除尘框的上部设置清水进管;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清水进管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喷头,所述喷头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喷头沿所述除尘框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所述主水管的外壁设置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连接设置;所述分水管设置有若干,所述分水管沿所述主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底部设置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进口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除尘框斜交四十五度夹角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进口的上部设置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海绵材质构件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框的外壁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桶为料斗状构件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废水出管为可伸缩式软管构件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框的侧边设置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框和电加热层,所述烘干框的内部上部设置电加热层。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管、调节管和固定螺栓,所述调节管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除尘框,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调节管的外壁接触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的端部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除尘框,所述除尘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和钢筋出口;所述除尘框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除尘框的上部设置清水进管;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清水进管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喷头,且所述喷头沿所述除尘框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所述主水管的外壁设置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连接设置;所述分水管设置有若干,所述分水管沿所述主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除尘框的底部设置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对钢筋除尘效果佳,保障钢筋后续的加工。本技术中,所述钢筋进口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除尘框斜交四十五度夹角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对抛丸后的钢筋起到导向的作用。本技术中,所述钢筋进口的上部设置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海绵材质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对钢筋进行防护设置。本技术中,所述除尘框的外壁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查看除尘的过程。本技术中,所述收集桶为料斗状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废水的收集。本技术中,所述废水出管为可伸缩式软管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延伸至任意的位置排放。本技术中,所述除尘框的侧边设置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框和电加热层,所述烘干框的内部上部设置电加热层;基于以上机构,对除尘后钢筋进行烘干处理。本技术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管、调节管和固定螺栓,所述调节管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内;基于以上机构,利于进行高度的调节。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管的端部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基于以上机构,固定稳固性好,防止发生倾斜。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对钢筋除尘效果佳,保障钢筋后续的加工,同时操作方便,除尘效率高,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主视图;图2为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俯视图;图3为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调节支架,11、固定管,12、调节管,13、固定螺栓,2、除尘框,21、钢筋进口,211、防护垫,22、钢筋出口,23、清水进管,3、主水管,31、分水管,32、喷头,4、收集桶,41、废水出管,5、导向板,6、观察窗,7、烘干机构,71、烘干框,72、电加热层,8、固定板,81、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包括调节支架1和除尘框2,调节支架1的上部设置除尘框2;调节支架1进行高度的调节;调节支架1包括固定管11、调节管12和固定螺栓13,调节管1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固定管11内,调节管12的另一端连接除尘框2,固定螺栓13的末端贯穿固定管11与调节管12的外壁接触设置;调节时调节管12沿固定管11的长度方向移动,高度调节完毕,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调节管12,防止发生滑脱;固定管11的端部设置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81;固定稳固性好,防止发生倾斜,通过膨胀螺栓81将固定板8固定在地面的上部;除尘框2的外壁设置观察窗6,观察窗6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使用观察窗6利于查看除尘的过程;除尘框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21和钢筋出口22;钢筋进口21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导向板5,导向板5与除尘框2斜交四十五度夹角设置;对抛丸后的钢筋起到导向的作用;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除尘框,所述调节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除尘框;所述除尘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和钢筋出口;/n所述除尘框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除尘框的上部设置清水进管;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清水进管连接设置;/n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喷头,所述喷头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喷头沿所述除尘框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n所述主水管的外壁设置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连接设置;/n所述分水管设置有若干,所述分水管沿所述主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一一对应设置;/n所述除尘框的底部设置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和除尘框,所述调节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除尘框;所述除尘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钢筋进口和钢筋出口;
所述除尘框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除尘框的上部设置清水进管;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清水进管连接设置;
所述除尘框的内壁上部设置喷头,所述喷头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喷头沿所述除尘框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
所述主水管的外壁设置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连接设置;
所述分水管设置有若干,所述分水管沿所述主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分水管和所述喷头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除尘框的底部设置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进口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除尘框斜交四十五度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抛丸机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进口的上部设置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海绵材质构件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亮张庆福张峻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