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76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丸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板、放置板、转动轴和轴承,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刻度盘,且所述刻度盘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延伸板、固定轴、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栓;所述延伸板的内部设置滑槽,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螺母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调节方便且利于掌握调节的具体角度,避免进行二次抛丸,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
本技术涉及抛丸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
技术介绍
现有各类型抛丸机的抛丸器基本都为固定式抛头,极少部分为可移动式抛丸器,也只能在抛丸器所固定的平面上进行X轴或Y轴项的移动,这种移动只能改变抛丸器抛射位置,并不能改变抛射角度,由于客户需要处理不同规格的产品,如果不能调整抛射角度,那会造成抛丸处理时有死角打不到,需要将工件翻转进行二次抛丸,造成浪费能源;中国专利CN201721128796.4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式抛丸器,包括抛丸器、固定在抛丸室室体上的固定座和通过铰链与抛丸室室体连接的调节座,固定座设有第一扇形调节板,第一扇形调节板的一侧边固定在固定座上,调节座设有第二扇形调节板,第二扇形调节板的一侧边固定在调节座上,抛丸器固定在调节座上;但是上述时技术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抛丸器需要具体的调节角度,但是上述操作时无法掌握调节的具体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调节方便且利于掌握调节的具体角度,避免进行二次抛丸,节省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板、放置板、转动轴和轴承,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均设置所述轴承;所述放置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内;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刻度盘,且所述刻度盘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延伸板、固定轴、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栓;所述延伸板的内部设置滑槽,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螺母连接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调节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两相对侧边。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的末端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放置板和所述底板。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弹簧沿所述放置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置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的外部设置固定螺母。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盘的上部设置指示标,且所述指示标与所述放置板平行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盘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刻度盘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移动槽,所述移动槽设置有四个,且所述移动槽分别与所述底板的边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动槽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板、放置板、转动轴和轴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均设置所述轴承;所述放置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刻度盘,且所述刻度盘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延伸板、固定轴、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栓;所述延伸板的内部设置滑槽,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螺母连接设置;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调节方便,利于掌握调节的具体角度,避免进行二次抛丸,节省成本。本技术中,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调节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两相对侧边;基于以上机构,增强对所述支撑板的支撑调节,且结构稳定性强。本技术中,所述放置板的末端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放置板和所述底板;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对所述放置板的一端进行拉伸固定。本技术中,所述弹簧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弹簧沿所述放置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固定效果佳。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通孔,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置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的外部设置固定螺母;基于以上机构,利于所述固定轴的安装和拆卸使用。本技术中,所述刻度盘的上部设置指示标,且所述指示标与所述放置板平行设置;基于以上机构,指示效果明显,利于查看角度。本技术中,所述刻度盘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刻度盘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设置;基于以上机构,便于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查看调节角度。本技术中,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移动槽,且所述移动槽分别与所述底板的边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动槽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固定在任意位置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利于掌握调节的具体角度,避免进行二次抛丸,节省成本,同时操作方便,提高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左视图;图2为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主视图;图3为支撑板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抛丸机本体,2、支架,21、底板,211、移动槽,22、支撑板,221、通孔,23、放置板,24、转动轴,25、轴承,3、刻度盘,4、调节机构,41、固定板,42、延伸板,421、滑槽,43、固定轴,431、外螺纹,44、螺栓,45、螺母,5、弹簧,6、固定螺母,7、指示标,8、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本体1和支架2,支架2的上部设置抛丸机本体1;支架2用于进行支撑;支架2包括底板21、支撑板22、放置板23、转动轴24和轴承25,底板21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内壁均设置轴承25;支撑板22和底板21竖向设置;底板21的上部设置移动槽211,移动槽211设置有四个,且移动槽211分别与底板21的边角一一对应设置;移动槽211的上部设置膨胀螺栓8;通过膨胀螺栓8将底板21利于固定在任意位置使用,稳固性好;放置板23的上部设置抛丸机本体1,转动轴24设置于放置板23的底部,且转动轴24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轴承25内;转动轴24用于带动放置板23的转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机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n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板、放置板、转动轴和轴承,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均设置所述轴承;/n所述放置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内;/n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刻度盘,且所述刻度盘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部;/n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延伸板、固定轴、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栓;/n所述延伸板的内部设置滑槽,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螺母连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机本体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
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板、放置板、转动轴和轴承,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边均设置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均设置所述轴承;
所述放置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抛丸机本体,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内;
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刻度盘,且所述刻度盘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部;
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延伸板、固定轴、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栓;
所述延伸板的内部设置滑槽,所述延伸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螺栓的末端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螺母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调节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两相对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可调节角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亮魏重光张峻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