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5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设置在上架上的座位、位于上架下方的底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上的滚轮、连接撑架,连接撑架的上端部连接在上架上,连接撑架的下端部连接在底盘上,底盘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弧形撑杆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弧形撑杆向下凸起,并且弧形撑杆的最低处低于滚轮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弧形撑杆的最低处高于滚轮的最低处。由于在底盘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当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弧形撑杆向下凸起便与地表面相抵触,并且弧形撑杆的最低处低于滚轮的最低处,使得滚轮与地表面相脱离,此时儿童即可将学步车当作摇马来骑,而当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依然能供儿童学步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学步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学步车,包括上架、设置在所述的上架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下方的底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上的滚轮、连接撑架,所述的连接撑架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上,所述的连接撑架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上,所述的滚轮与地表面相抵触,这种学步车只能供儿童学步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学步车,儿童还能将学步车当摇马来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设置在所述的上架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下方的底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上的滚轮、连接撑架,所述的连接撑架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上,所述的连接撑架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上,所述的底盘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所述的弧形撑杆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向下凸起,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的最低处。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的底盘与所述的弧形撑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稳定地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的弧形撑杆与所述的底盘通过转动轴相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的底盘上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插在所述的第一定位槽内,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插在所述的第二定位槽内。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与所述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的第二定位槽都相脱离。所述的弧形撑杆上开有导向槽,所述的转动轴穿过所述的导向槽,并且所述的转动轴沿着所述的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弧形撑杆与所述的底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在所述的底盘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向下凸起便与地表面相抵触,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的最低处,使得所述的滚轮与地表面相脱离,此时儿童即可将学步车当作摇马来骑,而当所述的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依然能供儿童学步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附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附图3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附图4为底盘与弧形撑杆的局部剖视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附图5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附图6为底盘与弧形撑杆的局部剖视图(弧形撑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其中1、上架;2、底盘;3、连接撑架;4、滚轮;5、弧形撑杆;6、第一定位槽;7、第二定位槽;8、转动轴;9、导向槽;10、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1、设置在所述的上架1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1下方的底盘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2上的滚轮4、连接撑架3,座位无图示,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1上,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2上,所述的底盘2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5,所述的弧形撑杆5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向下凸起,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所述的底盘2与所述的弧形撑杆5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稳定地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5与所述的底盘2通过转动轴8相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机构还能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稳定地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的底盘2上的第一定位槽6、第二定位槽7,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插在所述的第一定位槽6内,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插在所述的第二定位槽7内。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5与所述的第一定位槽6、所述的第二定位槽7都相脱离。所述的弧形撑杆5上开有导向槽9,所述的转动轴8穿过所述的导向槽9,并且所述的转动轴8沿着所述的导向槽9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弧形撑杆5与所述的底盘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0。需要将所述的弧形撑杆5从第一工作位置转换至第二工作位置时,首先要克服所述的弹性件10的弹性力拉动所述的弧形撑杆5,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脱离所述的第一定位槽6,然后转动所述的弧形撑杆5,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5需转至对着所述的第二锁定槽7,此时松开所述的弧形撑杆5,在所述的弹性件10的作用下,所述的弧形撑杆5便能方便地插入所述的第二定位槽7内。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水平面相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水平面相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第二实施例,无图示,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1、设置在所述的上架1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1下方的底盘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2上的滚轮4、连接撑架3,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1上,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2上,所述的底盘2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5,所述的弧形撑杆5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向下凸起,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所述的底盘2与所述的弧形撑杆5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稳定地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撑杆5与所述的底盘2相滑动地连接。需要将所述的弧形撑杆5从第一工作位置转换至第二工作位置时,可将所述的弧形撑杆5向上滑动,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所述的定位机构还能使得所述的弧形撑杆5稳定地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水平面相垂直。当所述的弧形撑杆5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弧形撑杆5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水平面相平行。权利要求1.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1)、设置在所述的上架(1)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1)下方的底盘(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2)上的滚轮(4)、连接撑架(3),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1)上,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5),所述的弧形撑杆(5)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向下凸起,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弧形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学步车,包括上架(1)、设置在所述的上架(1)上的座位、位于所述的上架(1)下方的底盘(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盘(2)上的滚轮(4)、连接撑架(3),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上架(1)上,所述的连接撑架(3)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的底盘(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上活动地设置有弧形撑杆(5),所述的弧形撑杆(5)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向下凸起,并且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的弧形撑杆(5)的最低处高于所述的滚轮(4)的最低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高军崔恒龙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