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余留厚度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929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且正确地测定具有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彼此没有相接合的撕开线的树脂部件的加工余留厚度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树脂部件的没有撕开线的开口的一侧的表面照射超声波。更详细地说,是具有将收发超声波的探头在树脂部件的表面进行扫描而录入声波数据并将其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采样工序、将所采样的声波数据根据声波的波形与检测位置来解析并仅将满足第1要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解析工序、从所保存的数据中选择满足第2要件的数据的数据选择工序、以及判定所选择的数据的加工余留厚度的合格与否的合格与否判定工序的测定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彼此并没有接合那样的撕开线的气囊装置用的树脂部件,特别是涉及用超声波来测定其撕开线形成后的余留的树脂部件的厚度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为了覆盖汽车用的气囊装置而设置的仪表板等树脂部件上,有必要以在气囊展开时易于撕破的方式在其背面设置被称为撕开线(破裂线)的槽。撕开线,通过在成形工序中,在不贯通成形模具内的树脂材料的范围内将刀(槽成形部件)插入,在树脂材料的冷却过程中将刀抽出的方式形成。但是,在该以往的技术中,出现了在树脂部件的没有形成槽的一面的对应形成槽的部分上产生了隆起,从而破坏了外观的问题。于是,为了减小该隆起的程度,开发出了将插入的槽成形部件在比冷却工序更早的阶段的保压工序中抽出那样的技术(专利文献1)。其结果,能够形成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没有相互接合的槽(撕开线),且没有在树脂部件表面产生隆起,从而消除了有损外观的问题。在撕开线的成形方法中除上述的方法以外,还提出了各种方法的方案,已知例如有在树脂部件的背侧用激光设置凹部的方法(专利文献2),或者呈线状地穿设多个微小的贯通孔的方法(专利文献3)等。将这样形成的撕开线的加工余留厚度保证在一定厚度是极其重要的课题,对其测定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开发。对于图12所示那样的形状的撕开线,已知有例如将针测头插入撕开线的空间W内再用深度测量仪表等测定撕开线的深度的方法,从撕开线的开口端侧照射激光而用激光位移仪测定撕开线的深度的方法,或者使红外线透过,再用其透过量来测定加工余留厚度的方法等。另外,对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用微细的贯通孔形成的撕开线来说,还公开了使用透过光来检测贯通孔的形状的方法等。专利文献1特愿2002-34173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28242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0-238603号公报但是这些之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因撕开线是以具有可插入针测头或可照射激光的空间(以下称测定空间)的方式形成而才成为可能的。但是,不适用于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没有相互接合的、即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的加工余留厚度的测定。另外,目前这样的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的还没有被公众所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且准确地测定具有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的树脂部件的加工余留厚度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是在为了覆盖气囊装置而设置的树脂部件上形成可借助膨胀的气囊的压力撕开的撕开线,对在该撕开线的形成后所余留的前述树脂部件的厚度、即加工余留厚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超声波,测定具有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彼此没有相接合的撕开线的前述树脂部件的前述加工余留厚度。这样的利用超声波的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将接收发射超声波的探头在前述树脂部件的表面上进行扫描而录入声波数据并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采样工序;将该采样的声波数据根据声波的波形与检测位置来进行解析、并仅将满足第1要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解析工序;从该保存的数据中选择满足第2要件的数据的数据选择工序;以及判定该被选择的数据的加工余留厚度的合格与否的合格与否判定工序。在此,声波数据,最好是在树脂部件的没有撕开线的开口的一侧的表面上使探头沿树脂部件表面以与撕开线成正交的方式移动。并且,最好是在探头的移动过程中发出超声波时,连续地对声波数据进行采样。数据解析工序中的第1要件,优选为指的是在采样的声波数据中,在检查判定加工余留厚度的检查范围内检测到波形,且该波形具有规定的标准或其以上的波高值,并且,在检测树脂部件的板厚的板厚检查范围内没有超过规定的标准的波高值的波形,在解析工序中,最好是仅将满足这样的要件的声波数据保存在数据文件中。另外,数据选择工序的第2要件是指,最好是在解析工序中所保存的数据中,波形的检测位置位于距树脂部件的表面最浅的位置。根据该要件所选择的声波数据的波形的峰值检测位置可设为作为被测体的树脂部件的加工余留厚度。再者,对于波形的峰值位置的检测方法有两种方法,最好是在初期条件输入之际预先选择好。一个是将在声波数据检查范围内超过规定的标准的最初的峰值位置设为检测位置的方法。第二个是将在声波数据检查范围内超过规定的标准的显示最高波高值的峰值位置作为检测位置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展示本专利技术的由超声波进行的撕开线的和所得到的超声波数据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判定本专利技术的撕开线回波、测定加工余留厚度的顺序的流程图。图3是展示撕开线的测定点的一例的图。图4是展示在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声波数据的采样位置的图。图5是没有看到撕开线回波的部分的声波数据。图6是在检查范围外检测到撕开线回波的声波数据。图7是在检查范围内检测到撕开线回波的声波数据。图8是在合格范围内检测到撕开线回波的声波数据。图9是偏移到检查范围内而检测到表面回波的声波数据。图10是展示成为本专利技术的对象的具有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的树脂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1是对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12是以往技术中的撕开线的剖面示意图。标号说明10树脂部件 15 表面回波17底面回波 20 树脂部件制造装置21第1成形模具 22 第2成形模具23液压缸 25 轴27内腔 30、32、34 刀45隆起(在此看不见) D 声波数据P 探头 T 撕开线回波TL撕开线 W 测定空间t 加工余留厚度具体实施方式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的所涉及的没有测定空间的撕开线的树脂部件,按以下的方式形成。图10是用主要部分的剖面来表示树脂部件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图。制造装置20具备位于左侧的第1成形模具21、位于右侧的第2成形模具22、收纳在第1成形模具内的液压缸23、驱动该液压缸23的控制装置24、与液压缸23连接在一起的轴25、和设在轴25的前端上的刀30、32、34(以下,简称刀30)等。另外,在第1成形模具21与第2成形模具22之间形成有与树脂部件的形状相对应的内腔27。首先,由射出机向内腔27注入具有流动性的树脂。在该射出工序,注入作为完成品的树脂部件的全树脂量中的约95%,剩下的5%左右的树脂在其次的保压工序中注入。在保压工序,一点一点地将树脂注入内腔27内。由此,就给内腔27内的树脂施加了压力,从而抑制了固化下去的树脂表面的变形。在保压工序中,将树脂部件的全树脂量中的大约5%的树脂在3~7秒内注入。在保压工序中,液压缸23被接通,轴25就向D1方向移动,从而将刀30插入树脂(即,使刀30侵入到内腔27内)。然后,将刀30在树脂中保持规定时间,但在保压工序即将完成之前从树脂中拔出,进而在将刀30拔出之后不久的期间对树脂施加保压。由于刀30被拔出,因此就在树脂上形成了与刀30相同宽度的槽。但是,由于在将刀30拔出后进一步对树脂施加保压,因而形成在树脂上的槽的宽度变窄,也会有界定该槽的侧面彼此接触的情况。由于刀30是被冷却的,因而树脂的与刀30接触的部分(界定槽的侧面)很快固化。因此即便通过施加保压,界定槽的侧面彼此接触,也不会导致它们接合在一起。通过在完成保压工序之后将树脂在内腔27内放置一段时间,从而使树脂冷却固化。在冷却工序后,打开第2成形模具22将内腔27内的树脂部件取出。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余留厚度的测定方法,它是在为了覆盖气囊装置而设置的树脂部件上形成可借助膨胀的气囊的压力撕开的撕开线,对在该撕开线的形成后所余留的前述树脂部件的厚度、即加工余留厚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超声波,测定具有侧面彼此接近到几乎相互接触的程度、且该侧面彼此没有相接合的撕开线的前述树脂部件的前述加工余留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弘树永井辰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