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及电池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902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4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及电池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分流层、换热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的上端,所述分流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的底部;所述换热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安装座孔,所述电池安装座孔周围均匀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分流层内设置有为冷却通道均匀分配冷却介质的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盖板对所述冷却通道的上端进行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却通道中设置渐缩式的分流层入口通道和入口分流子通道,将冷却介质的流量均匀地分配到均匀设置在电池安装座孔周围的冷却通道中,保证每个单体电池获得相同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及电池组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区和低自放电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电子行业。新能源汽车就是以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供给与能量储存系统。随着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制造企业不断追求更高的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而导致热失控风险增加。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而由电池散热问题是起火事故很大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工作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动力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以典型的索尼18650锂离子电池为例,电池在25℃、45℃和50℃条件下工作800个循环后,电池容量分别下降了31%、36%和60%。电动汽车行驶过程工况变化会引起动力电池的放电电流变化,从而引起电池组发热不均衡。目前,动力电池散热方式主要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空气冷却与液体冷却。相比之下,液体冷却法具有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降低电池温度,但目前实际应用的液冷技术,普遍存在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层(1)、换热本体(2)和盖板(3),所述盖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2)的上端,所述分流层(1)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2)的底部;/n所述换热本体(2)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安装座孔(2.1),每个所述电池安装座孔(2.1)周围均匀设置有冷却通道;/n所述分流层(1)内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冷却通道均匀分配冷却介质的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n所述盖板(3)对所述冷却通道的上端进行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层(1)、换热本体(2)和盖板(3),所述盖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2)的上端,所述分流层(1)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本体(2)的底部;
所述换热本体(2)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安装座孔(2.1),每个所述电池安装座孔(2.1)周围均匀设置有冷却通道;
所述分流层(1)内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冷却通道均匀分配冷却介质的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所述盖板(3)对所述冷却通道的上端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上行冷却通道(2.2)、下行冷却通道(2.3)和连通槽道(2.4);
所述上行冷却通道(2.2)和所述下行冷却通道(2.3)通过所述连通槽道(2.4)连通;
所述上行冷却通道(2.2)和/或所述下行冷却通道(2.3)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电池安装座孔(2.1)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冷却通道(2.2)和所述下行冷却通道(2.3)的轴线均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上行冷却通道(2.2)和所述下行冷却通道(2.3)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
分流层入口通道(1.1)、分流层出口通道(1.4)、入口分流子通道(1.2)和出口分流子通道(1.3);
所述入口分流子通道(1.2)与所述分流层入口通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政宇黄江鲍静静杜敏刘洪涛唐继国杨伟孙立成可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