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795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2
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包括金属件及塑胶件,金属件包括本体及结合部,结合部由本体的侧面弯折延伸形成。塑胶件包括固定部,塑胶件通过在金属件的表面上注塑形成。在注塑前,所述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的下表面方向与注塑所要形成的一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夹角。结合部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形成平直部与连接部,连接部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方向弯曲成弧状,并连接平直部与本体,本体的上表面外露于固定部的侧顶面,平直部平行于固定部,并邻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设置。如此,可以避免结合部由固定部的上表面露出,进而影响应用金属注塑结合件的电子设备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目前常见的两种一体化注塑成型的方法是双色注塑成型和金属嵌件注塑成型,其中金属嵌件注塑成型是将金属嵌件预先定位在模具型腔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再注入塑胶成型,开模后嵌件与冷却固化的塑胶注塑成为一体。然而,对于长薄金属嵌件,因强度较弱,在保障金属嵌件与塑胶之间具有足够的结合力的同时,往往金属嵌件在注塑压力下发生形变而露出塑胶,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避免金属件由塑胶件的外观面露出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制作方法。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包括金属件与一体成型于金属件的塑胶件,所述金属件包括本体及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注塑形成于所述结合部并沿所述结合部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外露于所述固定部。上述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制作方法,通过在所述结合部上注塑成型并沿所述结合部延伸的方向延伸为一固定部,以使得所述固定部包覆所述结合部。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所述结合部由所述固定部的顶面露出,进而影响应用所述金属注塑结合件的电子设备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金属注塑结合件的示意图。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金属注塑结合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金属注塑结合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金属注塑结合件的金属件的示意图。图5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金属注塑结合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金属注塑结合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金属注塑结合件100金属件10本体12下表面122上表面124结合部14上表面141下表面142平直部143下表面144连接部145凹槽146卡扣147夹角15塑胶件20固定部22底面222顶面224侧顶面226支撑部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会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以对本专利技术中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及制作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及相关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2,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金属注塑结合件100包括金属件10及塑胶件20,所述金属件10与所述塑胶件20一体成型。所述金属注塑结合件100可以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所述金属件10为一金属薄片,包括本体12及结合部14。所述结合部14设置于所述本体12的侧面。所述金属件10的厚度可为0.1mm。较佳的,所述金属件10为一弯折的金属薄片,例如,一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14由所述本体12的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结合部14。所述塑胶件20通过在所述金属件10上注塑形成。所述塑胶件20包括固定部22及支撑部24。所述固定部22包覆所述结合部14并大致沿所述结合部14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12外露于所述固定部22。所述支撑部24成型于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以支撑所述固定部22及所述金属件10。所述支撑部24还进一步成型于所述本体12的下表面122。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2的上表面包括顶面224与侧顶面226。所述本体12的上表面124外露于所述固定部22的侧顶面226。所述本体12的上表面124与所述固定部22的侧顶面226共面,以使得所述金属件10与所述塑胶件20的结合处更加平整。所述结合部14从所述固定部22的侧顶面226嵌入所述固定部2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14大致与所述固定部22平行设置,也即,所述结合部14的上表面141及下表面142大致与所述固定部22的顶面224及底面222平行。一并参阅图3至图4,另一实施例中,在注塑前将所述结合部14向远离所述固定部22延伸的方向预弯折一夹角15,即弯折后的结合部14与所述固定部22延伸的方向形成所述夹角15。在所述金属件10上注塑形成塑胶件20的过程中,所述结合部14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形成一平直部143及一连接部145。所述连接部145向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方向弯曲成弧状,并连接所述平直部143与所述本体12。所述本体12的上表面124外露于所述固定部22的侧顶面226。所述平直部143平行于所述固定部22,并邻近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设置。具体而言,在所述结合部14上注塑的过程中,所述夹角15将使得所述结合部14的上表面141处的塑料熔体比其下表面142处的塑料熔体厚,进而使得所述结合部14的上表面141处的塑料熔体比其下表面142处的塑料熔体流动的快,从而导致所述结合部14的上表面141的塑料熔体比其下表面142处的塑料熔体先形成压力。如此一来,所述结合部14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方向发生形变,可以避免所述结合部14由所述固定部22的外观面,如上表面露出,进而影响应用所述金属注塑结合件100的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可以理解,所述金属注塑结合件100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述固定部22的顶面224及侧顶面226是指电子设备的外观面,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是指远离电子设备的外观面的表面。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夹角15为10度时,所述平直部143的下表面144将与所述固定部22的底面222共面。如此,所述金属件10与所述塑胶件20之间的结合效果较佳。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部14在靠近所述固定部22延伸的方向的一端等间距的设有若干凹槽146,以使得所述若干凹槽146之间形成若干燕尾状的卡扣147,如此可增强所述结合部14与所述固定部22之间的结合力。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147还可为三角形状或梯形状。请参考图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100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提供所述金属件10,包括本体12及结合部14。所述结合部14由所述本体12的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金属件10的厚度可为O.1mm。较佳的,所述金属件10为一弯折的金属薄片。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结合部14。所述结合部14在靠近所述固定部22延伸的方向的一端等间距的设有若干凹槽146,以使得所述若干凹槽146之间形成若干燕尾状的卡扣147。步骤S11,将所述金属件10固定于模具型腔(图未示)内。步骤S12,在所述金属件10上注塑以形成塑胶件20。所述塑胶件20包括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包括金属件与一体成型于金属件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包括本体及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注塑形成于所述结合部并沿所述结合部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外露于所述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包括金属件与一体成型于金属件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包括本体及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注塑形成于所述结合部并沿所述结合部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外露于所述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由所述本体的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外露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顶面,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侧顶面共面,所述结合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侧顶面嵌入所述固定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由所述本体的侧面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结合部包括平直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方向弯曲成弧状,并连接所述平直部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外露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顶面,所述平直部平行于所述固定部,并邻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部的下表面将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注塑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在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等间距的设有若干凹槽,以使得所述若干凹槽之间形成若干燕尾状的卡扣。


6.一种金属注塑结合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金属件,包括本体及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昱廷彭怡张传武李凯佳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