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外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5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外壳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外壳模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锂电池的收容腔,且下壳体上设有通孔;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形变部和封堵单元,所述形变部设置于收容腔内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向收容腔内凹陷,且形变部上设有孔洞,所述封堵单元能封堵通孔,所述收容腔能通过孔洞与下壳体的外部连通。采用本技术方案时,当锂电池向外凸出时能加速锂电池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外壳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池外壳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外壳模具。
技术介绍
当锂电池在室外使用的时候,比如用于为路灯或航标灯提供电源的时候,为防止水蒸气或灰尘等进入锂电池内部损坏锂电池,通常需要将锂电池密封装于外壳模具内使用。锂电池使用的过程中会散发热量,但是由于外壳模具是密封的,而且目前常见的外壳模具是由塑料制成的,所以外壳模具的热传递性能比较差。当锂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锂电池内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从而导致锂电池向外凸出,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锂电池会增加热量的产生,如果外壳模具继续保持密封,很有可能导致锂电池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锂电池向外凸出时能加速锂电池换热的外壳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锂电池外壳模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锂电池的收容腔,且下壳体上设有通孔;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形变部和封堵单元,所述形变部设置于收容腔内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向收容腔内凹陷,且形变部上设有孔洞,所述封堵单元能封堵通孔,所述收容腔能通过孔洞与下壳体的外部连通。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锂电池在密封的收容腔内使用时,能防止室外的水蒸气或灰尘等进入锂电池内部损坏锂电池;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其向外凸出时,会促使形变部发生形变,从而解除封堵单元对通孔的封堵,使收容腔通过孔洞与下壳体的外部连通,从而使下壳体外部的空气进入收容腔内,对锂电池进行换热,以降低锂电池的温度,从而降低锂电池自燃的可能性;当维修人员在对锂电池进行检修时,先通过观察封堵单元是否封堵住通孔即可直观判断锂电池是否向外凸出,方便进行检修;而且当锂电池放至外壳模具内后,由于收容腔内设置有向收容腔内凹陷的形变部,锂电池不会填满收容腔,外壳模具内留有的富余空间有利于热量散失。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置于下壳体的底部,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锂电池的立柱,所述立柱位于收容腔内,所述形变部保持原始状态时,立柱的上端与形变部的顶端齐平。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立柱对锂电池进行支撑,避免形变部在锂电池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单元包括支撑杆和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和形变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封堵板位于下壳体的外侧且能封堵通孔,所述支撑杆位于通孔内,且支撑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锂电池向外凸出时,形变部形变的过程中带动支撑杆和封堵板移动,从而解除封堵板对通孔的封堵。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单元包括封堵管,所述封堵管与形变部固定连接,所述收容腔通过孔洞与封堵管连通,所述封堵管位于通孔内,且封堵管的直径等于通孔的直径,封堵管的侧壁上设有逸流孔,通孔的侧壁能封堵逸流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锂电池向外凸出时,形变部形变的过程中带动封堵管移动,当通孔的侧壁不再封堵逸流孔时,空气经逸流孔、封堵管和孔洞后进入收容腔内。进一步的,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支脚,所述支脚位于下壳体的外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安装外壳模具时不需要特意在下壳体的底部流出空间,支脚的设置自然留出确保封堵板或封堵管移动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以及下壳体的底部均设有相配合的锁紧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螺杆穿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锁紧孔将上壳体和下壳体锁紧后,螺杆可以对下壳体内的锂电池进行限位,使锂电池与收容腔的侧壁留出富余空间,有利于热量散失。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孔呈漏斗状。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使螺杆的头部位于锁紧孔内,有利于提高美观。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还设置于下壳体的侧壁上,每个侧壁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封堵机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锂电池除底板会凸出外,锂电池的外壳也可能会凸出,有利于全方位保护锂电池。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固定有凸柱,下壳体的开口位置设有与凸柱配合的盲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每个侧壁处均对应设置一个封堵机构后,锂电池与收容腔的侧壁已留出富余空间,直接通过凸柱和盲孔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即可。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密封槽。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密封槽内装配密封圈,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能提高收容腔内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下壳体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2中下壳体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3中下壳体的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3中下壳体的另一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收容腔3、立柱4、支脚5、通孔6、形变部7、孔洞8、支撑杆9、封堵板10、锁紧孔11、凸柱12、盲孔13、密封槽14、封堵管15、逸流孔16。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2所示:如图1所示的锂电池外壳模具,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一个封堵机构;如图2所示,下壳体2具有容纳锂电池的收容腔3,下壳体2底部的四个角落处焊接有用于支撑锂电池的立柱4,立柱4位于收容腔3内;下壳体2底部的四个角落处也焊接有支脚5,支脚5位于下壳体2的外部;下壳体2的底部还开有通孔6。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形变部7和封堵单元,形变部7设置在收容腔3内,形变部7与下壳体2焊接、粘接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形变部7向收容腔3内凹陷形成碗状,形变部7上开有孔洞8;形变部7保持原始状态时,立柱4的上端与形变部7的顶端齐平,形变部7可以选择镀锌白铁皮或塑料片。封堵单元包括支撑杆9和封堵板10,支撑杆9位于通孔6内,支撑杆9的直径小于通孔6的直径;支撑杆9的上端与形变部7固定连接,支撑杆9的下端与封堵板1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不限,可以选择焊接、粘接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封堵板10位于下壳体2的外侧且与下壳体2的底部贴紧。如图1所示,上壳体1上开有两个供锂电池的电芯极柱通过的接口,上壳体1上和下壳体2的底部均开有相配合的锁紧孔11,锁紧孔11的侧壁无螺纹,螺杆穿过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锁紧孔11后与螺母配合,从而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锁紧,如图2所示,锁紧孔11呈漏斗状。当然,为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锁紧,也可以在上壳体1上焊接如图1所示的凸柱12,在下壳体2的开口位置开设如图2所示的盲孔13,凸柱12能插入盲孔13内,其中凸柱12焊接在上壳体1的对角位置,上壳体1上还开有密封槽14,密封槽14用于安装密封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其底板向外凸出时,会促使如图2所示的形变部7向外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支撑杆9和封堵板10向下移动,封堵板10与下壳体2的底部分离后,空气经通孔6和孔洞8后进入收容腔3内,对锂电池进行换热,以降低锂电池的温度。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3、4所示,封堵单元包括封堵管15,封堵管15的上端与形变部7焊接或粘接,收容腔3通过孔洞8与封堵管15连通,封堵管15位于通孔6内,封堵管15的直径等于通孔6的直径;封堵管15的侧壁上开有逸流孔16,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电池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锂电池的收容腔,且下壳体上设有通孔;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形变部和封堵单元,所述形变部设置于收容腔内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向收容腔内凹陷,且形变部上设有孔洞,所述封堵单元能封堵通孔,所述收容腔能通过孔洞与下壳体的外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锂电池的收容腔,且下壳体上设有通孔;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形变部和封堵单元,所述形变部设置于收容腔内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向收容腔内凹陷,且形变部上设有孔洞,所述封堵单元能封堵通孔,所述收容腔能通过孔洞与下壳体的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下壳体的底部,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锂电池的立柱,所述立柱位于收容腔内,所述形变部保持原始状态时,立柱的上端与形变部的顶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单元包括支撑杆和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和形变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封堵板位于下壳体的外侧且能封堵通孔,所述支撑杆位于通孔内,且支撑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单元包括封堵管,所述封堵管与形变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建军何少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欣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