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单极模块及可视多极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2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进线端口、供电出线端口和接地的公共端口,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内设有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线,所述供电出线端口内设有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公共端口内设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正下方为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可显示供电电源开合状态的触头,所述可视窗口位于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之间,所述公共端口靠近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视多极模块,包括若干上述的可视单极模块,各所述可视单极模块拼装成可视多极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单极模块及可视多极模块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及可视多极模块。
技术介绍
当电源开关或其供电设备需维护、测试和检修时,一般会在电源开关前端设置隔离开关作为明显分断点,但是这样会增加电源配电箱的体积和内部接线,并且在维护和检修时操作复杂。并且传统电源开关位置的信号都是采用机械性的I、O标识指示,I、O标识位置一般都是机构侧通过机械连杆带动I、O位置的转换,如果机构出现故障,就有可能给出错误的位置指示,一旦给出错误的位置就会输出错误的位置信号,错误的位置指示也会误导操作人员判断开关状态,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另外,现有的单极模块在接线时,因为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距离较近,不容易区分与供电电源相连的电线和与用电设备相连的电线,接线时常会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可以明确电源的开合状态,且在接线时不会产生干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进线端口、供电出线端口和接地的公共端口,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内设有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线,所述供电出线端口内设有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公共端口内设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正下方为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可显示供电电源开合状态的触头,所述可视窗口位于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之间,所述公共端口靠近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公共端口与相邻的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不在同一平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公共端口位于相邻的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下方。作为优选,所述公共端口靠近供电出线端口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可视窗口和供电出线端口均水平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可视窗口所在的平面高于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所在的平面。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可视窗口、供电出线端口和公共端口并排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进线端口、供电出线端口和公共端口处均设有压线端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视多极模块,包括若干上述的可视单极模块,各所述可视单极模块拼装成可视多极模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单极模块可以通过可视窗口看到触头的分合情况,更直观的了解电源的位置信息,更安全、可靠。2、本技术结构紧凑,接线方便,易区分不同的电线,且接线时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单极模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进线端口1、供电出线端口4和接地的公共端口5,所述电源进线端口1内设有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线,所述供电出线端口4内设有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公共端口5内设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3,所述可视窗口3正下方为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可显示供电电源开合状态的触头2,所述可视窗口3位于电源进线端口1和供电出线端口4之间,所述公共端口5靠近电源进线端口1或供电出线端口4设置。本技术通过在触头2的上方设置可视窗口3,使得工作人员能明确掌握电源的开合状态,不至发生安全事故,可视窗口3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口1和供电出线端口4之间,公共端口5靠近电源进线端口1或供电出线端口4设置,容易区分与供电电源相连的电线和与用电设备相连的电线,同时接线时不会产生干扰,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单极模块更方便接线。可视窗口得材料材质为PC,这种材料不仅可视程度非常高,而且在较宽的温、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而恒定的电绝缘性,且具有难燃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电气性能。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窗口看到触头的分合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共端口5靠近供电出线端口4设置,且所述公共端口5位于相邻的供电出线端口4下方,使得第二电线和接地线接线时不会产生干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进线端口1、可视窗口3、供电出线端口4和公共端口5水平且并排设置,所述可视窗口3所在的平面高于电源进线端口1和供电出线端口4所在的平面,既方便工作人员看清触头状态,又使得第一电线、第二电线和接地线在接线时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进线端口1、供电出线端口4和公共端口5处均设有压线端子。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单极模块具有电源进线端口1、供电出线端口4、公共端口5,通过可视窗口3可以看到触头2的位置情况,具有最高的安全等级,可视窗口3的材质为PC,PC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视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难燃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了开关的性能。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可视多极模块,包括若干上述的可视单极模块,各所述可视单极模块拼装成可视多极模块,组装成的可视多极模块可以看清每块单极模块的触头状态,可同时对多个单极模块进行监控。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单极模块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触头的分合情况,提供明显可视的分断点,而且即使机构出现故障给出错误的I、O标识指示,还可以通过可视窗口3确认触头2位置的正确性,避免了由于开关位置指示错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本技术结构紧凑,接线方便,易区分不同的电线,且接线时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进线端口、供电出线端口和接地的公共端口,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内设有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线,所述供电出线端口内设有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公共端口内设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正下方为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可显示供电电源开合状态的触头,所述可视窗口位于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之间,所述公共端口靠近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进线端口、供电出线端口和接地的公共端口,所述电源进线端口内设有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线,所述供电出线端口内设有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公共端口内设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正下方为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可显示供电电源开合状态的触头,所述可视窗口位于电源进线端口和供电出线端口之间,所述公共端口靠近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端口与相邻的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不在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端口位于相邻的电源进线端口或供电出线端口下方。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李斌杨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