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仕凡专利>正文

一种连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76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与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卡条;所述第二竖杆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第二竖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卡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卡条以及第二卡条分别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进行连接,增大连接片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之间的接触面积;另外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连接片定位固定在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片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片。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将断路器与漏电开关进行连接。目前断路器与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电线进行连接,而通过电性进行连接,由于电线的导体较小,故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导电不完全,不能够全额电流过载,并且存在操作复杂、安全隐患以及远远低于标准的导电数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连接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连接片,包括横杆、第一竖杆以及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与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杆、第一竖杆以及第二竖杆设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卡条;所述第二竖杆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第二竖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卡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连接条、第一卡条、第二连接条以及第二卡条一体成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条与第一竖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与第二竖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条与第二连接条平行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条以及第二连接条均设于横杆的同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条与第一卡条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与第二卡条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卡条与第二卡条平行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条以及第一竖杆均设于第一连接条的同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卡条以及第二竖杆均设于第二连接条的同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条以及第二卡条相对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连接条、第一卡条、第二连接条以及第二卡条的厚度以及宽度均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连接条以及第二连接条上套设有绝缘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条与第一连接条的连接处、第一连接条与第一竖杆的连接处、第一竖杆与横杆的连接处、横杆与第二竖杆的连接处、第二竖杆与第二连接条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条与第二卡条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卡条以及第二卡条分别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进行连接,实现不同断路器之间的连接,增大连接片与断路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另外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连接片定位固定在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横杆;21-第一竖杆;22-第二竖杆;31-第一连接条;32-第二连接条;41-第一卡条;42-第二卡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包括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所述第一竖杆21的一端与横杆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22的一端与横杆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设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条31;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一端与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卡条41;所述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连接条32;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一端与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卡条42。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片,其横杆1、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第一连接条31、第一卡条41、第二连接条32以及第二卡条42一体成型均为导电结构,通过第一卡条41以及第二卡条42分别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进行连接,实现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之间的连接,取代了传统的采用电线的方式,相比与电线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卡条41以及第二卡条42分别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进行连接,可以增大连接片与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连接片的过载;同时第一竖杆21、第一卡条41以及第一连接条31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断路器的定位空间;第二竖杆22、第二卡条42以及第二连接条32之间同时也形成有用于定位漏电开关的定位空间;从而便于连接片的定位固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第一连接条31、第一卡条41、第二连接条32以及第二卡条42一体成型。上述设置便于连接片的生产制造。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条31与第一竖杆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32与第二竖杆2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条31与第二连接条32平行设置。上述设置便于将连接片固定在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上。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条31以及第二连接条32均设于横杆1的同一侧。上述设置便于节省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的空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条31与第一卡条4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32与第二卡条4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卡条41与第二卡条42平行设置。上述设置便于将连接片固定在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上。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卡条41以及第一竖杆21均设于第一连接条31的同一侧。上述设置便于节省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的空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二卡条42以及第二竖杆22均设于第二连接条32的同一侧。上述设置便于节省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的空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卡条41以及第二卡条42相对设置。上述设置便于节省断路器以及漏电开关的空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第一连接条31、第一卡条41、第二连接条32以及第二卡条42的厚度以及宽度均相同。上述设置能够便于连接片的生产制造,并且使得连接片的结构稳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第一连接条31以及第二连接条32上套设有绝缘套。其中,图中并未画出绝缘套;通过上述设置起到防止触电的作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连接片,所述第一卡条41与第一连接条31的连接处、第一连接条31与第一竖杆21的连接处、第一竖杆21与横杆1的连接处、横杆1与第二竖杆22的连接处、第二竖杆22与第二连接条32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条32与第二卡条42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所述第一竖杆(21)的一端与横杆(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22)的一端与横杆(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设于同一平面;/n所述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条(31);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一端与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卡条(41);/n所述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连接条(32);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一端与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卡条(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所述第一竖杆(21)的一端与横杆(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22)的一端与横杆(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以及第二竖杆(22)设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条(31);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一端与第一竖杆(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31)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卡条(41);
所述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连接条(32);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一端与第二竖杆(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32)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卡条(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第一竖杆(21)、第二竖杆(22)、第一连接条(31)、第一卡条(41)、第二连接条(32)以及第二卡条(4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31)与第一竖杆(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32)与第二竖杆(2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条(31)与第二连接条(32)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31)以及第二连接条(32)均设于横杆(1)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凡
申请(专利权)人:张仕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