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19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的第一接触面位于其第一半模孔的外周,第一接触面设有第一卡接部,下模的第二接触面位于其第二半模孔的外周,第二接触面朝向第一接触面设置,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时,第二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贴合,下模的第二半模孔与上模的第一半模孔对接形成用于绞合多根导体单丝以形成电缆导体的完整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线模,能够使上模和下模相互约束,以防止上模下模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错位的情况,从而能够解决因上下模容易发生错位而导致绞合后的电缆导体的圆整度偏差较大的问题,进而可确保电缆导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
本技术涉及电缆导体绞制
,尤其涉及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电缆的柔软度,以便于敷设安装,其导电线芯通常采取多根导体单丝绞合而成。在电缆导体绞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并线模具对导体单丝进行限位以保证绞合作用稳定,并促进导体单丝压紧和定型。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并线模通常是由两个半圆模具对接形成,其上模、下模的接触面通常为一平面,因此,在电缆导体绞制过程中,上模、下模容易发生错位,导致模孔变形,从而容易导致绞合后的导电线芯的圆整度偏差较大,影响导电线芯的质量,进而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能够解决因上下模容易发生错位而导致绞合后的电缆导体的圆整度偏差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包括:上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半模孔,且所述上模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半模孔的外周,且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下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下模设有第二半模孔,且所述下模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半模孔的外周,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所述第二半模孔与所述第一半模孔对接形成用于绞合多根导体单丝以形成电缆导体的完整模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均包括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卡接部自所述上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下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由所述第一接触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上的凸条;或者,第一卡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的凸条,所述第二卡接部为由所述第二接触面向下凹陷形成。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并线模还包括两固定夹具,两所述固定夹具分别夹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具包括上夹具部分和下夹具部分,所述上夹具部分设有上固定孔,且所述上夹具部分具有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位于所述上固定孔的外周,所述下夹具部分设有下固定孔,且所述下夹具部分具有第四接触面,所述第四接触面位于所述下固定孔的外周,所述第四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三接触面设置,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接触面贴合时,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上固定孔内,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下固定孔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具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下夹具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上模的同一侧,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上模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三侧设有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具有向上的开口,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通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开口方向同向,且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部分上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通槽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并线模还包括取卸结构,包括轴杆、轴套、连接杆及止挡部,所述轴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轴套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杆,并位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自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至所述第二通槽内与所述轴套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外的一端上设有所述止挡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取卸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和垫片,所述垫片穿设于所述连接杆,且所述垫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弹性复位件穿设于所述连接杆,且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止挡部及所述垫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并线模的进线端包括所述上模的一端及所述下模的一端,所述上模的一端的外表面向外环绕延伸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尺寸大于所述上固定孔的尺寸,所述下模的一端的外表面向外环绕延伸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尺寸大于所述下固定孔的尺寸。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长度为90cm~120cm,所述完整模孔为圆形模孔,所述第一半模孔和所述第二半模孔为弧形模孔,且所述第二半模孔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半模孔的弧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并线模还包括上防护套及下防护套,所述上防护套贴设于所述第一半模孔的内壁面,所述下防护套贴设于所述第二半模孔的内壁面,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对接时,所述上防护套与所述下防护套对接形成用于绞合多根所述导体单丝以形成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完整模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通过在上模的第一接触面上设有第一卡接部,而在下模的第二接触面对应该第一卡接部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卡接部,在上模和下模对接时,该第二卡接部可与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从而能够使上模和下模相互约束,以防止上模下模发生相对移动而出现错位的情况,从而能够解决因上下模容易发生错位而导致绞合后的电缆导体的圆整度偏差较大的问题,进而可确保电缆导体的质量。此外,本技术的并线模本体的长度为90cm~120cm,可在电缆导体绞制过程中为导体单丝提供较长的定型区,从而使导体单丝不易发生刚性回弹,减小电缆导体内部的扭转应力,进而可提高电缆导体的稳定性,以使绞合后的电缆导体的圆整度有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线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及下模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及下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及下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及下模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半模孔,且所述上模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半模孔的外周,且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n下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下模设有第二半模孔,且所述下模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半模孔的外周,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所述第二半模孔与所述第一半模孔对接形成用于绞合多根导体单丝以形成电缆导体的完整模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半模孔,且所述上模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半模孔的外周,且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
下模,其为长条柱状,所述下模设有第二半模孔,且所述下模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半模孔的外周,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所述第二半模孔与所述第一半模孔对接形成用于绞合多根导体单丝以形成电缆导体的完整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均包括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卡接部自所述上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下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由所述第一接触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上的凸条;或者,第一卡接部为凸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的凸条,所述第二卡接部为由所述第二接触面向下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模还包括两固定夹具,两所述固定夹具分别夹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具包括上夹具部分和下夹具部分,所述上夹具部分设有上固定孔,且所述上夹具部分具有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位于所述上固定孔的外周,所述下夹具部分设有下固定孔,且所述下夹具部分具有第四接触面,所述第四接触面位于所述下固定孔的外周,所述第四接触面朝向所述第三接触面设置,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接触面贴合时,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上固定孔内,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下固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圆整度的电缆导体并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下夹具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上模的同一侧,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上模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三侧设有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川何亚忠刘培镇刘晓东张怡刘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