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41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箱,包括齿轮箱体、减速箱体、减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减速箱后端盖,减速箱体、减速箱后端盖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上下两端,减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分别设置在减速箱体、齿轮箱体内;减速器组件包括减速器轴杆、大斜齿轮、小螺旋齿轮、小斜齿轮、减速壳体、连接轮毂,大斜齿轮、小螺旋齿轮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轴杆的上下两端并相互啮合;差速器组件包括差速器壳体、大螺旋齿轮、半轴齿轮、差速齿轮、差速齿轮轴,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两半轴齿轮均与两差速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噪音小,密封可靠,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箱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减速箱。
技术介绍
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各大主机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新能源车辆,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电动车是目前能达到零排放的环保车辆,具有低噪音、无污染、操作简便、造型新颖、体积小巧、轻便灵活、操作舒适安全、性能稳定可靠、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由于节能、环保的要求,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我国将电动汽车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新兴产业规划,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国内的中低端电动牵引车和搬运车辆,一般采用驱动桥加变速箱结构。驱动桥左、右车轮总成分别由轮毂、制动鼓和制动器等构成,变速箱采用弧齿锥齿轮副和斜齿圆柱齿轮副传动,结构庞大、易泄漏、噪音大,噪音指标一般在73-78dB(A),不适应电动车辆的需求。同时,行业内高端的电动牵引车和电动搬运车辆,一般采用进口的2套电机驱动单元分别驱动左右车轮,从而操控车辆的前进、倒退和转弯等,但是价格高昂,一旦出现故障,国内很难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箱,以解决以上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箱,包括齿轮箱体、减速箱体、减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减速箱后端盖,所述减速箱体、减速箱后端盖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减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分别设置在减速箱体、齿轮箱体内;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减速器轴杆、大斜齿轮、小螺旋齿轮、小斜齿轮、减速壳体、连接轮毂,所述减速壳体通过连接轮毂以及螺栓固定在齿轮箱体上,所述减速器轴杆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减速壳体内,所述大斜齿轮、小螺旋齿轮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轴杆的上下两端,所述大斜齿轮与小斜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差速器壳体、大螺旋齿轮、半轴齿轮、差速齿轮、差速齿轮轴,所述半轴齿轮、差速齿轮、差速齿轮轴设置在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齿轮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差速齿轮轴上,所述两半轴齿轮均与两差速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大螺旋齿轮通过齿轮螺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外侧,所述差速齿轮轴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差速器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小斜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双作用输出轴上,所述大斜齿轮通过圆螺母、平垫圈、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固定在减速器轴杆上。优选地,所述半轴齿轮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两半轴轮毂合件的末端。优选地,所述连接轮毂与齿轮箱体之间设置有轴向调整垫片,所述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啮合的轴向间隙由轴向调整垫片控制;所述差速器壳体外侧均设置有环形径向间隙隔套,所述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啮合的径向间隙由环形径向间隙隔套控制。优选地,所述半轴齿轮后侧、差速齿轮外侧均设置有差速器调整垫片,所述半轴齿轮与两差速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由差速器调整垫片控制。优选地,所述减速箱体与驱动电机、减速箱体与齿轮箱体、减速箱体与减速箱后端盖之间均通过密封件密封。优选地,所述减速箱体内设置有消音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装置,通过在减速箱内设置减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利用大斜齿轮与小斜齿轮、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的多级减速装置,实现本电动车驱动系统的多级减速;利用两半轴齿轮均与两差速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实现单电机与双轮毂之间的差速控制,系统稳定效果好;在连接轮毂与齿轮箱体之间设置轴向调整垫片,实现了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啮合的轴向间隙控制;在差速器壳体外侧的两半轴外壁上均设置环形径向间隙隔套,实现大螺旋齿轮与小螺旋齿轮之间啮合的径向间隙控制;在半轴齿轮后侧、差速齿轮外侧均设置差速器调整垫片,实现半轴齿轮与两差速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控制;在减速箱体与驱动电机、减速箱体与齿轮箱体、减速箱体与减速箱后端盖之间均通过密封件密封,密封效果好,噪音低。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噪音小,密封可靠,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背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广泛应用于以蓄电池为动力的固定平台搬运车和牵引车等车辆,是仓储、物流、国防、铁道、邮政、制造业、医药、烟草、旅游等系统内的理想车辆,市场潜力巨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减速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差速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减速箱,包括齿轮箱体1、减速箱体2、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减速箱后端盖5,减速箱体2、减速箱后端盖5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1的上下两端,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分别设置在减速箱体2、齿轮箱体1内。减速箱体2与驱动电机、减速箱体2与齿轮箱体1、减速箱体2与减速箱后端盖5之间均通过密封件9密封。减速器组件3采用27.46°大螺旋角和高速精密研磨工艺的斜齿圆柱齿轮副、加准双曲面锥齿轮副的二级减速结构,其中减速器组件3包括减速器轴杆31、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小斜齿轮34、减速壳体35、连接轮毂36,减速壳体35通过连接轮毂36以及螺栓固定在齿轮箱体1上,减速器轴杆31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7设置在减速壳体35内,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轴杆31的上下两端,大斜齿轮32与小斜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小斜齿轮34安装在驱动电机的双作用输出轴上,大斜齿轮32通过圆螺母38、平垫圈39、圆螺母用止动垫圈30固定在减速器轴杆31上。连接轮毂36与齿轮箱体1之间设置有轴向调整垫片6,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啮合的轴向间隙由轴向调整垫片6控制。差速器组件4包括差速器壳体41、大螺旋齿轮42、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1内,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相互啮合,差速齿轮44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差速齿轮轴45上,两半轴齿轮43均与两差速齿轮44之间相互啮合。大螺旋齿轮42通过齿轮螺栓47固定在差速器壳体41外侧,差速齿轮轴45通过弹性圆柱销46固定在差速器壳体41内。半轴齿轮4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两半轴轮毂合件48的末端。差速器壳体41外侧均设置有环形径向间隙隔套7,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啮合的径向间隙由环形径向间隙隔套7控制。半轴齿轮43后侧、差速齿轮44外侧均设置有差速器调整垫片8,半轴齿轮43与两差速齿轮44之间的啮合间隙由差速器调整垫片8控制。减速箱体2内设置有消音器,减速箱输入转速2650r/min时,振动加速度不大于2m/s2;声级计按零入射角对准被测面,距测点距离为1m时测定的噪声≤70dB(A)。本技术装置,通过在减速箱2内设置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利用大斜齿轮32与小斜齿轮34、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相互啮合的多级减速装置,实现本电动车驱动系统的多级减速;利用两半轴齿轮43均与两差速齿轮44之间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体(1)、减速箱体(2)、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减速箱后端盖(5),所述减速箱体(2)、减速箱后端盖(5)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分别设置在减速箱体(2)、齿轮箱体(1)内;所述减速器组件(3)包括减速器轴杆(31)、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小斜齿轮(34)、减速壳体(35)、连接轮毂(36),所述减速壳体(35)通过连接轮毂(36)以及螺栓固定在齿轮箱体(1)上,所述减速器轴杆(31)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7)设置在减速壳体(35)内,所述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轴杆(31)的上下两端,所述大斜齿轮(32)与小斜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器组件(4)包括差速器壳体(41)、大螺旋齿轮(42)、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所述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1)内,所述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齿轮(44)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差速齿轮轴(45)上,两个所述半轴齿轮(43)均与两差速齿轮(44)之间相互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体(1)、减速箱体(2)、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减速箱后端盖(5),所述减速箱体(2)、减速箱后端盖(5)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减速器组件(3)、差速器组件(4)分别设置在减速箱体(2)、齿轮箱体(1)内;所述减速器组件(3)包括减速器轴杆(31)、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小斜齿轮(34)、减速壳体(35)、连接轮毂(36),所述减速壳体(35)通过连接轮毂(36)以及螺栓固定在齿轮箱体(1)上,所述减速器轴杆(31)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7)设置在减速壳体(35)内,所述大斜齿轮(32)、小螺旋齿轮(33)分别设置在减速器轴杆(31)的上下两端,所述大斜齿轮(32)与小斜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器组件(4)包括差速器壳体(41)、大螺旋齿轮(42)、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所述半轴齿轮(43)、差速齿轮(44)、差速齿轮轴(45)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1)内,所述大螺旋齿轮(42)与小螺旋齿轮(3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差速齿轮(44)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差速齿轮轴(45)上,两个所述半轴齿轮(43)均与两差速齿轮(44)之间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螺旋齿轮(42)通过齿轮螺栓(47)固定在差速器壳体(41)外侧,所述差速齿轮轴(45)通过弹性圆柱销(46)固定在差速器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