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15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是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培养料配方包括有机豆秸:60~70%,稻米糠:20~30%,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制备方法是,将豆秸用石磙碾压后粉碎成段,除了预留铺底层外均充分预湿。底层先铺30cm干的豆秸,然后撒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层铺20cm预湿的豆秸再铺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进行发酵。堆底宽1.5m-2.0m,堆高1.5m-1.8m,使之成梯形。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出的是有机产品,其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提高60%以上。配方中无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而对环境没有污染,可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涉及食用菌的有机栽培,具体地说是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食品卫生与安全已成为当今许多人关注的重大问题。国际、国内市场对无污染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使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和食用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有机食品是迎接这一挑战,打开国际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唯一通道。近年来,中国进行有机栽培的作物品种越来越多,食用真菌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项目,就姬松茸而言,其常规栽培技术南、北方报道都很多,但其有机栽培技术的研究却很少见报道。在现有的姬松茸栽培技术中,其培养料中大都添加尿素等化学肥料,如薛景珍等在《姬松茸北方栽培技术》(食用菌2003)中所公布的栽培料配方为干稻草64.2%,干牛粪23%,麸皮7%,磷酸二氢钾0.75%,尿素0.5%,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石灰1.5%,碳酸钙2%;在其制备和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添加敌敌畏等化学杀虫剂,如申请人在《姬松茸生料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02144686.5)中所公布的内容。在以上这些技术实现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均不符合生产有机食品的要求。在进行姬松有机栽培过程中,如添加粪肥则很难控制其杂菌和虫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在中国东北地区姬松茸有机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对姬松茸有机栽培的培养料进行了筛选。通过几年来的栽培试验,形成了几种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的配方及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培养料配方包括有机豆秸,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本专利技术培养料配方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有机豆秸60~70%,稻米糠20~30%,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本专利技术培养料采用堆料发酵的方法制备。以下详述堆料发酵的制备过程。选择无霉变的有机豆秸。建堆前,将豆秸用石磙碾压后粉碎成2-3cm段。粉碎好的豆秸除了预留铺底层外均充分预湿,用清洁的井水、河水或池塘水浸泡,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为度。建堆时,底层先铺30cm干的豆秸,然后撒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层铺20cm预湿的豆秸再铺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每铺一层,补充适量水分。堆底宽1.5m-2.0m,长不限,堆高1.5m-1.8m。堆料时,整好料面和四周,使之成梯形。建堆时,每隔1m-2m长埋一根木桩,建好后抽出作为通气孔,堆顶覆盖草帘或塑料布,以防水分散失。建堆后,要进行翻堆即翻料,使培养料组分充分混合,充分发酵且均匀。翻堆间隔天数依次为3-4天、7-9天、6-8天、5-7天和4-6天。翻料间隔还应根据天气和堆温状况适当调节,天热堆温高时应缩短间隔,天冷堆温低时延长间隔,每次翻堆开始的标准即为上次翻堆后堆温上升后持续一两天又开始下降时,第一次翻堆可不受温度限制。翻堆时要调整水分,水少时要补水,水多时要在翻堆过程中摊开晾晒后再建堆。建堆发酵一般需要30-35天,受外界温度影响,要根据播种期确定建堆发酵日期。发酵料开始建堆时PH值为8-9,发酵后为7-8。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应该是棕褐色,松软而有弹性,不发粘,无酸臭和氨味。含水量在50-70%,用手捏料,指缝间有水迹,但无水滴出。若水分过多,应摊晾后再上床。有机栽培姬松茸每平方米用料量30~35kg(以干重计),每平方米铺料厚度约30~35cm。应用本专利技术产出的是有机产品,其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提高60%以上。配方中无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而对环境没有污染,可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2004年栽培姬松茸10m2,每平方米用料量30kg(以干重计)。其具体培养料配方如下表。培养料配方(按10m2计) 按上述配方,建堆前,选择无霉变的有机豆秸,将豆秸用石磙碾压后粉碎成3cm段。建堆时,底层先铺30cm干的豆秸,然后撒上一层稻未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层铺20cm预湿的豆秸(用清洁的井水浸泡,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为度。)再铺上一层其它混合料并适当补充水分。堆底宽1.8m,堆高1.5m。堆料时,整好料面和四周,使之成梯形。建堆时,每隔1m长埋一根木桩,建好后抽出作为通气孔,堆顶覆盖塑料布,以防水分散失。建堆后,依次隔为4天、8天、7天、6天和5天进行翻堆,使培养料组分充分混合,充分发酵且均匀。,要根据播种期确定建堆发酵日期。发酵料开始建堆时PH值为9,发酵后为7.5。发酵结束后,培养料棕褐色,松软而有弹性,不发粘,无酸臭和氨味,含水量为65%。按上述发酵方法发酵后将培养料铺于菇棚床上,每平方米铺料厚度约35cm。当料温降到28℃时播种。播种后直接覆深层草碳土5cm,草碳土无杂菌、虫卵和草籽,避免了常规栽培对覆土材料用化学药物的灭菌处理,是姬松茸有机栽培极好的覆土材料。播种后加强温湿管理,30天后开始出菇,测产结果为9.5kg/m2,与常规栽培9.8kg/m2接近。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栽培操作规程来操作,未添加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产出的子实体中有害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无污染,营养丰富,因而其市场价格高于常规栽培的很多,其经济效益提高60%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其特征是配方包括有机豆秸,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培养料配方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有机豆秸:60~70%,稻米糠:20~30%,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上述组分发酵料开始时PH值为8-9,发酵后为7-8,含水量在50-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其特征是配方包括有机豆秸,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培养料配方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有机豆秸60~70%,稻米糠20~30%,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上述组分发酵料开始时PH值为8-9,发酵后为7-8,含水量在5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其特征是发酵结束后,培养料为棕褐色,松软而有弹性,不发粘,无酸臭和氨味;用手捏料,指缝间有水迹,但无水滴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其特征是培养料配方组分含量有机豆秸65%,稻米糠25%,骨粉7%,石膏粉2%,石灰粉1%;发酵料开始建堆时PH值为9,发酵后为7.5,含水量为65%。4一种制备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无霉变的有机豆秸,将豆秸用石磙碾压后粉碎成2-3cm段;粉碎好的豆秸除了预留铺底层外均充分预湿,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为度;建堆时,底层先铺30cm干的豆秸,然后撒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层铺20cm预湿的豆秸再铺上一层稻米糠、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建堆后,要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双邵庆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