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73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地表、回填土层、地下结构、隔水保护结构、耐侵蚀保护层、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底部连接封板、安装连接螺栓、连接紧固杆件、固定端部、抗震支撑层、内置阻尼介质、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外凸面和内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效果是能显著增加地下整体结构多方向的减震抗震能力和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能力,能在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时大大减少对地下结构的破坏,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许多地下结构抗震保护的很多缺点,有利于地下结构的长期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的建设正在大力进行,综合管廊所到达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广泛。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并且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但是普通的综合管廊只能短期承受地面各种荷载冲击,难以达到长期抗震作用,其顶部的板片直接承受动载荷和静载荷,两侧墙体不仅要承受顶部板片的动载荷和静载荷,还要承受侧边土层的横向载荷,因此为了增强综合管廊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地面荷载冲击的能力、防止结构失稳,墙壁需要设置的很厚,而且这种结构通过现场浇筑或者预制件制作,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不利于抗震型综合管廊的长期推广使用,会大大增加建设维修费用,因此,建设一种有利于消除地面对管廊荷载冲击的抗震结构,为了抵抗来自地面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形成完整的抗震保护结构十分重要,避免造成地面荷载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包括地表(1)、回填土层(2)、地下结构(3)、隔水保护结构(4)、耐侵蚀保护层(5)、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底部连接封板(8)、安装连接螺栓(9)、连接紧固杆件(10)、固定端部(11)、抗震支撑层(12)、内置阻尼介质(13)、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外凸面(16)和内凹面(17),其特征在于:/n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中,在地表(1)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3),在地下结构(3)的外层设置隔水保护结构(4),在隔水保护结构(4)的外层设置耐侵蚀保护层(5),在耐侵蚀保护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包括地表(1)、回填土层(2)、地下结构(3)、隔水保护结构(4)、耐侵蚀保护层(5)、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底部连接封板(8)、安装连接螺栓(9)、连接紧固杆件(10)、固定端部(11)、抗震支撑层(12)、内置阻尼介质(13)、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外凸面(16)和内凹面(17),其特征在于: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中,在地表(1)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3),在地下结构(3)的外层设置隔水保护结构(4),在隔水保护结构(4)的外层设置耐侵蚀保护层(5),在耐侵蚀保护层(5)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内圈连接固定板(6),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外圈连接固定板(7),设置底部连接封板(8)对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的底端进行连接,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之间设置两个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若干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两端和与其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均设置一个外凸面(16)和一个内凹面(17),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上的外凸面(16)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或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森李强吴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