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0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墙体、通气腔和边舱室,结构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墙体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的外围外壁相连,墙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大舱室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墙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边舱室内部的排出的热气体时,通气腔会通过内部的电机将导风扇进行旋转,使得导风扇起到了将外部空气引入到通气腔内部的效果,而热气体会被导风扇所以引入的气流进行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热气体起到了快速降温的情况,而且将通气腔设置在中间,避免了所排出的热气流不集中导致降温速度变慢的情况,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结构主体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目前,综合管廊都是放在地下进行建设的,而在地下使用时会因为土地内部的湿度过高而对管廊产生渗水及潮湿的情况,同时综合管廊是对不同的管线通过放置及处理,而当大量的高压、特高压电缆纳入综合管廊内敷设时,其散发出来的大量的热,这对电缆安全运行、消防安全等提出巨大影响,而且对在管道放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增加,而现有的管廊建好后就不便进行相应的增加,从而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易渗水、易发热和后期不易增加管道)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墙体、通气腔和边舱室,所述结构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所述大舱室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所述边舱室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小舱室,所述小舱室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拼接架,所述墙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通气腔,所述通气腔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通气腔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导风扇,所述导风扇的外围外壁与通气腔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拼接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拼接架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钉一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另一侧中间外壁与固定钉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贴合板的两端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一,所述固定孔一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的底部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二,所述固定孔二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贴合板的底部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三,所述固定孔三的外围外壁与放置板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放置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外壁与放置板的底端外壁搭接相连,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贯穿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外围外壁与支撑板的两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放置板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内侧内壁与墙体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防火层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内壁与防火层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顶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底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出气口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外壁与出气口的另一侧内壁相连,然后连接柱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两端外壁与连接柱的中间内壁相连,所述电机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一侧外围外壁与电机的另一侧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连接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外围外壁与连接板的中间外围外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墙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的两侧外壁与墙体的两侧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边舱室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架柱,所述放架柱的外围外壁与边舱室的一侧内侧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进气口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外围外壁与进气口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墙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内侧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嵌入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外围外壁与连接板的底部内侧内壁搭接相连。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嵌入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围外壁与连接板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中间活动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外围外壁与连接板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由墙体、墙体外围的防火层和防火层外围的防水层共同组成防护机构。优选的,所述拼接架是由拼接架另一侧的固定钉、固定钉一侧的贴合板、贴合板两端的固定孔一、贴合板底部中间的固定孔二、贴合板底部的放置板、放置板中间的固定孔三、放置板底端的支撑板、支撑板两侧的螺丝和放置板顶端的连接板共同组成。优选的,所述由通气腔与通气腔中间的导风扇、墙体顶部中间的大舱室、墙体两侧的边舱室、墙体底部中间的小舱室、墙体顶部的进气口和墙体底部的出气口共同组成散热机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机构,在结构主体外围是由防火层和防水层交叉固定,从而使得防护机构起到了双重防水防火的效果,也避免了结构主体外围渗水的情况,从而也大大提高了防护机构的防护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拼接架,因拼接架角度可调节,也易拆卸安装,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拼接架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且损坏时也能直接拆卸更换,从而提高了拼接架的可调性。3、本专利技术中,散热机构,当舱室内部的排出的热气体时,热气体会被导风扇所以引入的气流进行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热气体起到了快速降温的情况,而且将通气腔设置在中间,避免了所排出的热气流不集中导致降温速度变慢的情况,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结构主体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板仰视立面结构示意简图。图中标记:1、结构主体,2、墙体,3、通气腔,4、大舱室,5、边舱室,6、小舱室,7、拼接架,701、固定钉,702、贴合板,703、固定孔一,704、放置板,705、固定孔二,706、固定孔三,707、支撑板,708、螺丝,8、平衡板,9、放架柱,10、导风扇,11、连接板,111、固定槽,112、板体,113、连接槽,114、连接柱,12、防水层,13、防火层,14、进气口,15、出气口,16、分隔板,17、连接柱,18、电机,19、扇叶,2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述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墙体(2)、通气腔(3)和边舱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2),所述墙体(2)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1)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4),所述大舱室(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5),所述边舱室(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小舱室(6),所述小舱室(6)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拼接架(7),所述墙体(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通气腔(3),所述通气腔(3)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通气腔(3)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导风扇(10),所述导风扇(10)的外围外壁与通气腔(3)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n所述拼接架(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701),所述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拼接架(7)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钉(701)一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702),所述贴合板(702)的另一侧中间外壁与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两端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一(703),所述固定孔一(703)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二(705),所述固定孔二(705)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板(704),所述放置板(704)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三(706),所述固定孔三(706)的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707),所述支撑板(707)的顶端外壁与放置板(704)的底端外壁搭接相连,所述支撑板(707)的两侧贯穿连接有螺丝(708),所述螺丝(708)的外围外壁与支撑板(707)的两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n所述墙体(2)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火层(13),所述防火层(13)的内侧内壁与墙体(2)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防火层(13)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的内侧内壁与防火层(13)的外围外壁相连;/n所述墙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4),所述进气口(1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口(15),所述出气口(1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出气口(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的两端外壁与出气口(15)的另一侧内壁相连,然后连接柱(17)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两端外壁与连接柱(17)的中间内壁相连,所述电机(18)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扇叶(19),所述扇叶(19)的一侧外围外壁与电机(18)的另一侧外围外壁搭接相连;/n所述连接板(1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板体(112),所述板体(112)的外围外壁与连接板(11)的中间外围外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墙体(2)、通气腔(3)和边舱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2),所述墙体(2)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1)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4),所述大舱室(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5),所述边舱室(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小舱室(6),所述小舱室(6)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拼接架(7),所述墙体(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通气腔(3),所述通气腔(3)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通气腔(3)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导风扇(10),所述导风扇(10)的外围外壁与通气腔(3)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
所述拼接架(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701),所述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拼接架(7)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钉(701)一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702),所述贴合板(702)的另一侧中间外壁与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两端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一(703),所述固定孔一(703)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二(705),所述固定孔二(705)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板(704),所述放置板(704)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三(706),所述固定孔三(706)的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707),所述支撑板(707)的顶端外壁与放置板(704)的底端外壁搭接相连,所述支撑板(707)的两侧贯穿连接有螺丝(708),所述螺丝(708)的外围外壁与支撑板(707)的两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
所述墙体(2)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火层(13),所述防火层(13)的内侧内壁与墙体(2)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防火层(13)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的内侧内壁与防火层(13)的外围外壁相连;
所述墙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4),所述进气口(1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口(15),所述出气口(1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出气口(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的两端外壁与出气口(15)的另一侧内壁相连,然后连接柱(17)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两端外壁与连接柱(17)的中间内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