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0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墙体、通气腔和边舱室,结构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墙体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的外围外壁相连,墙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大舱室的外围外壁与墙体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墙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边舱室内部的排出的热气体时,通气腔会通过内部的电机将导风扇进行旋转,使得导风扇起到了将外部空气引入到通气腔内部的效果,而热气体会被导风扇所以引入的气流进行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热气体起到了快速降温的情况,而且将通气腔设置在中间,避免了所排出的热气流不集中导致降温速度变慢的情况,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结构主体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目前,综合管廊都是放在地下进行建设的,而在地下使用时会因为土地内部的湿度过高而对管廊产生渗水及潮湿的情况,同时综合管廊是对不同的管线通过放置及处理,而当大量的高压、特高压电缆纳入综合管廊内敷设时,其散发出来的大量的热,这对电缆安全运行、消防安全等提出巨大影响,而且对在管道放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增加,而现有的管廊建好后就不便进行相应的增加,从而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易渗水、易发热和后期不易增加管道)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墙体(2)、通气腔(3)和边舱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2),所述墙体(2)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1)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4),所述大舱室(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5),所述边舱室(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小舱室(6),所述小舱室(6)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拼接架(7),所述墙体(2)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管廊建筑综合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墙体(2)、通气腔(3)和边舱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墙体(2),所述墙体(2)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1)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大舱室(4),所述大舱室(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边舱室(5),所述边舱室(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两侧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小舱室(6),所述小舱室(6)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拼接架(7),所述墙体(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通气腔(3),所述通气腔(3)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通气腔(3)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导风扇(10),所述导风扇(10)的外围外壁与通气腔(3)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
所述拼接架(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701),所述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拼接架(7)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钉(701)一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702),所述贴合板(702)的另一侧中间外壁与固定钉(701)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两端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一(703),所述固定孔一(703)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二(705),所述固定孔二(705)的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贴合板(70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板(704),所述放置板(704)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贴合板(702)的底部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固定孔三(706),所述固定孔三(706)的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707),所述支撑板(707)的顶端外壁与放置板(704)的底端外壁搭接相连,所述支撑板(707)的两侧贯穿连接有螺丝(708),所述螺丝(708)的外围外壁与支撑板(707)的两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放置板(70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放置板(704)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
所述墙体(2)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火层(13),所述防火层(13)的内侧内壁与墙体(2)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防火层(13)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的内侧内壁与防火层(13)的外围外壁相连;
所述墙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4),所述进气口(14)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顶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墙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口(15),所述出气口(15)的外围外壁与墙体(2)的底部内侧内壁相连,所述出气口(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的两端外壁与出气口(15)的另一侧内壁相连,然后连接柱(17)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两端外壁与连接柱(17)的中间内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