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打击结构及其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避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打击结构及其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往城市地下空间结构体系中,对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对城市防空能力和城市应急疏散能力远远不足,未将城市防护与防灾功能统一起来,尚未形成一个统一领导下的城市综合防空、防灾体制,实现城市防空、防灾综合化和一体化。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性,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防打击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城市防空能力和城市应急疏散能力薄弱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打击结构及其确定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打击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防护部、消能部和加固部;所述防护部包括顶板和至少一个槽体,所述槽体连接于所述顶板底部,所述槽体周围设有第一填筑体,所述第一填筑体支撑所述顶板,所述槽体用于应急避难;所述消能部包括钢桁架、第二填筑体和若干个消能孔,所述第二填筑体底部连接于所述顶板、顶部连接于所述加固部底部,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打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防护部(3)、消能部(2)和加固部(1);/n所述防护部(3)包括顶板(31)和至少一个槽体(32),所述槽体(32)连接于所述顶板(31)底部,所述槽体(32)周围设有第一填筑体(33),所述第一填筑体(33)支撑所述顶板(31),所述槽体(32)用于应急避难;/n所述消能部(2)包括钢桁架(21)、第二填筑体(23)和若干个消能孔(22),所述第二填筑体(23)底部连接于所述顶板(31)、顶部连接于所述加固部(1)底部,所述钢桁架(21)和所述消能孔(22)嵌于所述第二填筑体(23)内,所述钢桁架(21)底部连接于所述顶板(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打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防护部(3)、消能部(2)和加固部(1);
所述防护部(3)包括顶板(31)和至少一个槽体(32),所述槽体(32)连接于所述顶板(31)底部,所述槽体(32)周围设有第一填筑体(33),所述第一填筑体(33)支撑所述顶板(31),所述槽体(32)用于应急避难;
所述消能部(2)包括钢桁架(21)、第二填筑体(23)和若干个消能孔(22),所述第二填筑体(23)底部连接于所述顶板(31)、顶部连接于所述加固部(1)底部,所述钢桁架(21)和所述消能孔(22)嵌于所述第二填筑体(23)内,所述钢桁架(21)底部连接于所述顶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打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21)形式为三角形桁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21)包括由三角形顶部向底部斜向设置的斜杆(211)和竖向设置螺栓杆(212),所述斜杆(211)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螺栓杆(212)配合,三角形顶角为α,通过所述螺栓杆(212)调节所述斜杆(211)的位置能够调节α的大小。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防打击结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意外打击荷载(4)产生的能量w;
根据w确定所述加固部(1)消耗能量w1,进而确定所述加固部(1)的结构参数;
根据w确定所述消能部(2)消耗能量w2,进而确定所述消能部(2)的结构参数;
通过所述防护部(3)消耗能量w3=w-w1-w2,进而确定所述防护部(3)的结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意外打击荷载(4)产生的能量w:
Pc1=KPh
w=Pc1·t0h
式中,w—所述意外打击荷载(4)产生的能量,Pc1—防空地下室结构顶部的爆炸动荷载最大压力(kN/m2),K—顶部爆炸动荷载综合反射系数,Ph—爆炸土中压缩波的最大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清华,雷升祥,熊强,李文胜,李庆,韩翔宇,袁文,朱洪江,丁猛,何亚涛,邱泽民,吴东宇,李聪明,陈乔枫,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