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柱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4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柱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上,B柱包括位于车身宽度外侧的B柱外板和设于B柱外板内侧的B柱内板,且两者相连并围构形成有横截面封闭的空腔,该B柱加强结构包括固设于空腔内、并由B柱外板的中部向顶部延伸设置的加强件,加强件至少部分横截面的外轮廓线呈封闭状,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加强件横截面的形心和空腔横截面的形心的间距沿着车身高度方向向下渐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通过在B柱的中部以上设置加强件,可显著提高B柱中部以上的抗弯曲强度,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柱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B柱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B柱主要用来支撑车顶和前后车门,以及装配如安全带、电线等部件。当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B柱也能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故而提高B柱的结构强度,是关乎到乘客人身安全的重要参数。现有技术中B柱的横截面的尺寸由中部向顶部积急剧减小,使得B柱顶部尺寸较窄,尤其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截面的尺寸减小近50%,严重影响车辆侧碰性能,从而导致产品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B柱加强结构,以提高B柱的结构强度,并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B柱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上,所述B柱包括位于车身宽度外侧的B柱外板和设于所述B柱外板内侧的B柱内板,且两者相连并围构形成有横截面封闭的空腔,所述B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固设于所述空腔内,并由所述B柱外板的中部向顶部延伸设置,所述加强件至少部分横截面的外轮廓线呈封闭状,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加强件横截面的形心b和所述空腔横截面的形心a之间的间距沿着车身高度方向向下渐小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底部横截面呈长圆孔形,所述底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宽度方向趋于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中下部横截面趋于圆孔形,且所述中下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长度方向趋于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顶部横截面呈长圆孔形,所述顶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长度方向趋于平行。进一步的,于所述B柱外板的内侧固定设有随形于至少部分所述B柱外板的加强板,所述加强件固设于所述加强板上。进一步的,于所述加强板上构造有对应于所述加强件两端固定设置的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部为通透的形成于所述加强板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加强件与各所述通孔焊接固连。进一步的,于所述加强板的内表面贴合固连有加强板支撑板,所述加强板支撑板由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中上部;所述下安装部为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支撑板上的支架。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上构造有供所述加强件底端穿过的安装孔,于所述安装孔周边的所述支架上分别成型有与所述加强件外周面焊接固连的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包括上下布置于所述支架上、并至少包绕所述加强件半个外周面的上翻边和下翻边,且所述上翻边固连于所述加强件的内侧,所述下翻边固连于所述加强件的外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通过在B柱的空腔内设置至少部分截面封闭的加强件,可在不影响B柱外形的前提下,有效提高B柱中部以上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加强件横截面和空腔截面两者间的形心间距沿车身高度方向向下渐小,能够显著增大B柱中部以上截面的惯性矩,增强B柱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产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此外,该加强件还能够在不同车型的B柱上进行安装,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2)加强件底部横截面形状的设置,一方面结构简单便于成型,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加强件的重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控制。底部横截面长轴方向的设置,可增大底部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惯性矩,针对性的对B柱中部的强度进行增强,达到提高B柱使用安全性的效果。(3)加强件中下部横截面趋于圆孔形,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其上长轴方向的设置,相比于无加强件增大空腔横截面的惯性矩的增量,并大幅度增加其抵抗变形的能力。(4)加强件顶部横截面形状及其长轴方向的设置,一方面利于在空腔内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横截面的面积,从而增大顶部的惯性矩,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加强件的重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控制。(5)加强件安装在加强板上,可在车身外侧遭到外力碰撞力时,及时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和传递,进而大大提高B柱的使用安全性。(6)加强板上多个通孔的结构简单,便于成型和对加强件进行焊接固定,同时,还利于加强件的形心远离空腔截面的形心。(7)通过加强板支撑板可提高加强板在B柱外板上的安装效果,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加强件底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其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将加强件安装于不同规格的B柱内,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8)安装孔的设置可使加强件的底端穿过安装孔,而翻边的结构便于成型的同时,还可提高其与加强件间的接触面积,而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9)上翻边和下翻边规格和相对位置的设置,可在保证较好连接效果的前提下的同时,降低整个支架的重量,从而利于产品成本的控制。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B柱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B柱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方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B柱内板,2-内板支撑板,3-加强件;4-加强板,401-通孔,402-外凸部,5-加强板支撑板;6-B柱外板,601-外凸起;7-支架,701-侧翻边,702-上翻边,703-下翻边,704-豁口,705-安装孔,706-定位孔;a-空腔横截面的形心,b-加强件横截面的形心。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柱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上,用于提高B柱的结构强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B柱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B柱结构,图1至图2中示出的其中一种B柱结构形式,该B柱包括位于车身宽度外侧的B柱外板6和设于B柱外板6内侧的B柱内板1,两者间相连并围构形成有横截面封闭的空腔,空腔的结构参照图3和图4中所示。另外,为便于对下文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所指的车身长度方向与图中的x轴平行,车身宽度方向与图中的y轴平行。本实施例中的B柱外板6具体可为车身侧外板的一部分,其与车身侧外板一体加工成型。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在B柱外板6的表面成型有向车身宽度外侧鼓出的外凸起601,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柱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上,所述B柱包括位于车身宽度外侧的B柱外板(6)和设于所述B柱外板(6)内侧的B柱内板(1),且两者相连并围构形成有横截面封闭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结构包括:/n加强件(3),固设于所述空腔内,并由所述B柱外板(6)的中部向顶部延伸设置;所述加强件(3)至少部分横截面的外轮廓线呈封闭状,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加强件横截面的形心(b)和所述空腔横截面的形心(a)之间的间距沿着车身高度方向向下渐小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上,所述B柱包括位于车身宽度外侧的B柱外板(6)和设于所述B柱外板(6)内侧的B柱内板(1),且两者相连并围构形成有横截面封闭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结构包括:
加强件(3),固设于所述空腔内,并由所述B柱外板(6)的中部向顶部延伸设置;所述加强件(3)至少部分横截面的外轮廓线呈封闭状,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加强件横截面的形心(b)和所述空腔横截面的形心(a)之间的间距沿着车身高度方向向下渐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底部横截面呈长圆孔形,所述底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宽度方向趋于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中下部横截面趋于圆孔形,且所述中下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长度方向趋于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顶部横截面呈长圆孔形,所述顶部横截面的长轴与车身长度方向趋于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B柱外板(6)的内侧固定设有随形于至少部分所述B柱外板(6)的加强板(4),所述加强件(3)固设于所述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进忠刘建国李丁郭新飞孟凡翔刘强张阳袁艺陈熙周航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