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以及车辆用钢板的接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632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以及车辆用钢板的接合方法。在应用了本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的车辆中,第三焊接部设定在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立柱外面板后凸缘、SM外面板后凸缘、立柱内面板后凸缘彼此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二焊接部处,所述立柱外面板后凸缘与所述立柱内面板后凸缘彼此接合。在所述第三焊接部处,所述立柱外面板后凸缘与所述SM外面板后凸缘彼此接合。因此,朝向SM外面板后凸缘侧分配作用在所述立柱外面板后凸缘上的拉伸负荷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以及车辆用钢板的接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焊接来接合车辆用钢板的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以及车辆用钢板的接合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2010-264503号公开了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布置为沿厚度方向彼此重叠的三个钢板通过点焊和激光焊接而接合。与此同时,当焊接钢板时,即使在钢板的已焊接部分附近没有发生焊接导致的熔化,但由于焊接的热的影响钢板也可能经受结构的改变,从而变得结构不同于基体材料。因此,由于焊接的热的影响已经经受结构的改变而变得结构不同于基体材料的部分具有比基体材料低的抗冲击性。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以上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以及车辆用钢板的接合方法,所述接合结构和接合方法能够减少在焊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第一焊接部的附近由于冲击等而发生的破损。第一方案的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第三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第一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包括:/n第一钢板;/n第二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n第三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n第一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至少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彼此焊接;/n第二焊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焊接部处所述第一钢板仅焊接至所述第二钢板;以及/n第三焊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在所述第三焊接部处所述第一钢板仅焊接至所述第三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1 JP 2019-0038381.一种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包括:
第一钢板;
第二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
第三钢板,其布置为在所述第一钢板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堆叠在所述第一钢板上;
第一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至少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彼此焊接;
第二焊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焊接部处所述第一钢板仅焊接至所述第二钢板;以及
第三焊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在所述第三焊接部处所述第一钢板仅焊接至所述第三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钢板具有98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钢板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田幸平杉野弘宜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