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及其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相应驾驶室后板一侧的侧板设置在侧板上的下封板,相应车厢顶部对应下封板的位置处设有卷筒和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筒上卷绕有用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下封板对接的卷帘,所述卷帘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供所述卷帘上下导向移动的导轨;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驾驶室防护门结构的公交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强度较大,防护性能强,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及其驾驶室防护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驾驶室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及其驾驶室防护门结构。
技术介绍
公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能源及资源,减少尾气、废热排放量,因此,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地铁等,其中公交车是目前最普及、保有量以及客流输送量最大的公共交通工具,所以公交车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人员流通量以及人员密集程度都较大,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意外状况,例如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很可能促使乘客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出现抢夺方向盘、扰乱刹车等危害公众人身安全的动作,因此针对公交车驾驶室的有效防护装置必不可少。现有的公交车驾驶室多为全开放或者半开放空间,防护装置一般为护栏或者闸门,护栏基本不能防止乘客对司机进行危险动作,而闸门的高度只能到达成人腰部位置,仍然无法形成有效的防护。针对上述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20383242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公交车驾驶室安全装置,该装置包括后板,后板的左侧与车体固定连接,右侧固定连接的侧板将驾驶室围成封闭区域,侧板的高度低于后板的高度,侧板内设置有上部开口的长槽,侧板的底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孔,长槽内设置有可沿侧板上下移动的伸缩板,伸缩板的下部固定连接驱动装置的上部,驱动装置的下部穿过所述孔固定设置在车体地面上。该技术方案通过在侧板内设置可以上下移动的伸缩板实现对驾驶室的防护,但是由于伸缩板的上部大都处于没有固定防护的状态,伸缩板过长易出现折断、折弯、晃动等问题,从而结构强度差,因此伸缩板的伸长量不足以使伸缩板的上端抵达车厢的顶部,造成伸缩板上部的空间没有防护到位,仍然存在封堵漏洞,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公交车的驾驶室防护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驾驶室封堵漏洞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驾驶室防护门结构的公交车。本技术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相应驾驶室后板一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下封板和用于驱动下封板沿侧板上下方向移动的顶起装置,相应车厢顶部对应下封板的位置处设有卷筒和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筒上卷绕有用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下封板对接的卷帘,所述卷帘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供所述卷帘上下导向移动的导轨。所述下封板与卷帘对接处的一侧设有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起对接的凹槽。所述卷帘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卷板,其中最下端的卷板的下端设有结合块,所述结合块的下端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卷板与下封板均由透明材料构成。本技术的一种公交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包括车厢、驾驶座、位于所述驾驶座后方的驾驶室后板和用于封堵驾驶室的驾驶室防护门结构,所述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相应驾驶室后板一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下封板和用于驱动下封板沿侧板上下方向移动的顶起装置,所述车厢顶部对应下封板的位置处设有沿车辆前进方向延伸的卷筒和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筒上卷绕有一端向下垂悬的卷帘,所述卷帘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所述卷帘限位和导向移动的导轨。所述下封板的上端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起,所述卷帘下端设有与所述凸起对接的凹槽。所述卷帘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卷板,其中最下端的卷板的下端设有结合块,所述结合块的下端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卷板与下封板均由透明材料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在下封板的上方设置了卷帘、卷筒以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卷筒转动,从而卷绕在卷筒上的卷帘能够收纳和垂悬出,当卷帘下部与下封板的上部对接后关闭驱动电机,此时卷帘与下封板对驾驶室进行了严密封堵,驾驶座位于被全方位包围封堵的驾驶室内,消除了驾驶室的封堵漏洞,使用效果好,另外由于下封板长度较小、卷帘两侧设置了导轨,因此结构强度较大,进一步增强了防护性能,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驾驶室沿前进方向的右侧向左侧观察);图2为图1对应的公交车由车前向车后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对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视图P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厢;11、前挡风玻璃;2、卷筒;21、卷帘;211、结合块;212、卷板;213、转销;22、固定板;3、导轨;4、侧板;41、下封板;411、凸起;42、气缸;5、驾驶室后板;6、驾驶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驾驶室后板5一侧的侧板4,侧板4上设有下封板41和用于驱动下封板41沿侧板4上下方向移动的顶起装置,车厢1顶部对应下封板41的位置处设有通过固定板22固定并沿车辆前进方向延伸的卷筒2和驱动卷筒2转动的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位于卷筒内部,卷筒2上卷绕有用于向下延伸并与下封板41对接的卷帘21,卷帘21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供卷帘21上下导向移动的导轨3,其中导轨3对卷帘21除上下方向外其他任何方向均具有限位作用。下封板41的上端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起411,卷帘21下端设有与所述凸起411对接的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卷帘21下端设置凸起,下封板的上端设置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卷帘21包括多个通过转销213两两铰接的卷板212,卷帘21中位于最下端的卷板212的下端设有结合块211,结合块211的下端设有上述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最下端的卷板的下端设置上述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卷板212与下封板41均由透明材料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卷板由透明材料构成、下封板由不透明材料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顶起装置为气缸42;在其他实施例中,顶起装置可以为液压缸或者螺母丝杠机构等能够用于直线驱动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卷筒2与驱动电机位于驾驶室上方的车厢1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驾驶室外的车厢顶上,并加装外罩进行保护。在其他实施例中,靠近前挡风玻璃的导轨与前挡风玻璃之间设有透明封闭板,从而阻止歹徒从该导轨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空隙中进行的伤害动作。在本实施例中,下封板41也沿导轨3进行导向移动和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相应驾驶室后板一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下封板和用于驱动下封板沿侧板上下方向移动的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应车厢顶部对应下封板的位置处设有卷筒和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筒上卷绕有用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下封板对接的卷帘,所述卷帘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供所述卷帘上下导向移动的导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包括铰接在相应驾驶室后板一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下封板和用于驱动下封板沿侧板上下方向移动的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应车厢顶部对应下封板的位置处设有卷筒和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卷筒上卷绕有用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下封板对接的卷帘,所述卷帘两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供所述卷帘上下导向移动的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板与卷帘对接处的一侧设有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起对接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卷板,其中最下端的卷板的下端设有结合块,所述结合块的下端设有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驶室防护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板与下封板均由透明材料构成。


5.一种公交车,包括车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惠尔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