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11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由于废旧轮胎直接安装在底板上,无需采用立柱等安装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多个废旧轮胎套装形成相应的废旧轮胎组件,使轮胎组件形成橡胶柱结构,提高轮胎组件的支撑强度,同时由于各个废旧轮胎之间还有空腔,保证了碰撞过程中的弹性力,避免碰撞时对车辆的损坏,提高安全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架桥或者高速公路的匝道口都设有导流线,用于引导车流向匝道上行驶。但是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有些驾驶员会因判断失误不想错过匝道口而压着导流线向匝道口上行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车速过高,车辆很有可能会撞击到匝道口上的护栏上。护栏是刚性部件,车辆撞击后会造成车辆受损严重,甚至会威胁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现在的匝道口的导流线上一般都放置有防撞桶,防撞桶的表面涂装有反光涂层,用于警示驾驶员,同时防撞桶采用软性材质,比如橡胶或者塑料,从而减小撞击过程中对车辆的损坏。当然,现有技术中具有防撞功能的装置还有很多,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660980A的中国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阻尼防撞装置,该阻尼防撞装置包括采用弹性缓冲材料制成的阻尼防撞主体,所述阻尼防撞主体设置在收费岛头的前端,所述阻尼防撞主体用于阻挡汽车撞击的前端为圆弧面;所述阻尼防撞主体的后端具有与收费岛头的前端成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收费岛头的前端包覆。该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防撞作用,但是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为降低制造成本,现有技术中会使用废旧轮胎作为防撞装置的弹性部件,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219561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防撞装置,该装置的圆钢立柱垂直稳固在地面、水面上,把底固定座和及带座的卡各种轮胎的旋转伸缩器和无座的卡各种轮胎的旋转伸缩器按需依次套进圆钢立柱上,安上喷涂了荧光颜色的旧轮胎,再拧紧伸缩螺母,形成一种有三次阻拦冲击力及缓冲措施,并通过旋转摩擦方式使冲击能转化为摩擦能和旋转能,以最低限度减少人员及财产受损的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可单个独立安装,也可以几个或更多个安上连接防护板,形成一个几米至几千米以上安全防护装置,达到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实现防护产品创新。但是这种防撞装置中的轮胎通过立柱安装,在撞击后立柱很容易产生变形,这样只能将立柱进行更换,成本依然很高。因此,亟需一种成本低廉的防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本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所述底板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旧轮胎组件,所述废旧轮胎组件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均为前端向其内部倾斜的斜面结构,且各个废旧轮胎的外周凸出到底板的相应的侧面的外部以形成用于供撞击接触的撞击部,所述废旧轮胎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外侧轮胎以及套装在所述外侧轮胎的内腔中的内侧轮胎。所述废旧轮胎组件。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废旧轮胎组件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废旧轮胎组件的位置处设有螺纹孔,所述废旧轮胎组件通过螺栓与所述螺纹孔可拆连接。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废旧轮胎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连接。处于前侧的直径较小的废旧轮胎组件在上下方向上叠放有两个以上以保证与后侧的直径较大的废旧轮胎组件的高度保持一致,且上下叠放的废旧轮胎之间相互连接。上下叠放的废旧轮胎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底板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旧轮胎组件,废旧轮胎组件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底板的两侧边均为前端向其内部倾斜的斜面结构,且各个废旧轮胎的外周凸出到底板的相应的侧面的外部以形成用于供撞击接触的撞击部,废旧轮胎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外侧轮胎以及套装在外侧轮胎的内腔中的内侧轮胎,由于废旧轮胎直接安装在底板上,无需采用立柱等安装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多个废旧轮胎套装形成相应的废旧轮胎组件,使轮胎组件形成橡胶柱结构,提高轮胎组件的支撑强度,同时由于各个废旧轮胎之间还有空腔,保证了碰撞过程中的弹性力,避免碰撞时对车辆的损坏,提高安全防护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各个轮胎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立柱;3、大轮胎;4、小轮胎;21、侧架;31、大轮胎螺栓;41、小轮胎螺栓;42、上下螺栓组件;43、侧面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底板1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旧轮胎组件,废旧轮胎组件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底板1的两侧边均为前端向其内部倾斜的斜面结构,且各个废旧轮胎组件的外周凸出到底板1的相应的侧面的外部以形成用于供撞击接触的撞击部,在本实施例中,后侧的轮胎为大轮胎3,前侧的轮胎为小轮胎4。支撑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2以及设置在立柱2底部并向其周向扩散的四个侧架21,用于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废旧轮胎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外侧轮胎以及套装在外侧轮胎的内腔中的内侧轮胎,具体的套装方式可以采用同心套装或者垂直交叉套装,在套转后,相互连接的废旧轮胎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保证各个轮胎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通过多个废旧轮胎套装能够增强废旧轮胎组件的支撑力,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弹力。为保证轮胎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导流装置的防撞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废旧轮胎之间相互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轮胎很有可能在受到猛烈撞击后破损,这是就需要对这些破损的轮胎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轮胎的可拆,底板1上对应废旧轮胎的位置处设有螺纹孔,废旧轮胎通过螺栓与螺纹孔可拆连接。通过螺栓来实现轮胎的可拆连接,结构简单,成本很低,而且可靠性很强。相应地,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废旧轮胎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连接,以便轮胎的更换。处于前侧的直径较小的废旧轮胎在上下方向上叠放有两个以上以保证与后侧的直径较大的废旧轮胎的高度保持一致,且上下叠放的废旧轮胎之间相互连接,具体地,上下叠放的轮胎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连接。这些螺栓具体为大轮胎螺栓31、小轮胎螺栓41、上下螺栓组件42以及侧面螺栓组件43。本技术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底板的上侧沿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所述底板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旧轮胎组件,所述废旧轮胎组件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均为前端向其内部倾斜的斜面结构,且各个废旧轮胎的外周凸出到底板的相应的侧面的外部以形成用于供撞击接触的撞击部,所述废旧轮胎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外侧轮胎以及套装在所述外侧轮胎的内腔中的内侧轮胎。/n

【技术特征摘要】
1.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下侧的、用于埋设在地面下的支撑架,所述底板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旧轮胎组件,所述废旧轮胎组件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均为前端向其内部倾斜的斜面结构,且各个废旧轮胎的外周凸出到底板的相应的侧面的外部以形成用于供撞击接触的撞击部,所述废旧轮胎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外侧轮胎以及套装在所述外侧轮胎的内腔中的内侧轮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废旧轮胎组件之间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匝道口防碰撞导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惠尔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