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3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锁L、翘板开关C、电磁继电器I、加热器G、风扇H、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所述电源的正极一路经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连接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路经电磁锁L接翘板开关C,所述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另一部分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自然风端经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S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并联在暖风端和自然风端之间并且一端接于电磁继电器I和加热器G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用电门锁控制电动车暖风机的开关,节约用户电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动车市场需求很大,电动车配件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使用的电动车暖风控制电路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基本上都是直接将电动车暖风机连接48/60V的电池两端,在电池正极输入端串联一个带LED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的开关。该电路中电源为60V(最大电压为67.5V)的电瓶,加热器G的额定功率为300W,当开关S1打到暖风档位时,此时开关S2打到档位1,电阻A发光二极管B通路,工作指示灯亮起。同时电流经过二极管D分别通过保险丝FU1FU2加热器G风扇H,然后流向电瓶负极。此时加热器G和风扇H并联在该电路中。当开关S1打到自然风挡时,此时开关S2打到3档位,电阻A发光二极管B通路,工作指示灯亮起。由于二极管电流方向反向截止的特性,电流此时只能通过保险丝FU2风扇H,然后流向电瓶负极。此时风扇H正常工作,加热器G未工作。当开关S1打到空挡时,此时开关S2打到2档位,电阻A发光二极管B断路,工作指示灯熄灭。加热器G风扇H断路。此时整个电路停止工作。此电路存在2个缺点:1.目前市场反馈在用户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虽然将电动车电门锁关闭,但是有的用户忘记将翘板开关C打到空挡位置后,离开电动车。由于暖风机是直接串联电瓶正负极两端,即使用户将电门锁关闭,电动车其他电器件已停止工作,但是暖风机仍在正常工作。当用户过一段时间再次使用电动车时,会发现电瓶已经欠压,不能再正常使用。用户只能再浪费一些时间给电动车充电。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电力损失。2.电动车暖风机上使用的翘板开关C是3个档位的设计。该开关的触点接触面积较小,开关的闭合断开距离较短,动作时间较长。开关电器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够在所要求的短时间内分合电路,即起所谓开关的作用,机械式开关设备是用触头来开断电路电流的,在大气中开断电路时,只要电压超过12—20V,被开断的电流超过0.25—1A,在触头间隙(也称弧隙)中通常产生一团温度极高、发出强光且能够导电的近似圆柱形的气体,这就是电弧。图1电器原理图中,额定工作电压为60V,额定工作电流>5A,实际电路工作过程中,开关S1刚闭合或断开时的瞬间电流可达>20A。此状态下,极易产生电弧,烧毁翘板开关C,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暖风机使用的3挡翘板开关设计方案基本一致(如图2显示),该方案设计在机械动作方面存在动作间隙小的缺点,在长期使用后,间隙会进一步缩小,长时间使用后,电弧发生的概率增多,开关触点损坏,导致开关寿命短。此类开关虽然造价便宜,但是安全隐患较大,坏件率高。如果重新设计此类开关,开模成本高,周期长,造价成本也会增长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锁L、翘板开关C、电磁继电器I、加热器G、风扇H、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所述电源的正极一路经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连接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路经电磁锁L接翘板开关C,所述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另一部分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自然风端经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S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并联在暖风端和自然风端之间并且一端接于电磁继电器I和加热器G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接于电源的正极和加热器G之间,电磁线圈接于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和电源的负极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上并联有第一电容K,所述第一电容K上并联有第二电容J。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线圈上并联有第二恢复整流二极管N。上述方案中,所述翘板开关C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电阻A、发电二极管B,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侧与电磁锁L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暖风端、空挡端、自然风端,所述第二开关S2的一侧经发电二极管B、电阻A与电磁锁L连接,另一侧设置第1档、第2档、第3档,所述第1档、第2档、第3档均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电磁线圈、第一保险丝M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S1的空挡端空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S1的自然风端经第二保险丝F、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和加热器G之间设置第三保险丝E。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用电门锁控制电动车暖风机的开关,解决了用户忘记关掉暖风机导致电动车电瓶亏电的情况,从而节约用户电力的浪费;所述电门锁L也是电动车上原有的部件,只需在线束上单独引出一个导线即可实现控制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锁L、翘板开关C、电磁继电器I、加热器G、风扇H、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所述电源的正极一路经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连接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路经电磁锁L接翘板开关C,所述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另一部分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自然风端经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S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并联在暖风端和自然风端之间并且一端接于电磁继电器I和加热器G之间,这样,本技术能够实现用电门锁控制电动车暖风机的开关,解决了用户忘记关掉暖风机导致电动车电瓶亏电的情况,从而节约用户电力的浪费。所述电门锁L也是电动车上原有的部件,只需在线束上单独引出一个导线即可实现控制功能。所述翘板开关C通过电流实际小于5A,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电弧。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接于电源的正极和加热器G之间,电磁线圈接于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和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上并联有第一电容K,所述第一电容K上并联有第二电容J,可以消除电弧,从而实现开关灭弧的功能。所述第一电容K和第二电容J均采用CBB22电容,所述CBB22电容以金属化聚丙烯膜作介质和电极,用阻燃绝缘材料包封,单向引出,带外包,环氧树脂密封,对比普通的电解电容,具有电性能优良,可靠性好,损耗小等特点和良好自愈性能;并联在电磁继电器I常开S3两端可以削去由于自感电势产生的尖峰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锁L、翘板开关C、电磁继电器I、加热器G、风扇H、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所述电源的正极一路经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连接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路经电磁锁L接翘板开关C,所述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另一部分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自然风端经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S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并联在暖风端和自然风端之间并且一端接于电磁继电器I和加热器G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锁L、翘板开关C、电磁继电器I、加热器G、风扇H、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所述电源的正极一路经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连接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路经电磁锁L接翘板开关C,所述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经电磁继电器I的另一部分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自然风端经风扇H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S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恢复整流二极管D并联在暖风端和自然风端之间并且一端接于电磁继电器I和加热器G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接于电源的正极和加热器G之间,电磁线圈接于翘板开关C的第一开关S1的暖风端和电源的负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I的第三开关S3上并联有第一电容K,所述第一电容K上并联有第二电容J。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暖风机电门锁控制的开关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上并联有第二恢复整流二极管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琸璩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冠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