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梁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16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梁模板,包括外模(1),内模(2),自支撑体系(3),所述内模(2)设置于所述外模(1)内部,所述自支撑体系(3)支撑所述外模(1),所述外模(1)包括两个侧模和一个底模,两所述侧模分别设置于底模两侧,呈向上开口状,两所述侧模和所述底模为整体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适用于同一系列不同跨度箱梁的预制工程,节省模板用量,实现毫米级智能化预拱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梁模板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梁模板。
技术介绍
预制箱梁模板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整体缩放自如、脱模容易、操作简单,可以整体吊装或拖拉到制梁台位上,预制箱梁模板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整体缩放自如、脱模容易、操作简单,可以整体吊装或拖拉到制梁台位上。现有的预制箱梁模板,一般分为四部分,底模、侧模、内模、端模。侧模支撑采用液压支架,内模安装与脱模亦可用液压杆操作,底模铺设在纵梁上,纵梁安置在具有足够刚度的设计台座表面。现有技术中可调整模板多用于调整箱梁横截面尺寸方面,箱梁模板的纵向调整较少涉及。同时传统方法中,箱梁侧模通过螺栓和螺杆与底模相联,其精度较小,安置受地形影响较大。专利CN201811239948公开了一种铁路超高性能混凝土箱梁模板及施工方法,所述模板纵向分为多节梁段模板,梁段模板包括外模,外模内为内模,梁段模板纵向两端为端模;外模和端模为整体形式,支立于制梁台座之上;内模为拼装形式,通过型钢和螺栓与端模固定,包括内顶模、下平模和两侧模,内顶模与两侧模之间以及下平模与两侧模之间通过内角模过渡。其外模和端模虽然采用整体式。但其未能解决箱梁模板纵向调整而是主要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流动性低工作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超高性能混凝土收缩量大应用在大体积封闭箱形截面时产生裂缝等问题。现需一种箱梁模板具有产品整体性强,易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不同跨度施工和减少预制场地限制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箱梁侧模通过螺栓和螺杆与底模相联,其精度较小,安置受地形影响较大,不同跨度箱梁的预制工程施工繁琐,模板用量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箱梁模板,其产品整体性强,易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不同跨度施工,减少预制场地限制,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箱梁模板,包括外模,内模,自支撑体系,内模设置于外模内部,自支撑体系支撑外模,外模包括两个侧模和一个底模,两侧模分别设置于底模两侧,呈向上开口状,两侧模和底模为整体式连接。外模为整体式截面(横截面相同,纵向长度不同)不锈钢模板,内模根据箱梁实际尺寸设计,内、外模纵向长度一致。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外模包括两外模梁端节段和至少一个的外模伸缩节段,外模梁端节段和外模伸缩节段均为由两侧模和底模组成的整体式,外模伸缩节段依次首尾纵向连接,两端的外模伸缩节段外侧分别与两外模梁端节段连接。跨中等截面范围为伸缩节段,梁端及变截面范围为梁端节段。两端设置梁端节段,中间设置若干伸缩节段,其中伸缩节段长度为1m。通过增加与减少若干伸缩节段,实现箱梁跨径的调节,跨径调节范围为20m~40m。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自支撑体系包括侧模支撑体系和刚性底座,侧模支撑体系设置在侧模正投影位置,刚性底座设置在底模下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刚性底座和侧模支撑体系固结。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侧模支撑体系包括至少四个的液压杆,四液压杆两个一组,分别设置在外模横向两端侧模翼缘位置,两液压杆斜向十字交叉设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刚性底座包括横梁和千斤顶,横梁横向设置于底模下端,千斤顶均匀横向设置于横梁下端。刚性底座节省了施工面积和施工场地的条件限制。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横梁横向长度≥外模横向长度,液压杆下端设置在横梁上,千斤顶每行设置五个。横梁横向刚度大(例如钢桁梁),横向长度超过外模横向长度,便于液压杆固结在刚性底座上。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横梁设置于梁端节段和伸缩节段两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外模底面位置设置有限位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自支撑体系上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便于实现梁底反拱度时千斤顶同步顶升,通过位移传感器控制油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作为优选方式,内模包括两内模梁端节段和至少一个的内模伸缩节段,内模伸缩节段依次首尾纵向连接,两端的内模伸缩节段外侧分别与两内模梁端节段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节省施工时间与用地面积,适用于同一系列不同跨度箱梁的预制工程;(2)节省模板用量,无需额外制作传统模板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本技术自支撑体系直接支撑在已处理的地面上;(3)实现毫米级智能化预拱度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箱梁模板整体示意图;图2为箱梁模板外模节段示意图;图3为箱梁模板内模节段示意图;图4为箱梁模板自支撑体系示意图;图5为箱梁模板刚性底座示意图;图6为箱梁模板侧模支撑体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模;11、外模梁端节段;12、外模伸缩节段;2、内模;21、内模梁端节段;22、内模伸缩节段;3、自支撑体系;31、刚性底座;311、横梁;312、千斤顶;32、侧模支撑体系;321、液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箱梁模板,包括外模1,内模2,自支撑体系3,外模1包括两个侧模和一个底模,两侧模分别设置于底模两侧,呈向上开口状,两侧模和底模为整体式连接,内模2设置于外模1内部,自支撑体系3支撑外模1。如图2所示,外模1包括两外模梁端节段11和至少一个的外模伸缩节段12,外模伸缩节段12依次首尾纵向连接,两端的外模伸缩节段12外侧分别与两外模梁端节段11连接。如图3所示,内模2包括两内模梁端节段21和至少一个的内模伸缩节段22,内模伸缩节段22依次首尾纵向连接,两端的内模伸缩节段22外侧分别与两内模梁端节段21连接。跨中等截面范围为伸缩节段,梁端及变截面范围为梁端节段。两端设置梁端节段,中间设置若干伸缩节段,其中伸缩节段长度为1m。通过增加与减少若干伸缩节段,实现箱梁跨径的调节,跨径调节范围为20m~30m。如图3所示,自支撑体系3包括侧模支撑体系32和刚性底座31,侧模支撑体系32设置在侧模正投影位置,刚性底座31设置在底模下端。如图5所示,刚性底座31包括横梁311和千斤顶312,横梁311横向设置于底模下端,千斤顶312均匀横向设置于横梁311下端。横梁311横向长度≥外模1横向长度,液压杆321下端设置在横梁311上,千斤顶312每行设置五个。横梁311设置于外模梁端节段11和外模伸缩节段12两端。模板每个节段下方横向焊接两条横向钢梁,横梁311通过钢构件焊接或螺栓纵向连接。每条横梁311下方均有一排千斤顶312,千斤顶312下方需垫钢板。整体式外模1与横梁311焊接牢固无缝隙。如图6所示,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1),内模(2),自支撑体系(3),所述内模(2)设置于所述外模(1)内部,所述自支撑体系(3)支撑所述外模(1),所述外模(1)包括两个侧模和一个底模,两所述侧模分别设置于底模两侧,呈向上开口状,两所述侧模和所述底模为整体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1),内模(2),自支撑体系(3),所述内模(2)设置于所述外模(1)内部,所述自支撑体系(3)支撑所述外模(1),所述外模(1)包括两个侧模和一个底模,两所述侧模分别设置于底模两侧,呈向上开口状,两所述侧模和所述底模为整体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1)包括两外模梁端节段(11)和至少一个的外模伸缩节段(12),所述外模梁端节段(11)和所述外模伸缩节段(12)均为由一端模,两所述侧模和所述底模组成的整体式,所述外模伸缩节段(12)依次首尾纵向连接,两端的所述外模伸缩节段(12)外侧分别与两所述外模梁端节段(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支撑体系(3)包括侧模支撑体系(32)和刚性底座(31),所述侧模支撑体系(32)设置在所述侧模正投影位置,所述刚性底座(31)设置在所述底模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支撑体系(32)包括至少四个液压杆(321),四个所述液压杆(321)两个一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模(1)横向两端所述侧模翼缘位置,两所述液压杆(321)斜向十字交叉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新林苏永华石龙葛凯陶晓燕尹京杨心怡朱希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