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剪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692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剪线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剪线器,包括箱体,箱体外侧面上设有放线辊、导线机构、拉线机构及剪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导向管一、导向管二、第三导向块及定位台;拉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一及相互配合的传动轮与压线轮,转动电机与传动轮连接,传动轮位于导向管一及导向管二的下方,剪线机构设在定位台前端上方,剪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电机二、定位板,转动盘、连接杆、连接件、刀座及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上线、操作方便,切割效果好,适用于各类导线的切割;导线机构与拉新机构及剪线机构相互配合,防止裁剪后的线段线头上翘打弯的情况出现,提高裁剪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剪线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剪线设备
,特别是涉及自动剪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随着科技进步,各种电子产品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如各类传感器件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传感器件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在传感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焊锡及穿线工序,该工序需要剪线操作,所用的线一般为较细的待裁剪线,待裁剪线具有一定的柔性,传统的剪线为人工剪线,该方式不仅劳动量大,且剪出的线的长度不一,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生产需求,另外还有传统的剪线器进行剪线,但是传统剪线器上线不方便,且多裁剪较粗的待裁剪线,对细待裁剪线如0.004mm待裁剪线进行裁剪时,易出现线头打弯上翘的情况,对后续的操作带来不良影响,降低产品的质量,因此急需一种上线方便、剪线效果好、效率高的剪线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自动剪线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自动剪线器,包括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外一侧面为操作面,所述操作面上设有放线辊、导线机构、拉线机构及剪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及定位台;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导向通孔一,所述导向通孔一与放线辊的出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二,导向通孔二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一,所述第三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三,导向通孔三的进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三,所述导向管三位于定位台上,导向管三的出口与定位台的外沿平齐,所述导向通孔一、导向通孔二、导向管一、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导向管三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拉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一、传动轮及压线轮,所述转动电机一位于箱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一的输出端伸出箱体并与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位于导向管一及导向管二的下方,所述传动轮的表面设有线槽,所述导向管一的出口与导向管二的进口之间的连线与传动轮上线槽的最高点相切,所述压线轮位于传动轮的正上方并与传动轮相配合,即转动电机一带动传动轮转动时,压线轮与传动轮对待裁剪线起到夹持传动的作用,所述压线轮与操作面转动连接,压线轮的转动方向传动轮的方向相反,促进了待裁剪线的平稳可靠传动;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定位台前端的正上方,剪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二、定位板,转动盘、连接杆、连接件、刀座、刀体及滑道,所述定位板与操作面固定连接,转动电机二的输出端穿过定位板与转动盘中心连接,转动盘的外沿通过转轴连接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转轴一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顶部铰连接,连接件的底部与刀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座的下端与刀体固定连接,所述滑道固定在操作面上,刀座的一侧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刀座通过滑块可沿滑道上下移动。导线机构与拉新机构及剪线机构相互配合,剪线机构刀体的运动方式,防止裁剪后的线段线头上翘打弯的情况出现,提高裁剪质量。优选的,所述剪线机构还包括红外感应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计数环,所述计数环固定在转动盘的外围,计数环上沿半径方向设有一个长条形缺口,所述红外传感器固定在定位板上,红外传感器的感应探头与计数环相配合,红外感应器还连接有警报灯及计数器。该处设置通过红外传感器对长条形缺口的感应次数可计算切割的次数,从而得到裁切的线段的数量,另外可以对刀体的上下运动进行监控,每一次感应到长条形缺口即为一次正常有效的切割,其中红外传感器及其控制机构、警报灯、计数器等均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块及定位台与操作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分别通过对应的调整机构与操作面连接,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及导向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二导向块与操作面转动连接,调节螺杆与第二导向块螺纹配和,所述导向杆穿过对应的第二导向块与操作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三导向块与其对应的调整机构的连接与第二导向块相同。第三导向块及第二导向块与操作面可调节连接,通过转动调整螺杆可调节第二导向块及第三导向块上的导向管一、导向管二与传动轮的位置,确保其一直与线槽的最高点相切,从而保证了不同粗细的待裁剪线或其他类型的导线可在传动过程中一直处于线槽中,确保了待裁剪线传动的稳定性,且确保了传动轮与压线轮可以可靠地对待裁剪线夹持及匀速传动,使刀体将待裁剪线切割成等长的小段便于应用。优选的,所述定位台前方的操作面上设置有压刀滚轮,所述刀体从定位台及压刀滚轮之间穿过,刀体的正反两面分别与定位台及压刀滚轮相切。压刀滚轮与定位台的侧面之间形成上下运动的通道,使刀体上下运动时不发生偏移影响切割的准确度,确保刀体能够精准利落的切割待裁剪线,刀体上下运动时,压刀滚轮与刀体正面相切,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刀体的磨损提高刀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还包括能够使该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其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如转动电机一的控制机构,转动电机二的控制机构及红外传感器连接的计数器等。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例如,放线辊、压线轮、红外传感器及压刀滚轮等设备均采用常规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待裁剪的待裁剪线线辊放在放线辊上,调整好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的位置,将待裁剪线一次穿过第一导向块的导向通孔一、第二导向块、导向管一、导向管二、第三导向块、导向管三后,将线头伸出定位台,启动转动电机一、转动电机二,转动电机一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与压线轮相互配合带动线槽内的待裁剪线平稳匀速向前传动;转动电机二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连接杆周期性上下运动,使刀体在刀座的带动下沿滑道周期性的上下运动,进而对伸出定位台的待裁剪线进行切割。刀体在切割过程中,红外传感器不断地对转动盘外围的计数环上的长条形缺口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不断传递给相应的计数器及警报灯,从而对切割段数进行计数并对切割过程进行监控。当需要不同长度的线段时,可通过调整转动电机一或转动电机二的转速,从而控制线的传送速度或刀体的下落周期,完成不同长度线段的切割,当切割不同类型或粗细的待切割线时,可调整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的位置使其与传动轮更好的配合,确保传送的平稳可靠性。本技术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上线、操作方便,成本低、切割效果好,适用于各类导线的切割;导线机构的设置便于剪线器的上线,并提高了待裁剪线等待切割线的稳定性,使其在传送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提高了切割的质量及效率;拉线机构与导线机构相互配合,提高了待切割线传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切割成的线段长度可调,线段数量可计数。导线机构与拉新机构及剪线机构相互配合,剪线机构刀体的运动方式及与压刀滚轮的配合,防止裁剪后的线段线头上翘打弯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传动轮的俯视图。图中:1、箱体;2、底座;3、操作面;4、转动电机二;5、放线辊;6、第一导向块;7、调节螺杆;8、第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剪线器,包括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一侧面为操作面,所述操作面上设有放线辊、导线机构、拉线机构及剪线机构;/n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及定位台;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导向通孔一,所述导向通孔一与放线辊的出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二,导向通孔二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一,所述第三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三,导向通孔三的进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三,所述导向管三位于定位台上,导向管三的出口与定位台的外沿平齐,所述导向通孔一、导向通孔二、导向管一、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导向管三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n所述拉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一、传动轮及压线轮,所述转动电机一位于箱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一的输出端伸出箱体并与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位于导向管一及导向管二的下方,所述传动轮的表面设有线槽,所述导向管一的出口与导向管二的进口之间的连线与传动轮上线槽的最高点相切,所述压线轮位于传动轮的正上方并与传动轮相配合,所述压线轮与操作面转动连接;/n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定位台前端的正上方,剪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二、定位板,转动盘、连接杆、连接件、刀座、刀体及滑道,所述定位板与操作面固定连接,转动电机二的输出端穿过定位板与转动盘中心连接,转动盘的外沿通过转轴连接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转轴一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顶部铰连接,连接件的底部与刀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座的下端与刀体固定连接,所述滑道固定在操作面上,刀座的一侧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刀座通过滑块可沿滑道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剪线器,包括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一侧面为操作面,所述操作面上设有放线辊、导线机构、拉线机构及剪线机构;
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及定位台;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导向通孔一,所述导向通孔一与放线辊的出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二,导向通孔二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一,所述第三导向块内设有导向通孔三,导向通孔三的进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的出口固定设有导向管三,所述导向管三位于定位台上,导向管三的出口与定位台的外沿平齐,所述导向通孔一、导向通孔二、导向管一、导向管二、导向通孔三、导向管三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拉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一、传动轮及压线轮,所述转动电机一位于箱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一的输出端伸出箱体并与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位于导向管一及导向管二的下方,所述传动轮的表面设有线槽,所述导向管一的出口与导向管二的进口之间的连线与传动轮上线槽的最高点相切,所述压线轮位于传动轮的正上方并与传动轮相配合,所述压线轮与操作面转动连接;
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定位台前端的正上方,剪线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二、定位板,转动盘、连接杆、连接件、刀座、刀体及滑道,所述定位板与操作面固定连接,转动电机二的输出端穿过定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亮李丽杨婷婷刘鸣喜杨同彩陶意民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子亮红外传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