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建中专利>正文

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46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其主要是包含有一由数个平行管体循环连接所组成的热交换管,及一可用以清洁各管体外表面的清洁装置,其中清洁装置主要是设置有一可移动地设置在各管体上的移动板,于移动板上设置有多数个刷体,于刷体上设有紧密贴附在相对管体外表面的刷毛,另设置有一可驱动移动板相对各管体移动的驱动装置,而藉此提供一种能避免污泥、水垢等的屯积,而能提高使用效能及节省能源消耗的热交换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主要是关于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尤指一种具有清洁装置,而能提高热交换效能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常用于空调、冷却系统,用以将冷媒中的热量排出,以降低冷媒的温度,让空调及冷却系统得以持续运作;又现有热交换器大致有气冷及水冷两种方式,其主要是设置有一呈连续往复弯曲的管体,令冷媒通过管体时,冷媒所含的热量传递至冷空气或冷水中,来达到热交换并降低冷媒温度的效果。然而现有热交换器的管体表面,尤其是水冷式的热交换器,会因冷却水的蒸发浓缩现象,非常容易积存污泥、水垢等,如此便会隔绝冷却水与冷媒间的热交换作用,导致散热不良及热交换效能降低等不良状况,进而徒增能量的浪费及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习用热交换器结构及使用上的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改良,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习用缺失的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其可藉由清洁装置来清洁管体外表面,以避免污泥、水垢等的屯积,来达到提高热交换器使用效能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其主要包含有一由数个平行管体循环连接所组成的热交换管,其中于各管体内设置有一将管体内部区分成上、下信道的隔板,管体一端形成一与上、下信道同时连通的通室,于管体远离形成通室的另端则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入口管及一出口管,且入口管与出口管分别与上、下信道连通,另设置有数个连接于各管体的入口管与出口管间的连通管,使各管体藉由连通管相互连通;以及一可用以清洁各管体外表面的清洁装置,其包含有 两分别设置在各管体两端的前、后固定板;一设置在前、后固定板间,且可移动地设置在各管体上的移动板,于移动板上设置有多数个可供管体贯穿的容置孔;多数个分别容置于移动板的容置孔中的刷体,其中各刷体是一管状结构,其主要是包含有一管状外层,于外层的内面设置有可紧密贴附在相对管体外表面的刷毛;与一用以驱动移动板相对各管体移动的驱动装置。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可透过移动板上的刷体来提供热交换管各管体的外表面一份清理的效果,以避免污泥与水垢的累积,来维持热交换器高效率的散热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热交换器使用效能,以及节约能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单一管体的端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刷体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刷体与移动板组合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操作实施例的正视图。附图中10--热交换管 12--管体122--隔板 124--上信道125--下信道 126--通室127--入口管 128--出口管13--连接管14--结合部142--螺孔 20--清洁装置21--前固定板 212--穿孔22--后固定板 222--透孔23--螺栓 24--移动板242--容置孔 244--卡制凹槽25--刷体 252--外层 254--弹性片 255--卡制凸块256--刷毛 26--螺杆27--螺套 28--轨道杆29--马达装置 292--马达294--传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请配合参看图1至图3,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的热交换器主要是包含有一热交换管10及一清洁装置20,其中热交换管10主要包含有数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管体12,管体12内设置有一将管体12内部区分成上、下信道124、125的隔板122,管体12一端形成一与上、下信道124、125同时连通的通室126,于管体12远离形成通室126的另端则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入口管127及一出口管128,且入口管127与出口管128分别与上、下信道124125连通,另设置有数个连接于各管体12的入口管127与出口管128间的连通管13,使各管体12藉由连通管13相互连通,并让其中两个管体12上的入口管127与出口管128与空调或冷却系统的管路连通,使空调或冷却系统中的冷媒能进入各管体12中,并于各管体12中循环流动。藉由上述的管体12,空调或冷却系统的冷媒会由管体12上的入口管127进入上信道124中,经上信道124流至通室126,使上信道124形成一高温流体的导入层,再由通室126流入下信道125,而经由下信道125由出口管128流出至另一管体12,此时因外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可让经由下信道125流回的流体降温而形成低温流体回流层,如此让冷媒往复于各管体12间流动降温,可达到热交换的作用及目的。又清洁装置20主要是包含有一前固定板21,一后固定板22、一移动板24、数个刷体25及一驱动装置,其中各管体12是固设于前、后固定板2122之间,于前固定板21上设置有多数个可分别用以与一管体12相互结合固定的穿孔212,其中可于每一管体12形成通室126的一端固设有一结合部14,于结合部14上则设置有一螺孔142,如此将螺栓23穿过前固定板21上穿孔212后,与相对应结合部14上的螺孔142相螺合,便可将前固定板21与管体12相互结合固设;又于后固定板22上设置有可供各管体12的入口管127及出口管128贯穿的透孔222,并以焊接等方式让后固定板22与各管体12相互结合固定。又移动板24是设置于前、后固定板21、22之间,且是可移动地设置在各管体12上,于移动板24上设置有多数个可供管体12贯穿的容置孔242,又刷体25是分别容置于移动板24的容置孔242中,其中各刷体25是为一管状结构,请再配合参看图4、图5,其主要包含有一管状外层252,于外层252的内面设置有刷毛256,当将刷体25容置在容置孔242中时,可令刷毛256紧密地贴附在相对管体12的外表面;其次,刷体25是呈可拆卸地组设在容置孔242中,其主要可于刷体25的外层252一端延伸形成有两弹性片254,于两弹性片254上分别凸设形成有一卡制凸块255,又于容置槽242内凹设有可与卡制凸块255相卡制的卡制凹槽244,如此可在将刷体25置入于容置孔242中时,透过卡制凸块255与卡制凹槽244的相互卡制,使刷体25稳固地组合在容置孔242中,待刷体25因长期间使用而有磨损或破坏的情形发生时,可在向内抵压两弹性片254后,使卡制凸块255脱离与卡制凹槽244相卡制的位置,而将破损的刷体25自容置孔242中抽出,以更换新的刷体25。另驱动装置主要是包含有一螺杆26、一螺套27及一马达装置29,该螺杆26是呈可转动地设置于前、后固定板21、22间,且与各管体12呈平行设置,螺套27则是固设在移动板24上,且与螺杆26相互螺合,而螺杆26一端则与马达装置29连接,使螺杆26得因马达装置29的带动而转动,其中马达装置29主要包含有一马达292及一连接于马达292输出轴与螺杆26间的传动装置294,而该传动装置294可为如图所示的皮带轮组,或者如齿轮组等其它等效装置。藉此,当激活马达292后,请配合参看图1、图6,可透过传动装置294的传动令螺杆26转动,而使螺合于螺杆26上的螺套27沿螺杆26移动,并同时带动移动板24相对螺杆26移动,藉此可透过移动板24容置孔242内所设置的刷体25将管体12外表面所屯积的污泥或水垢等杂物刷离管体12,而能对各管体12的外表面提供一清理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其主要包含有:    一由数个平行管体循环连接所组成的热交换管,其中于各管体内设置有一将管体内部区分成上、下信道的隔板,管体一端形成一与上、下信道同时连通的通室,于管体远离形成通室的另端则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入口管及一出口管,且入口管与出口管分别与上、下信道连通,另设置有数个连接于各管体的入口管与出口管间的连通管,使各管体藉由连通管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清洁装置的热交换器还包含:    一可用以清洁各管体外表面的清洁装置,其包含有:    两分别设置在各管体两端的前、后固定板;    一设置在前、后固定板间,且可移动地设置在各管体上的移动板,于移动板上设置有多数个可供管体贯穿的容置孔;    多数个分别容置于移动板的容置孔中的刷体,其中各刷体是一管状结构,其主要是包含有一管状外层,于外层的内面设置有可紧密贴附在相对管体外表面的刷毛;与    一用以驱动移动板相对各管体移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陶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