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交换的管以及用于改善热交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0815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9:04
用于处在管(1)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1)的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1)和方法,管(1)在第一端部(3)与第二端部(5)之间延伸,管(1)包括内管(1')和布置在内管(1')的外部的外管(1″),内管(1')以流体密封方式在第一端部(3)处被连接到外管(1″),第一端部(3)被流体供给管(7)围绕并被附接到流体供给管,且在第二端部(5)中存在内管(1')与外管(1″)之间的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用于处在管(1)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1)的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1)和方法,管(1)在第一端部(3)与第二端部(5)之间延伸,管(1)包括内管(1')和布置在内管(1')的外部的外管(1″),内管(1')以流体密封方式在第一端部(3)处被连接到外管(1″),第一端部(3)被流体供给管(7)围绕并被附接到流体供给管,且在第二端部(5)中存在内管(1')与外管(1″)之间的通道。【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在管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外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该管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被第二流体围绕。
技术介绍
下面的描述特别针对储罐中流体的加热,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当加热封闭储罐中的生活用水时,例如,公知的是将螺旋管放置在储罐中的水下,并使液体以相对较高的温度穿过螺旋管,以便在螺旋管中的流体与储罐中的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这种储罐例如根据本【申请人】的专利N0326440,基本上是已知的。管中的流体可以是能量载体,其构成热栗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流体可以是处于高压(典型地在25bar-30bar的量级)条件下的液体。根据供水网络中的压力,储罐中的水通常的压力将处在4-7bar的量级。用于加热生活用水的储罐通常会设有安全阀,如果压力超过通常为9bar的预定水平,则该安全阀打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储罐中的生活用水可在储罐内的管中腐蚀出孔。管例如可以是螺旋管。如果呈压力下的液体形式的所述能量载体从螺旋管释放出来并进入储罐的水中,那么进入的液体就将立即变成气态,从而引起储罐中的压力显著增加。立即且显著的压力增加将不能通过所述安全阀或其他已知安全装置排放。从而有可能发生具有相当大破坏潜力的爆炸。即使在能量载体并不是处于高压下的液体的情况下,从健康角度来看,如果其与储罐中的生活用水混合,也可能是不适宜的。由于上述风险,一些国家的有关当局除其他事项外,还要求加热管(例如加热盘管)即所谓的热水器应接受定期目测检查和泄漏测试,这类加热管含有气体或液体且在用于生活用水的封闭的储罐中被放置在水下。对于被放置在已借助焊接而被封闭的储罐中的加热盘管来说,若没有在储罐中实施必须的广泛和昂贵的介入(插入,intervent1n)的话,那么这种检查就不可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或减少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至少提供了对现有技术的有益的替代。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描述的和随附权利要求书中详细说明的特征来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处在管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的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该管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该管包括内管和布置在内管的外部的外管,内管以流体密封方式在第一端部处被连接到外管,第一端部被流体供给管围绕并被附接到流体供给管,且在第二端部中存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通道。在管的第一端部处,外管由此被连接到内管,而在管的第二端部处,内管与外管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开口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与外管之间在管的第一端部处没有实体连接。由此,内管、位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密封件、以及外管形成椭圆状的U形体,U形的底部被定位在管的第一端部处,而U形的顶部被定位在管的第二端部处。如果处在管的外部的流体不与第二端部中的开口通道流体连通,则通过流体供给管供应的流体将被送到内管中。这具有内管暴露于处在内管中的流体而外管暴露于处在外管的外部的流体的效果。此外,两管例如都暴露于存在于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空气。为了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热交换,同时使得穿透外管的任何流体能够通过第二端部的开口通道排出,内管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管可被布置在储罐中,该储罐设置有用于接收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开口和用于接收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开口。储罐可以是但不限于是例如用于加热液体的储罐。例如,液体可以是生活用水。为了能够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中提供大的热交换区域,同时使得存在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任何液体能够借助重力,通过位于管的第二端部处的开口通道被排出,管的至少一部分以螺旋方式被布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部被放置在比第二端部高的高度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改善处在内管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外管的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方法,外管被布置在内管的外部,且内管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该方法包括:在管的第一端部中,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流体密封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到流体供给管的一部分中,以形成流体供给管与内管之间的流体连通,并将外管附接到流体供给管;以及在管的第二端部中,保持外管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之间的通道。【附图说明】下文中,描述了优选实施例的示例,其在附图中可见,附图中:图1a示出了用于加热生活用水的具有内部螺旋管的储罐,该螺旋管具有通过位于储罐的壁中的开口突出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图1b示出了通过图1a的1-1的截面;图2以较大比例示出了已知种类的螺旋管的端部;图3以较大比例示出了图1a的细节A,但是没有示出储罐的壁部;以及图4以较大比例示出了图1a的细节B,但是没有示出储罐的壁部。【具体实施方式】诸如“之上”、“之下”、“下面”、“上面”、“左”、“右”的位置标识指的是图中所示位置。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在这些附图中,附图标记“I”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其用于处在管I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I外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管I具有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5。在图1a和图1b中,管I被设置在封闭储罐20的内部。该储罐例如可为用于加热生活用水的储罐、和/或用于借助所谓的散热器或借助用于所谓的水性热(water-borne heat)的管道系统来加热建筑的储罐。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与根据N0326440的本【申请人】的专利技术一起使用。管I的第一端部3通过位于储罐20的侧部中的上切口22突出,而管I的第二端部5通过位于储罐20的侧部中的下切口 24突出。在所示实施例中,管I以螺旋方式被布置在端部3、5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这种螺旋管中,对于具有22mm外径的管来说,管I的壁可相对地薄,例如为0.8mm。为了增强通过储罐20的切口22、24的管I,并有助于管I在管I的第一端部3处和管I的第二端部5处分别连接到供给管(图中未示出)和回流管(图中未示出),管I连接到护套7。如在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管I的图2中所示,护套7围绕管I的端部。在所示实施例中,护套7 (该护套在本文中构成供给管或回流管的一部分)的厚度数倍于管I的厚度。护套7的内径互补地适配于管I的外径,由此当管I的端部已经插入护套7中时,管I与护套7之间形成紧密配合。图2示出了管I,该管借助于呈填角焊缝9的形式的焊接连接,来附接到护套7。图2示出了典型入口部和典型出口部两者,其用于处在管I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管I外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图2中示出的管I具有如上所述的显著缺点。同样已知的是,代替所示的焊接连接、或补充所示的焊接连接,管I和护套7还可通过螺纹来连接。图3示出了例如图1所示的储罐20的入口部,但是没有示出储罐自身的壁。护套7围绕管I的第一端部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与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管本质上不同。管I包括内管I’和外管I”,外管I”被布置在内管I’的外部。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处在管(1)中的第一流体与处在所述管(1)的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管(1),所述管(1)在第一端部(3)与第二端部(5)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包括内管(1')和被布置在所述内管(1')的外部的外管(1”),所述内管(1')以流体密封方式在所述第一端部(3)处被连接到所述外管(1”),所述第一端部(3)被流体供给管(7)围绕并被附接到所述流体供给管(7),且在所述第二端部(5)中存在位于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1”)之间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斯·汉森
申请(专利权)人:拉尔斯·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挪威;NO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