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蝶型肋片传热管件,可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或其它对流换热器中的传热管件,属于传热管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蝶型肋片传热管件,它是由基管和蝶形肋片组成,其特点在于,在基管上置有与基管轴心线方向垂直的n片蝶形肋片,蝶形肋片两两对称,两片蝶形肋片拼起来外形呈正方形,对称蝶形肋片间留有间隙b,四角留有切角P×4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受热面的肋化系数高,例如对于常用的φ38mm管子,蝶形肋片高度28mm,肋化系数可达5.5以上。2.蝶形肋片的温度场比较均匀,对肋片金属的利用好,有更好的换热效果。3.和螺旋肋片管相比较,由于蝶形肋片和气流流动方向平行,灰粒不可能在肋片上沉积,不会发生烟气流动通道的堵塞。4.可采用较高的气流速度,以增强换热效果,气流速度提高后灰粒所具有的动能,在灰粒与蝶形肋片的不断撞击中,逐渐消耗,受热面不会受到磨损。本技术用于燃煤锅炉改造时,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成倍地增加所布置的换热面积,使换热装置结构紧凑,增加换热量,降低金属耗量,提高换热的热效率。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蝶型肋片传热管件结构图,它是由基管1、蝶形肋片2组成,在基管1上焊有与基管1轴心线方向垂直的n片蝶形肋片2,蝶形肋片2两两对称,两片肋片拼起来外形呈正方形,对称蝶形肋片间留有间隙b,四角留有切角P×45°。现以400t/h燃煤锅炉改造为例用20G材料制造φ38mm,壁厚4.5mm的基管1,用Q235-A碳钢制造蝶形肋片2,蝶形肋片2的结构参数为高度hf为23mm,厚度tf为2mm,节距Sf为20mm,切角P为12×45°,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厚忱,张节庆,李朗曾,郑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